第八百五十七章作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醫家?”

眾人聞言都是一臉的疑惑,醫家在諸子百家中的地位,不算高,這和醫家低調有關。

再加上醫家的弟子,是非常少的。

“難道是扁鵲?”

有人提出想法。

不過卻被大禹給否決了,“扁鵲不在九州,而伏羲天皇和我們一眾推演,那人還在九州”

扁鵲,大禹自然知道,諸子百家後,對方進入火雲洞,成為了神農屬神。

不過後來,他就離開火雲洞,前往地仙界各大荒原之地,去尋找各種草藥,完善他的經書。

大禹也特意去找他,知道不是他。

“嗯!李斯,你是不是有什麼發現?”

眾人都是一臉迷茫的時候,呂不韋突然發現李斯的表情有些不對。

李斯如今已經成為九卿之一了,也是位高權重。

而且還是法家弟子,雖說他師承荀子,但是施展的卻是法家之道,法家在大秦上層,才是最強的。

本來李斯也是呂不韋推薦到朝堂,後來靠著自己的才能,被始皇帝提拔。

成為了如今大秦高層之一。

“呂相,下官也不知道,是不是”

“前段時間,下官的一位幕僚,從齊魯之地,帶回來一本書?”

李斯連忙,掏出紙質版,大約有拇指厚度。

“這是紙質書冊”

紙張是發明出來,但是卻很稀少,不過作為大秦的高層,呂不韋他們對紙張,倒也不陌生。

不過他們一眼看出,這紙質的質量,似乎很不錯。

而且一眼看出,這紙質上的油墨不同,尤其是上面的字,似乎排列十分整齊。

“這是?”

“不是抄錄?”

呂不韋瞬間看出了不同。

“不錯!這是齊魯那邊,發明的一種印刷之術,可以大量的印刷各種書籍”

李斯連忙說道。

“印刷術”

呂不韋只是思考三息時間,就想到這新的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好處了,紙張輕便,利於攜帶。

如果朝廷向下傳遞各種要求,紙張更加輕鬆,以後傳遞各種法令,也會方便太多了。

比起絹本和竹簡,不知道好多少。

呂不韋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方面,然後就是紙張和印刷術的出現,知識的傳播,就擋不住了。

除非是各方阻止紙張和印刷術,否則的話,知識傳播,乃是大勢擋不住了。

“儒家”

呂不韋很快也想到了儒家,教化之道,齊魯大地,剛好又是儒家的大本營。

對於儒家,呂不韋也是有所警惕的。

儒家蠱惑實在是太強了,比起墨家強大的多。

別看如今大秦是依法治國,然後實際上,如今法家也不純粹了,至少比起當年商鞅時期的法家,現在秦法,要弱了很多。

刑不上大夫,這在商鞅時期,是絕對不可能的。

當年的大秦秦法,就算是贏氏皇族犯法,依然都要接受秦法治罪,當然當時,也不是絕對。

犯法之人,可以以爵位來抵。

但是不管如何,涉及到任何人,除了帝王,其他人都要接受懲罰。

而如今的秦法,就有些不同,刑不上大夫,貴族很難被治罪了。

並且如今秦法高層一些人中,已經有一些儒家的思想,使得大秦法家處境越發的嚴肅。

甚至未來的法家要和儒家部分思想相融合。

呂不韋可以看到,未來的大秦,恐怕儒家也會席捲而來,尤其是大秦未來的接班人,大秦長公子,竟然信奉儒家之道。

當然了呂不韋,不是對儒家敵視,儒家的一些思想,對於治國而言確實有好處。

但是大秦一直以法家治國,一旦儒家上來,法家就崩了,到時候朝廷必然混亂。

如何是和平時期,那麼法家崩了也就崩,以儒家代替,倒也不是不行。

但是如今大秦是什麼情況,大秦要面對天庭這個龐然大物,高層一定不能混亂。

所以儒家崛起可以,但是不能進入中樞,這是呂不韋的決定,只要他在位一天,那麼儒家就不能將手伸到咸陽城。

當然如果,大秦真的擊敗了天庭,贏得了這一次量劫,今後儒家入駐中樞,他也不在意了。

實際上這些年,大秦秦法嚴苛,也需要修改了,天下那麼多造反的,尤其是六國之地,其實和秦法嚴苛,也離不開關係了。

老秦人不覺得秦法嚴苛,那是因為已經習慣了,畢竟經過了幾千上萬年的高壓,早早的就習慣了。

但是六國之人,一開始還是很不習慣的。

大秦以軍功爵位和秦法,讓大秦變得極為強大,但是大秦一統天下之後,軍功爵位制度,差不多就崩潰了,沒了軍功爵位制度,對於嚴苛的秦法而言,後者也讓很多人受不了。

畢竟以前,有軍功爵位制度,犯法了,還可以以爵位來抵消,現在軍功爵位制度沒了,爵位無法晉升,很多人一旦犯法,就完蛋了。

呂不韋自然察覺到這裡面的危險。

所以他知道,未來的秦法,要麼改變,要麼就引進儒家,儒法相結合,形成新的治國之道。

否則的話,大秦會自上而下的崩潰。

甚至就算是如今內部,都有些不穩,完全靠著始皇帝威壓,以及大秦軍方的強大。

呂不韋腦海中思緒很多。

不過這時候,大禹可沒有理會呂不韋心中的想法,他對於紙張和印刷術的出現,也是有些高興。

這些東西出現,作為曾經的帝王,自然看出其中的好處,那就是知識的傳播。

作為帝王,他非常清楚,知識傳播的越多,對於人族而言,自然是好處多多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上古時期,不存在多少知識傳播的,畢竟大部分都是懵懵懂懂的,文字那時候也造出來,但是卻十分的稀少。

知識傳播,都是靠著老一輩手口相傳,部落中一旦老一輩突然死亡,往往就意味著斷層。

這個部落,也差不多完蛋了。

後來天皇出現,形成了大一統的局面,然而實際上,依然還是以部落形式為主的。

不過當時也有了主城,這樣形成了部落之間,越來越近。

後來漸漸有了知識聚攏,再統一傳承下去。

當然比起現在,那時候知識傳播,更加困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