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左右逢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面對慈禧的拖字訣,老李是有充分的準備的。自己提了那麼多要求,慈禧要是一口答應了,反而才不正常。慈禧想得好啊,你北洋正在打仗,你的那個得意門生也在北洋水師中。缺了你這個居中排程的大佬,北洋不亂套才怪。我就給你拖著,你耗得起嗎?

但是李鴻章也有自己的辦法。“既然太后如此對待北洋,難道就不怕我李鴻章從後黨變成帝黨嗎?”看著離去的慈禧,李鴻章心中冷笑道。在這個關鍵時刻,拉攏李鴻章無疑是壯大帝黨的最好的辦法。雖然光緒沒有這樣的政治遠見,身為帝師的翁同龢也不願意讓光緒和李鴻章聯手。但是並不代表著別人就沒有這遠見。也不代表著沒人給光緒和李鴻章穿針引線。

在清朝中樞的政治版圖中,清流也分成兩派,一派是翁同龢的南清流,另一派是以李鴻藻為代表的北清流。原本是翁同龢這一派勢大。但是自從除了“北海模型展”這件事後,翁同龢可算是走了背字!隨後一幹門生打手都被維託裡奧告倒。免職的免職,流放的流放,使得整個南清流損失慘重。而北清流的地位相對而言就上升了不少。

但是要說李鴻藻為何要幫北洋與光緒聯手呢?正如光緒是翁同龢的後臺,而李鴻藻則是恭王的後臺。雖說當年恭王和慈禧爭權失敗,但是並不代表著恭王不想復出。而接著帝黨這面大旗,讓恭王主事無疑是最好的辦法。其次,李鴻藻的女婿在入淮系之前,就是北清流的翹楚,與李鴻藻等人關係非同一般。所以以上兩個原因讓李鴻藻為北洋和帝黨牽線搭橋。

開始的時候。光緒對李鴻章還是頗為牴觸的,一方面是因為翁同龢這個帝師上眼藥水。另一方面是作為一個帝王,也不想讓地方大員權利太大。而北洋所表現出來的強硬和實力讓這位一心想掌控天下的皇帝十分忌憚。但是呢,李鴻藻是什麼人?他可知道光緒的軟肋在哪裡,作為一個皇帝,卻又是沒有任何權利的皇帝,他想要什麼?用膝蓋都能想出來。只要能幫助他獲得作為一個皇帝的權利,即使交易物件是魔鬼,光緒也會同意的。更何況是李鴻章啊。而且就北洋對慈禧的態度來看,作為後黨的李鴻章明顯對慈禧已經十分不滿了!

除了權利以外,從本質上說,光緒皇帝內心深處還是想成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的,自從道光開始,清國與外國交戰屢戰屢敗,甚至道光皇帝死後都立下遺囑說不要再立什麼功德碑了,連祖宗的土地都看不住,還有啥好顯擺的?清國被歐洲那些大國欺負就算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連自己東邊的那個小國都幹來找麻煩了,先在臺灣找了次麻煩,然後是朝鮮,最後居然打到了滿族的龍興之地!這還了得?所以無論是從私利還是從大意的角度來講。光緒都必須選擇和李鴻章合作。

所以在慈禧召見李鴻章後的第二天,光緒皇帝又把李鴻章叫了過去。在御書房中接見了這位大清第一實力派!看看雙方是否有合作的可能。介於翁同龢和李鴻章之間的矛盾。光緒皇帝理智的的翁同龢迴避,而讓李鴻藻在一旁作陪。不管如何,李鴻章至少要給李鴻章這個恭王的小弟一點面子吧。

“李中堂對戰局有何看法?這仗還要打多久?東北各路大軍是否堪用?”光緒本身就性急。對清日戰爭看的也很重,畢竟他還打算靠著這場戰爭立威呢!…,

“倭寇海軍已經基本上全軍覆沒了。”李鴻章第一句話,讓光緒懸著的心落了回去。但是第二句話又讓光緒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但是現在局勢有些複雜。俄國人的艦隊來到了遠東,怕是與倭寇做了什麼交易。而日軍陸軍的戰力陛下想必也略有耳聞。這東北各路大軍怕是不行啊。”

“哪中堂大人可有退敵良策?”光緒問道。

“辦法倒還是有一個,以海治陸。只要能擊敗俄國艦隊,那麼補給線被掐斷的日軍陸軍也就成了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李鴻章不慌不忙的說道。

“那北洋水師可有擊敗俄國人的打算?說起來這俄國人也算我大清的宿敵了,康熙爺時期就和我大清打過,近幾十年來更是變本加厲啊。”提到了俄國,光緒不由的咬牙切齒道。東北的大片土地就是俄國人趁英法入侵的時候篡取的。想到大清的龍興之地稀裡糊塗的已經丟了一半了,光緒的氣就不打一處來!

“打敗俄國艦隊應該是沒問題的。但是怕是需要一段時間,畢竟俄國人來的都是新銳快船。要是打游擊的話,恐怕要浪費一段時間。”李鴻章回答道。

“那中堂大人認為這東北佔據應該如何應付?畢竟不能什麼事都等海軍啊。”一旁的李鴻藻忍不住問道。畢竟打海戰的同時,陸戰也在打。

“層層防守,堅壁清野。”李鴻章提出了一個最為穩妥但同時也是最難看的打法。

“北洋陸軍在朝鮮面對日軍將近個師團的兵力都能堅持半年。現在加上兩廣和臺灣的新軍,已有不下7萬精銳了,何不主動出擊重挫日軍銳氣?”光緒滿臉漲紅的說道。

“7萬之數是有的,但是其中有萬多人是剛從朝鮮撤下來的部隊。打了半年了,總需要修正一下吧?剩下的部隊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要塞守備部隊,真正的機動部隊沒有多少。太后她老人家怕我北洋做大,這數年來軍餉都缺斤短兩。我北洋就是想擴軍也力不從心啊。更何況,為了解決北洋艦隊的威脅,相比日軍一定會攻打旅順的,老夫的北洋駐軍還是要面對日軍的猛攻的。”

李鴻章這段回答十分的巧妙。首先點名部隊數量確實有7萬人,照顧了光緒的面子。但同時指出這些部隊並不適合在此時出去野戰。而且順帶把北洋部隊戰力不足的原因和慈禧掛上鉤。而把翁同龢撇清。這點讓光緒很是滿意。到最後,李鴻章強調日軍一定會圍攻旅順。這更是讓光緒斷定李鴻章沒有消極避戰。所以這些話,讓光緒無法反駁。

“那我大清的龍興之地就任由日軍橫行不成?”光緒鬱悶的問道。

“日軍能調集的兵力不下15萬。防守只是現階段的任務,等到日軍補給斷絕,我軍再反攻不是更好?而且我大清還有榮祿大人的西北練軍,劉大人的老湘軍還有八旗綠營都改拉上去練練了,這是一個機會,一個練兵的好機會。”李鴻章呵呵一笑。

“練兵?”光緒眼睛一亮,是啊,只要能把依附於後黨的那些軍隊拼個七七八八。那後黨的實力就會大減,後黨能總攬朝政,靠的不就是握住了官員任免和軍隊這兩個大權嗎?到時候以作戰不利革除一部分人,再換上自己的人。軍隊方面榮祿一旦被重創,那就只能另建新軍。到時候,自己才有機會抓住兵權啊。不管從哪個角度說,和李鴻章一起讓榮祿的西北練軍和日本人拼都對自己有利。…,

“那此戰之後呢?我大清何去何從?”李鴻章已經表現了合作的意向。這已經讓光緒十分滿意了。現在光緒想知道,李鴻章大搞西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老臣昨日已經和陛下和太后說過了。如我大清想自強,必須效仿日本的明治維新。開啟國門學習西方先進之處。否則即使我大清僥倖戰勝了日本,也無力抵抗我大清北面的那個龐然大物啊。”李鴻章悠悠的說道。

“嘶。你是說俄國人?他們會進攻我大清?”光緒倒吸一口冷氣。雖說對外面的世界很不瞭解,但是他也知道俄國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口工業基礎都比日本強的太多了。

“從咸豐朝開始,俄國人就一步步的侵佔我大清國土,後來不過有了同光中興這個虎皮。俄國人才有所收斂。但是現在,我大清對付一個日本都如此費力,那俄國還有什麼好怕的?而戰爭結束後,我大清也損失巨大,俄國人沒有理由放棄這個機會啊。”李鴻章目光中帶著一絲憂愁。

“如此一來,我大清只有變法自強才是唯一的出路了?”光緒問道。

“變法還有一絲機會。守舊只能等死。”李鴻章回答的相當乾脆!。

“那朝廷現在需要從何做起?”光緒有些心急的說道。

“就從鼓勵西學。允許民間經營西式產業開始吧。一方面可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可以增強我大清國力。”李鴻章說道。

李鴻章的意見很簡單,那就是至少要把從民間借貸和頒發經營西式產業許可的權利搞到手,只有這樣,北洋才有錢繼續打下去。如果光緒連這個條件都不滿足的話,那雙方就沒有談的必要了。

光緒很犯愁,因為他知道這麼大的事情不是他能做主的,場面上還是慈禧太后說了算。自己的力量實在是太小了。更何況,掌握了一部分財力的北洋。同樣讓光緒也感到不安全。畢竟藩鎮強了中樞就弱啊!

“陛下,其實這件事沒那麼難辦。清議都在陛下這邊。再加上各省總督巡撫的支援,就是軍機處也不能駁回啊,何況這只是權宜之計。”李鴻章走後,李鴻藻看著猶豫不定的光緒帝說道。“就算您不答應,恐怕太后知道這件事後,也會答應李鴻章的,甚至給的更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就依你所言。”彷彿下了很大的決心一般,光緒重重的點了點頭說道。“順便帶我向六叔問好,就說朕記得他的好處。”

感謝書友空晨和dreamposter的打賞以及書友閒讀天下書和q00884的月票支援。明天結束政治環節,大後天開始海軍部分~~~。嗯。(..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