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南北夾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就在雙方海軍總結經驗教訓的時候,在兩河流域的德國陸軍也終於重振旗鼓,後勤補給線暢通後,本來已經被打的半死的南線德軍取得了充足的補給和增援後開始快速恢復戰鬥力,而興登堡提出的借用土耳其軍隊中的德式裝備來儘快形成一支可戰之軍的建議也被採納。作為德國的小弟,土耳其自然無法拒絕老大的要求,更何況德國許諾對戰鬥損失進行1.5倍的賠償。在家底逐漸厚實起來後,不甘心失敗的德國陸軍再一次準備和華夏一較高低。

此時的德國在中東的軍力分成兩大部分,分別為南線的布勞希契和北線剛剛組建完成的克魯格集團,原本克魯格集團只有兩個裝甲師的規模,但是隨著個機械化步兵師的德國官兵從歐洲來到土耳其,然後接收了大量的土耳其德械裝備後,北線德軍的兵力飆升到4個師的規模,這支德國軍團將從埃爾比勒出發最終在以庫伊桑賈格為核心的陣地展開,這個地方正好和基爾庫克、蘇萊曼尼亞形成一個三角形。如果華夏軍團想要進攻基爾庫克的話,那麼側翼將暴露在克魯格集團的進攻之下。

而南線的布勞希契軍團則要弱一些,原本5個師以上的重兵集團現在能有當初一半的戰鬥力就不錯了。即使經過補充後,其戰鬥力也不過1個裝甲師、個機械化步兵師以及一個獨立裝甲團的兵力。論實力反而弱於剛剛組建的克魯克集團。此時這支部隊力圖重新回到辛高一線進行部署,從南部威脅華夏軍團的側翼。兩個龐大戰鬥群擁有超過7個師的兵力,而且機動性也不錯。這樣一來戰鬥力已經強於華夏發動巴比倫行動時的同盟國兵力了。

而他們所要面對的敵人也在利用這段時間增加兵力。華夏原本有個裝甲師和個機械化步兵師的架子,雖然在上一階段損失也很大。但是人員傷亡比較小,只要能拿到裝備。那麼戰鬥力恢復會比較快。殘存的伊朗部隊在德國人看來不足為懼,伊朗人作為後勤部隊會比在戰爭上更合適,至於那支俄國軍團嗎?德國對他們的估計是近期最多恢復到一個機械化步兵師的戰鬥力。

而此外,根據德國人的情報,華夏另外一個師和一個旅的部隊正從伊朗趕赴兩河流域。這樣一來從表面上看,華夏部隊有6個師外加一個旅的兵力。當然,實際戰鬥力會低一些,畢竟德國南線部隊是把打殘的部隊進行整編,整編後部隊基本不存在缺額的現象。而華夏雖然可以補充裝備,但是人員的損失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彌補的,各個師會有一定的缺額。

不過考慮到華夏的裝備優勢和較大的編制,德國人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單純依靠德軍和華夏硬拼的話佔不到什麼便宜。畢竟古德裡安曾經以倍左右的兵力攻擊華夏一個裝甲營,結果在計算交換比的時候都吃了點虧。如果華夏主動出擊,將部分兵力用於攻擊基爾庫克的話,那麼德國陸軍自然會有優勢,但是可惜的是,如此大規模的調動在對方的空中偵察機眼中根本無從遁形。北線德軍的南下瞞不住華夏。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會演變成華夏先解決兩翼的危機後再考慮進攻基爾庫克。德國兵力比較分散。如果華夏對一側德軍轉入防禦,集中兵力攻擊另一側的德軍的話,那麼情況會非常危機,畢竟德國人四個師都被華夏三個師打的節節敗退。而如果德國人採用齊頭並進。兩側同時發動向心進攻的話,那麼處於防禦態勢的華夏軍團就更有勝算了!

經過一番推演之後,德國陸軍發現他們所要面對的情況並不比巴比倫行動之前更好。“我們需要大量的摩托化步兵。我們需要這些步兵建立防線,需要他們鞏固突破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寶貴的機動兵力解放出來。我們現有的軍團不是不夠精銳。而是太精銳了,以至於規模太小了。這種戰鬥應對類似義大利這樣的戰爭還可以。但是想要和華夏這種龐然大物打一場世界大戰是遠遠不夠的。”法肯豪森步兵中將在一次北線德軍高階軍官會議中這樣說道。

“我們和對方之間並不遙遠,所以步兵的機動性劣勢並不明顯。對方裝甲部隊實力強悍,機動性強,任何試圖透過穿插分割來迅速殲滅對手的戰術都不會有效,最終都會轉化成大規模消耗戰。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放慢腳步,集中大量的步兵來和對手交戰呢?我們可以從土耳其那裡獲得一些戰防炮,用來建立支援點,我們應該採用一種為扎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來取代目前的快速穿插和分割包圍。利用兵力數量優勢壓倒對手。”看到克魯格並沒有反對,法肯豪森繼續說道。

“如果你兩個月之前提出這個建議的話,那麼可能會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現在,帝國已經決定適時終止戰爭了,我們這次交手也被限定為取得有限戰果即可。更重要的是我們目前已經很難獲得更多的兵力了。很不錯的想法,但是可惜了。”克魯格回答道。

“不,現在還不晚,在基爾庫克還有大量的步兵師可以使用,雖然缺乏裝甲單位,但是裝備還算精良。在大戰前,我們完全可以為其配置一部分卡車將其運往北線作為我軍助力。”法肯豪森想了想繼續說道:“我們在華夏軍團兩翼部署了大量部隊,華夏不可能視而不見,他們一定會選擇其中一路作為突破口,華夏在清除兩翼威脅之前不會圍攻基爾庫克,所以奧匈和土耳其在那部署軍隊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我們能湊出兩個步兵師的兵力那麼我們將有巨大的兵力優勢。如果我們輸了,那麼基爾庫克有再多的部隊也會被攻破。”

“很不錯的想法,不過說實話。現在施拉格將軍還願意和我們合作嗎?接二連三的戰敗可是讓奧匈軍團損失慘重啊。”克魯格心中說道。不過這個計劃的誘惑力確實很大,從軍事上說可以讓德軍獲得極大的兵力優勢。並且可以解放相當一部分裝甲單位用於進攻。而從政治上說如果德軍能將華夏逐出兩河流域的話,那麼在後面的談判中德方會佔據很大的優勢。

“我會把你的意見提交上去的。從個人角度來看,我支援你的想法。”基爾庫克的部隊並不歸克魯格管,所以他只能建議而不能決定。建議提交上去,至於上面怎麼安排就不是他能插手的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除了陸軍之外,德國空軍在交通線通暢之後戰鬥力恢復的也很快,大量的航空燃油和配件透過海上運輸源源不斷的運抵兩河流域。而從本土抽調的飛行員以及地勤人員也從小亞細亞進入兩河流域。雖然前一段時間惡戰不斷,但是在大量的支援下,德國前線空軍的實力已經超越了巴比倫行動之前。

秉承德皇的命令,裡希特霍芬從地中海軍區抽掉了個戰鬥機聯隊和1個轟炸機聯隊進入兩河流域北部。加上原有部署在那裡的部隊,克魯格所部能獲得的空軍總量達到了個戰鬥機聯隊和1個轟炸機聯隊外加1個轟炸機大隊。可用飛機數量達到了500架左右。幾乎等於一個規模較小的航空軍了。

而在南線,德國空軍家底本身就豐厚,在獲得了大量零件和燃料後,戰鬥力恢復速度極快,根據南線德國空軍參謀部的估算,在戰役開始前德國南線空軍可用兵力可以達到個戰鬥機聯隊和個轟炸機聯隊的規模。這就又有500多架飛機,南北兩個空軍叢集加在一起飛機總量達到了近1000架!而且這還不算可能加入戰場的戰略轟炸機部隊。

要知道,華夏在這場戰爭中湊出來最為強大的前線戰術空軍軍團也不過800架左右的規模。德國空軍到目前為止實力已經超過了華夏戰術空軍曾經的巔峰。而根據德國總參謀部的估算,如果華夏近期沒有大的空軍補充計劃的話,經過長時間戰鬥後,華夏前線航空兵團能有500架可用飛機就不錯了!一方面是戰鬥損失。另外一方面是部分飛機需要維護修理。兵力規模不過是德國空軍的一半!這一次德國空軍無論怎麼打都是優勢啊!而且這次德國空軍也和陸軍一樣,開始穩紮穩打,野戰機場逐漸修到前沿。並且部署了相當數量的防空哨,再配合雷達和高炮。德國前線機場的防空能力直線上升。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正當德國空軍兵力穩定上升。華夏空軍本身出於劣勢的時候,英國人突然表示希望能將部署在伊朗的英國皇家空軍兵力從戰場上撤出!這對於華夏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要知道,雖然英國空軍已經沒有開戰之初的規模了,但是戰鬥機至少可以湊出一個聯隊的規模!100多架噴火和颶風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而且在目前為止,至少有5個中隊的英國戰鬥機正在前線支援華夏部隊。這5個中隊一走,華夏本來就不十分厚實的防空網立馬空下來一大塊!

“這是報復!”接到秘書送來的檔案之後,徐傑氣憤的說道。思前想後,徐傑認為英國人做出這種決定的直接原因是那艘停泊在阿森松島的大流士號航空母艦,華夏拒絕了英國人想要收編這艘戰艦的要求。而反過來,英國人就在伊朗戰局上給華夏找麻煩!大家畢竟是名義上的友軍,華夏不可能搶扣英國飛機,而且就算搶扣了,英國人出工不出力你也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回想歷史上緬甸英軍賣隊友的做法,徐傑對英國政府的節操還真不敢高估!

大流士號航母只是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英國人意識到德國打通了通往印度的通道之後,英國認為再戰鬥下去已經毫無意義。而且如果華夏在伊朗留有一塊落腳點的話,那麼大戰一旦開始,華夏就可以在伊朗部署兵力而不會直接把兵力部署到印度。華夏的目的英國人也能想到,無非是中東的石油,而如果華夏在伊朗有基地的話,那麼當協約國反攻的時候,華夏比英美兩國擁有更大的地利!直接從伊朗高原順勢而下,進入兩河流域,再最終進入阿拉伯半島!到最後整個中東都將納入到華夏的勢力範圍之內,所以英國人寧可讓伊朗全部淪陷,也不願意讓華夏在伊朗擁有一塊落腳點!英國人巴不得華夏和德國人拼個兩敗俱傷然後灰頭土臉的撤回中亞!

“華夏的勝利並不符合大英帝國的根本利益,我們要讓華夏知道,雖然華夏很強大,但是沒有英國人的幫助,華夏不可能擋住德國人的進攻。盟友的價值在於實力,一個過於強勢的盟友並不比一個弱勢的敵人更好!未來的印度洋戰區的戰略應該符合大英帝國的利益,而不能讓華夏肆意妄為!”在一次內閣會議上,張伯倫這樣對準備前往華夏的特使丘吉爾說道。而後者表示了支援!

在大局觀上,羅斯福做的就比英國人強多了,雖然華夏過於扎眼的表現讓美國人有些丟人,但是羅斯福卻並沒有做出釜底抽薪的事情,南線的美軍依然堅守著現有陣地,而美國在伊朗的航空力量也在和華夏並肩作戰。在美國人看來,英國人想的有些太遠了,華夏在伊朗的存在本身就可以分散德軍的注意力,如果在戰時華夏和駐印度的美英聯軍可以形成鉗狀攻勢,這對於美英來說是件好事。至於說戰後利益分配問題,現在說這個真有點早!不過羅斯福對這次突然爆發的爭端沒有介入,而是看著華夏和英國直接如何明爭暗鬥。

“如果把伊朗戰爭看做一場豪賭的話,那麼現在華夏和德國人之間的較量已經進入了最後關頭,而這時,英國人突然從華夏那裡拿走了一疊籌碼,並以此為要挾換取更多的利益,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會讓華夏對英國更加痛恨,而且這次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先例,英國人遲早要付出代價的。”羅斯福曾經這樣評價道。

感謝書友zhouyu1976、hukaikak、anhei016的打賞~~~,以及書友子月隱、sczboy、vinyi的月票支援~~~。(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