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最後一次預演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按照德國人原本的計劃,是打算制定一個以k計劃空降德黑蘭為主,快速進軍為輔,先控制伊朗政治經濟中樞,然後以較為溫和、低代價的方式迫使伊朗政府屈服,進而被迫加入同盟國陣營。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伊朗孱弱的國防力量和外界來不及大規模干涉的前提下的。但是似乎,隨著華夏在伊朗以及中亞的大規模調動,這種低成本解決方案的前提似乎已經並不存在了,華夏政府不顧德國的反對開始加強在伊朗的軍事存在,大量駐軍以及幫助伊朗整軍的舉措以讓預示著雙方直接的大戰將不可避免!也許雙方不會徹底斷絕外交和經濟上的關係,但是進行一場沒有宣戰的實質性對抗是必然的。不過好在華夏海軍沒有太多的變化,依然老老實實的縮在了馬六甲海峽東面。德國陸軍和空軍需要準備在伊朗打一場規模較大的戰爭!

“根據各方面的情報現實,華夏和協約國以及伊朗達成了某種默契,華夏陸軍將負責守衛伊朗北部地區,其正面寬度從北部邊境開始一直向南延伸至克爾曼沙阿附近,幾乎覆蓋了伊朗西部一半的區域。我們的外交溝通已經失敗,戰爭將不可避免。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就是如何拿下伊朗,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需要瞭解一下我們的盟友是什麼想法。”興登堡說完,示意旁邊的林賓特洛甫繼續。雖然德軍在義大利打的比較糾結,但是德國高層還是比較認可林賓特洛甫的對外工作,而在義大利戰爭結束後。他就開始統一負責伊朗攻略的對外聯絡工作,不僅僅包括對伊朗的。還包括同盟國內部的。

“土耳其人想成為一個裡海沿岸國家,而奧匈帝國想要伊朗中部庫姆油田的控制權。而為此,土耳其同意負責北線的進攻,具體線路為從伊朗北部邊境線開始一直延伸到伊朗的庫爾德斯坦省北部邊境。他們將負責奪取大不里士滿、馬拉蓋地區。而奧匈帝國表示願意提供海上運輸,海軍以及部分陸軍支援。和義大利戰爭相比,奧匈帝國顯得十分不上心,不過土耳其人也只是看似認真而已。”裡賓特洛甫以極其簡單的描述說道。即使不懂軍事的他也能從中看出土耳其的計劃非常不切實際!原因很簡單,他們負責的地區正好和華夏陸軍防御區重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糟糕透頂的計劃,我認為土耳其人應該把進攻計劃改成防禦計劃,要知道。華夏駐紮在中亞的第五裝甲師已經開始分批進駐伊朗,現在只是人員和一些輕型車輛,根據情報,他們最終很有可能將被部署在戈爾韋,這柄鋒利的長矛將直接瞄準土耳其帝國最重要的產油地之一基爾庫克!該死的,那也是我們的油田!”脾氣暴躁的魯登道夫說道。

“隨著華夏陸軍的大規模介入,我們原有的計劃都作廢了,無論是空軍的k計劃,還是陸軍制定的長距離奔襲計劃都用不上了。相反,我們需要考慮和華夏進行一場代價高昂的正面衝突,在這種層次的較量上,土耳其人是上不了檯面。而奧匈帝國則是無所作為,他們就是一群禿鷲,只有強奪戰果的時候戰鬥力才是最高的!”魯登道夫補充道。

“不過好在華夏的部隊不會特別多。而且龜縮在伊朗北部,南部相當空虛。而美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南部進行大規模的部署,雖然我並不認為美英最終會無動於衷。但是他們投入的兵力並不會比華夏更多,分佈在更為廣闊的戰線上恐怕只能用杯水車薪來形容,亦或者他們的存在只是為華夏提供一個較為安穩的側翼?一切問題的關鍵就在伊朗北部,只要我們能打敗華夏,那麼伊朗就是我們的了!”博克將軍分析道。

德國人對陸地上的局勢分析的比較透徹,至少在伊朗西部邊境上是這樣,挑大樑的是華夏陸軍,英美伊朗軍隊為輔。於是乎德國人現在糾結於兩個問題,是自己抄傢伙直接從西北部邊境線發動大規模進攻直接和華夏陸軍剛正面呢,還是讓土耳其人以及奧匈帝國拉仇恨,然後德軍主力從西南方向突破英美兩國軍隊的防線對華夏實施包抄呢?兩個計劃的優缺點都十分明顯,第一個計劃顯然可以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解決問題。但是戰況會比較慘烈,要知道一個華夏裝甲師就有00輛以上的坦克,再加上華夏其它部隊和伊朗的部隊,其裝甲單位數量不會少於700! 按照胡貝在義大利北部的交戰經驗,一般三輛德國坦克才能換對方兩輛,這樣大的代價對於德國來說有些太高了,畢竟德國裝甲部隊正在換裝,巨大部分裝甲師還是舊式戰車。德國人也許能容忍坦克等軍備的損失,但是那些老兵和經驗豐富的指揮官怎麼辦?在決戰之前,德國人並不像消耗太多的家底。

至於第二個計劃嗎,自然就是先找軟柿子掐,打垮英美部隊,然後從後面包抄華夏在西部邊境線的守軍。這個計劃可以避開對方強悍的正面,不過唯一的問題就是比較耗時,在突破迂迴的這段時間裡,華夏和協約國是否會採取別的行動,是否會增加兵力都是很難說的事情。而且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當德軍精銳都集中在南線的時候,土耳其和奧地利人能否擋住華夏陸軍可能的攻擊都是個問題,畢竟奧土兩國軍隊後面就是基爾庫克,同盟國重要的產油地之一!華夏肯定無法長期佔領這個地區,但是只要能攻進去,然後用炸藥破壞掉產油和煉油裝置,再在油田上放一把火就夠讓德國人數年的苦工毀於一旦!

“如果我們可以調集更多的部隊進入兩河流域的話,那麼情況會好很多,我們現在的部隊數量還是太少,上面只同意派遣兩個裝甲師和6個左右的機械化步兵師參與第一波進攻,而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國防部的藉口中有一條居然是燃油產量不夠!我們就挨著油田!居然說產量不夠!”一名軍官氣憤的說道。

“你沒聽錯,確實是產量不夠,兩河流域產出的都是原油,需要處理和加工,而這裡的汽油和柴油等輕質燃油的產能嚴重不足,高階潤滑油等產品更是少的可憐,更重要的是,中東的石油蠟質比較多,處理起來比較麻煩。空軍需要的c標準的燃油以及高階潤滑油都是從本土運過來的。土耳其不具備生產c航空汽油的能力。燃油供應都這麼悲催,你可想而知其它武器彈藥以及技術設備的供應了,關鍵在此之前,我們沒想到在伊朗的戰爭會變成這個樣子。”古德裡安小聲的給旁邊的軍官解釋道。有的時候資源數量和工業產品數量是不等價的!

“我傾向於第二個計劃,雖然他會耽誤較長的時間,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其他手段來彌補,第一個計劃有很大的風險,大家有沒有想過,要是萬一我們打敗了怎麼辦?”看著大家疑惑的眼神,曼施坦因指著地圖繼續說道:“我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從補給線長度來看,其實華夏比我們更有優勢,除了部分物資可以透過巴格達鐵路直接進入前線之外,更多的物資需要在地中海各個港口裝船,然後進入紅海、印度洋、波斯灣,在巴士拉卸貨之後還要透過公路或者鐵路運輸到基爾庫克附近才可以投入戰鬥。而華夏可以直接從他們的中亞或者北亞的軍區直接調撥物資,透過裡海直接進入伊朗。”

“而從戰術角度來看,因為兩國邊境上的地形,能夠透過裝甲部隊的地方並不多,可以選擇的攻擊出發點也更少。戰術的可能被壓縮到了最少,雙方極有可能一見面就是硬碰硬。而華夏裝甲部隊的戰鬥力和技術優勢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再加上補給方面的優勢,這場戰鬥誰能保證打贏?”曼施坦因說道。

“我們可以封鎖裡海的航線嗎?”布勞希奇問道。

“那將可能導致無法預期的後果,不要忘了,我們最大的油田外高加索油田可是處於華夏部署在北亞和中亞的航空兵打擊範圍之內啊!誰敢保證對方不打這些地方的注意?我們進行的是一場有限度的戰爭,而不是一場決戰。我們的目標是打通一條通往印度的道路,並建立一個橋頭堡,而不是和華夏在中東直接攤牌。帝國和盟友還沒有準備好。”興登堡毫不留情的否決了這個建議。

“該死的,空軍的裝備生產佔到了軍工產值的4成以上,卻無法保證帝國最重要的油田的安全,這簡直是帝國軍隊的恥辱!”布勞希奇撇撇嘴說道。

“那個,這個問題不是我們可以探討的。空軍的壓力很大,從戰略上講,他們將負責本土、地中海、大西洋以及中東的空中安全。從戰術上將,在目前的情況下,整個兩河流域部署的空軍數量會比較有限,這次我們不是在義大利交戰,空軍可以充分利用歐洲的資源和基地,而我們這次是在中東,基礎設施都比較差勁,過於依賴空軍是不現實的。我們這次要靠步兵和坦克來取得戰爭的勝利。”興登堡難得的為裡希特霍芬辯護了兩句。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我殺殺我、jjhk006的月票支援~~~~,以及書友迴歸1m的評價票~~~~。(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