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如芒在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皇帝陛下最終還是答應了我們的要求,不過也向奧匈帝國做出了妥協。雖然代價可能高一些,但是還算可以接受。”德國總參謀部會議室,興登堡以總參謀長的身份向在座的各位介紹了義大利最終的分割情況,並且對親自站出來向德國請命的裡希特霍芬元帥表示了敬意。裡希特霍芬敢於正面和德皇發生衝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獲得了其它軍隊高層的支援。即使這樣。中間也頗費了一番周折。不過一切都已經過去。現在,德意志帝國的精英們必須討論一下未來的局勢了,情況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麼樂觀。

“這一次同盟國集團的表現很讓我們失望,德皇過低的估計了對手,而我們的盟國呢?奧匈帝國即使面對少量的英國和華夏軍隊也被打的一敗塗地。土耳其海軍用了數週的時間都沒能把那支義大利襲擊艦隊擊敗,最終還讓對方跑到了印度。而西班牙呢?我都懷疑它已經加入了協約國,在整個行動中自始至終都沒有採取任何有效行動!在法西邊境的0萬法軍就嚇得西班牙不敢動彈!協約國毫無阻礙的透過了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魯登道夫的話語中充滿了憤怒。

“關鍵還是在法國!從俾斯麥首相時期,德意志最大的敵人就是法國,歐洲太小了,容不下兩個強大的陸權國家。而法國人一隻手就可以把西班牙壓住,如果再爆發戰爭的話,我對西班牙能否履行條約規定的義務表示懷疑。除非我們能切實保證西班牙的陸上安全。對方才可能站在我們一邊,而只有西班牙願意和我們合作。我們才能在大西洋獲得立足點並且鎖死地中海。”斯佩伯爵的話語中充滿了擔憂,畢竟德國海軍可是打算把地中海作為自己的後院的!

“而且法國還可以作為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的基地。尤其是前者,只要跨越英吉利海峽就可以進入法國,只用幾個小時的時間,英國空軍就可以發動對我國的攻擊,對於我國經濟和工業至關重要的萊茵-魯爾區就在對方的槍口底下。空軍方面計算過,德國空軍的總體實力和潛力稍弱於英國和法國空軍的總和。如果再次爆發戰爭的話,對方充分利用法國的基地對德國發動空襲的話,我們的空軍也就不用幹別的事情了。”裡希特霍芬同樣支援前者的意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是在此之前,我們做的推演中即使帝國集中全力發動對法戰爭。也很難取得勝利,我們只能寄希望於在美國陸軍大規模介入之前壓倒對手,我們大概只有4成左右的機會,而這一次,重新對協約國空軍和電子能力進行評估後,我想我們的勝算會進一步下降。從力量對比來說,我們的處境可能比一戰更要糟糕。因為一戰中德國可以穩壓英法兩國,而義大利、奧匈以及西班牙使我們的朋友。但是這一次,因為第三兵種的介入。我們的優勢被大幅度削減。恐怕想拿下法國會很難。”興登堡的話語中充滿了悲觀。

“對方擁有優勢的空軍,而且法國東部邊境修築了一條名為馬奇諾的防線,其防禦力之強超乎我們的想象,在防線後面還有上百萬的法軍和英國遠征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突破。更為關鍵的是,時代變了,我們的陸軍可以在地面擋住對手的進攻。但是對方依然可以從我們頭頂飛過去然後攻擊我們的城市和工業基地。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根本沒力量向南亞方向發展。”魯登道夫接著說道。

“其實。就我個人感覺,法國人的戰鬥意志比一戰要弱一些。而且更傾向於保守。從這次戰爭就可以看出來,法國離義大利最近,但是他們的投入反而是最少的。空軍方面協約國中英美兩國出動的中隊數量是最多的,然後是華夏,雖然華夏直接參戰的部隊並不多,但是卻一直給義大利空軍提供了大量的飛機,而法國空軍的參戰部隊幾乎少得可憐。北部是英國人負責,南部是美國和義大利。法國的空中力量無足輕重。”凱塞林說道。

“陸軍方面也是這樣,法國陸軍雖然數量較多,但是感覺戰鬥意志比1戰要弱一些,他們十分依賴掩體。戰法上也偏向透過防禦來消耗對手,而不是主動發起進攻。也許一戰中法國人流的血太多了,讓他們對戰爭充滿了畏懼,這對於我們來說似乎是個不錯的訊息。”博克將軍對凱塞林的話十分認同,隨即藉口道。

“但是那樣又如何?期待法國人退出協約國集團?還是賭一下法國會像西班牙那樣在戰爭中無所作為?法國是一個大國,而且我們和法國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怎麼能將戰爭勝利的希望寄託在對方的懦弱上呢?當我們把兵力集中在數千公裡之外的中東的時候,誰能保證法國不會從防線後面鑽出來發動對帝國的攻擊?帝國的面積太小了,缺乏足夠的縱深,在空軍和機械部隊的兵鋒之下,稍有閃失就有可能斷送整個帝國!法國問題必須解決!在這個問題解決之前,我認為無論是討論k計劃還是攻略南亞的計劃都不現實!”興登堡倒不是否認凱塞林和博克所說的內容,而是對其中的僥幸心理十分的生氣。在他看來,兩人的說法和想要表達的意思簡直就是把戰爭當成兒戲!

“其實從這次戰爭可以看出,在雙方攤牌之前,無論是我們還是協約國都在刻意避免戰爭的擴大化,比如說這次,雙方的戰鬥幾乎被限制在義大利本土,我們沒有對協約國的殖民地發動進攻,而除義大利外,協約國也沒有對巴爾幹地區以及我們的海上交通線發動進攻。這個是客觀事實,在制定計劃的時候需要考慮到這一點。別的我不敢肯定,但是如果我們對伊朗動手的話,法國人肯定不會有太多的反應。”興登堡擺擺手,示意魯登道夫先聽完。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那麼我們在伊朗的對手開始只可能是英國人和華夏,而且華夏顧忌自己在中東的油田,也不會全力以赴。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人可能會加入進來。但是因為距離的問題,美國需要較長的時間準備。而法國人絕對不會在伊朗投入太多的力量。英國人陸軍規模有限,那麼為了彌補戰力不足的問題就必須要用空軍和海軍來補充。這樣的話,對我們直接威脅最大的皇家空軍將大量東調,我們的壓力會緩解不少。”興登堡繼續說道。

“沒錯,我們拿下伊朗問題不大,但那時這個問題似乎和我們解決西面的威脅沒什麼太多的關係吧?”魯登道夫有些迷糊了。

“有英美兩國傾力支援的法國我們是拿不下的,但是如果英法兩國將力量集中在數千公裡之外的中東的話,那麼誰能來救法國呢?”興登堡笑著反問道。

“這不可能的,我們攻略伊朗大概是在年後。但是到了那時候,我們只是準備好了在中東打一場有限度的戰爭,並不具備和協約國和華夏全面開戰的能力。而攻擊法國一定會挑起全面戰爭的!而且即使英美的注意力被集中到了中東,但是我們想要攻破馬奇諾防線的話,那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要是西線攻不破,東線也守不住的話,那就全完了。”魯登道夫大聲反駁道。

“聽我說完,我們可以這樣做,在發動k計劃的時候,我們給英美在伊朗留下一個橋頭堡,甚至可以在戰後談判的時候多給他們一些好處。那麼接下來英美兩國會怎麼做?他們加強這個橋頭堡,並且把精銳的部隊調往南亞。同樣規模的軍隊,英國人部署在南亞的代價要遠高於部署在法國。但是印度又是不可能放棄的,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距離上的優勢來變相削弱協約國的力量。而當最終之戰來臨的時候,我們的第一目標是法國而不是印度!掃清歐洲大陸之後,我們再轉過身來對付英美和華夏!”興登堡認真的說道。

“這個計劃看似可行,但是依然沒有解決最開始的那個問題,我們如何以較小的代價迅速攻佔法國?而且就算英國人把相當一部分空軍調往中東,我們在空軍總量上依然不佔優勢,即使我們暫時放棄東線甚至是兩河流域的部分地區,我們的優勢依然不大。”魯登道夫依然不看好興登堡的計劃。

“如果我們海軍和空軍能夠保證把陸軍送過馬其諾防線的話,陸軍有信心在較為平坦的地區快速擊敗法國嗎?”就在兩名陸軍元帥爭執不下的時候,代表海軍參加會議的斯佩伯爵插嘴道。而他話語剛一出口,就讓在座的陸軍將領不由的一震!這個情況是德國陸軍夢寐以求的。在曠野上決戰,德國陸軍不懼怕任何國家!無論是西歐的美英兩國,亦或者華夏!

晚些時候還有一更~~~,求訂閱求支援~~~。(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