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枕戈待旦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雖然很慚愧,但是我不得不告訴各位,從理論上來說,任何處於艦炮射程之內的地區都不適合和對方陸軍進行大規模的交戰。”第谷頗為歉意的說道。“義大利海軍打贏了這場戰鬥,但是卻並沒有能力阻止對方在亞得里亞海的行動,隨著同盟國掃雷工作的結束,對方已經在亞得里亞海清理出了數條航道。所以他們的戰艦可以為登陸部隊提供掩護。”義大利海軍顯然不可能在對方岸基飛機的重點關照下進入亞得里亞海送人頭。所以說這些城市的防守任務只能交給陸軍了。

“看來今天真是一個倒黴的日子,就在今天早晨,李梅這個傢伙就告訴我說空軍無法保證制空權。我沒想讓他們幫助我們清理地面的目標,就是讓他們擋住對方的飛機都做不到!”巴頓臉色鐵青的說道。

“義大利並不是一個適合進行大規模陸戰的戰場,更不是一個適合防禦的戰場,尤其是對方踏海而來,從西部沿海登陸。防禦方縱深太小。而正面太過寬廣。”一旁的戴高樂也對陸戰的前景比較悲觀。如果論陸軍的話,協約國三巨頭在戰術和戰略上都要比德國人差一些。不過義大利的地形同樣限制了德國裝甲部隊的使用。這也許算一個好消息吧。

“既然守不住,那麼我們就把它們全部摧毀掉吧。港口、機場、道路還有囤積的物資。總不能留給對手吧。”在離開第谷的辦公室後,巴頓對身旁的戴高樂說道。英國人將負責北部的防禦。義大利中部的防禦任務主要交給美國和法國。而南部則是有義大利海軍來防守。兩個人經過仔細推演,他們認為對方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就是美法兩國的防區。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同盟國的角度來看。他們需要儘快解決義大利的戰爭。那麼自然是對著義大利的政治經濟中樞下手最好,而這個地方就是羅馬,正好在法美兩國的防御區之中,德國人不打這裡打哪?

第二,從便利性上來說,從北面出擊的話需要跨越義大利與奧匈帝國之間的山地,這對於長於大兵團作戰。而且裝備了大量坦克和車輛的德國來說顯然並不合適,而且從情報上來看,奧匈帝國有意佔領這個區域。德國人自然不會白白的為奧匈帝國的利益流血。而進攻義大利南部也不是一個好主意,這裡距離巴爾幹半島比較遠,義大利海軍雖然無法進入亞得里亞海,但是在南部的塔蘭託灣活動還是沒問題的。德國人不會傻到在義大利海軍的炮火和飛機的攻擊下自討沒趣吧。所以能選擇的地方就只有義大利中部。

巴頓和戴高樂清楚了這一點那麼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規劃未來的戰略。對於登陸的敵軍。能夠將其消滅在登陸的過程中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可惜的是義大利東部海岸線太過綿長。而且並沒有進行過要塞化建設。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擋住同盟國的海軍和飛機的狂轟濫炸自然是不行的。沒有永久工事,沒有海軍的大口徑艦炮支援,沒有飛機保證制空權和壓制海面上的目標,再加上綿長的海岸線,巴頓和戴高樂沒有充足的兵力來防禦所有要點,所以想要固守海岸線的想法自然行不通,尤其是李梅和第谷都表示無力支援東海岸的作戰後,兩人最終徹底放棄了這個想法。現在只能圍繞內陸做文章了。

想要恢復一戰時期那種戰壕對峙是不可能的,義大利東西狹窄南北綿長的地形在面對從東面發動進攻的敵人時十分被動。建立一條從北到南的防線需要太多的人力和物力以及時間,而且這條防線還因為地形的原因顯得過於單薄,一點擊潰就很難補救,而且己方兵力相對較少,很容易被對方打成漏勺。隨後被對方分割包圍各個殲滅。所以這套戰術也是不可行的。

“誠如空軍的那個傢伙和第谷所說,(本文歷史位面上,美國空軍已經作為獨立軍中存在了。)我們想要在登陸地帶重創對手是不可能的,我們的m1型155mm加農炮效能再好也不可能和艦炮分個高低。”巴頓想到這裡不由的唏噓道。當他得知自己的部隊將獲得一批新式遠端火炮後曾經十分的興奮,這種被暱稱為長腳湯姆的遠端火炮效能確實不錯,行進重量不過1880kg,射擊時重量才1600kg,俯仰角在-度到65度之間。而水平射界也有60度!別看這東西很輕,但是卻可以把4kg的炮彈打出km遠!這東西在陸戰中絕對稱得上大殺器,但是和戰艦上的主炮一比,還是洗洗睡吧。

“所以我們的防禦方式只能是機動防禦,就像當年我們在1一戰後期做的那樣,利用高機動性車輛搭載步兵和火炮穿插到敵後,攻擊對方的的運輸線、中轉站等要害部門,同時正面戰線上也透過機動靈活的彈性防禦來消耗對方的攻擊力。這也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之一。”戴高樂說道。美法聯軍算是主場作戰,算是佔據地裡和人和。(畢竟德國空軍的戰略轟炸讓大部分普通意大利人徹底佔到了海軍和協約國一邊。)但是更重要的優勢是,美法兩國給自己的派遣軍準備了大量的卡車,這一點帶來的機動性可不是德國陸軍可以比的。

在歷史上戰中機械化程度最高的軍隊就是美英兩國軍隊,在德國陸軍中都需要大量的馬匹來運輸物資和裝備。至於蘇聯,其機械化水平還不如俄國,如果沒有美國和英國提供的大量的卡車,恐怕蘇聯人的十次戰役也不會打的那麼順利。而在這個位面上,美國人依然繼承了財大氣粗的土豪作風,為部隊配備了大量的運輸車輛。極大的提高了部隊的機動性。

“另外,雖然空軍的那些傢伙們表示在距離海岸線以西50km的地方就可以保證我們上空的安全,但是我還是不信任他們,所以我提前做了準備,把一些1.7mm機槍和5mm炮什麼的搬到了半履帶車上。根據意大利人的說法,這些東西用來平射效果也不錯,如果可以的話,我們要多弄一點。”巴頓補充道。

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兩人都不約而同的考慮到了防空問題,巴頓可是經歷過佛羅倫薩大轟炸的,如果不是趁著跑到防空掩體中的話,恐怕今天就沒法和戴高樂站在一起討論陸軍作戰的問題了,最好的結果也是纏滿繃帶躺在醫院裡。一想到遮天蔽日的轟炸機和投下來密如雨點的炸彈,巴頓就緊張。

“對了,根據華夏那邊傳來的訊息,德國人可能會投入空降兵來佔領一些關鍵要點,要我們認真提防,你對這個問題怎麼辦?”戴高樂問道。這個訊息準確的說來自於徐傑,作為穿越者,他自然對當年德國空降兵在戰爭初期時的戰績有所瞭解,這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部隊攻克過要塞,佔據過海島,為第三帝國立下過汗馬功勞,雖然這個位面上的歷史已經變了很多,但是本著有備無患的原則,徐傑還是透過渠道給意大利人和協約國提了個醒。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傘兵嗎?光靠手中的步槍和幾門迫擊炮能做些什麼?面對裝甲部隊的衝擊他們太脆弱了。”巴頓對此倒不是很在意。

“不過即使這樣,我們也應該做好準備,至少需要留下足夠的預備隊,而且加緊關鍵點的防禦工事建設。”對於德國空降兵的戰鬥力,戴高樂同樣也不看好。但是為了穩妥起見,他打算做一些安排,從各部隊中抽調一批精銳步兵,並且配備各種裝甲車輛和半履帶車,以便一旦出事,儘快趕往戰場。

“如果我的情報準確的話,你手中應該還有一支來自卡昂的法蘭西重騎兵吧?準備什麼時候用上?”巴頓裝作漫不經心的說道。法國陸軍早在一戰時期就曾大量使用過裝甲部隊,這些身披重甲的鋼鐵巨獸在多次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防禦作戰中,這些坦克堅硬的裝甲和強悍的火力始終是整個支援點最為可靠的支柱,所以美國人對這支部隊還是十分上心的。

“看來你的情報部門不光偵察對方的情報,還負責收集友軍的情報啊。”戴高樂雖然不願意,但是還是坦白了。“你說的應該是第裝甲師的b1型坦克吧。這種坦克的正面裝甲厚達60mm,而且還是傾斜裝甲,炮塔正面也達到了80mm。裝備一門75mml40的主炮。還有挺機槍,作戰重量達到了噸。我認為這種坦克足以摧毀所能碰到的所有目標,他們會在關鍵的時候上場的。”

“恩,那我就放心了。德國人遲早會把他們的鋼鐵巨獸排上戰場的,我擔心我們的m型坦克無法對付這些傢伙。”對於外形醜陋的格蘭特坦克,巴頓十分的不滿意,如果僅僅是醜就算了,你的主炮水平角度就那麼點,還沒有德國坦克殲擊車的射角寬闊呢,這算什麼事?!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muhaiyu的月票支援~~~。第二更奉上~~~,求訂閱求支援~~~。(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