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清廷要“雄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過校長都不曾正眼看一下,統統都被拒之門外。”

陳作新三言兩語和妹妹說完韋珣是個什麼樣子的人,問道:“阿妹是何想法?”

“我···我也不知···”陳秋怡心中來回思量,可她又沒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哪裡知道自己該應允還是該拒絕。

另一邊韋珣到了臨時辦公室。走進臨時辦公室,見到李燮和在呢,於是說道:“柱中啊,你幫我給我廣州的父母寄去一封電報。”

李燮和抬頭看向韋珣,意思是您說。

“大概的意思就是我尋到一個良人,希望他們幫忙去問問對方家裡長輩。”

韋珣這樣一說,李燮和頓時就明白了,向落在後面的陳作新此時也有點氣喘吁吁的放下雨傘。他用探詢眼神看向陳作新,陳佐新點點頭肯定了他的猜測。

沒辦法,最近韋珣對陳秋怡那麼上心,三天兩頭的旁敲側擊陳秋怡的資訊,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是相中了他妹妹。

對於陳作新來說,倒不是想要靠著裙帶關係為以後的仕途鋪路,亦或者謀求什麼利益。主要是韋珣如今年紀輕輕就成為半壁江山的掌權者,並且平時生活儉樸,性格也是極佳,自己妹妹要是嫁給他肯定有個好夫家。

陳作新問過自己妹妹的意思,可陳秋怡那樣子讓他也摸不準。

不過在陳作新看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長沙的彭梅生也在信中說父親也在為妹妹物色人家,正好有校長這樣的上好人選,想來他老人家也會同意的。到時候有了父母之命,妹妹也不會怎麼抗拒。

等李燮和寫得差不多了,韋珣問陳作新:“敬臣,你家在瀏陽哪裡來著?”

“永安鎮。”陳作新老實回答道。

“嗯,大概意思你寫清楚了發電報給我父母。”韋珣吩咐了一下之後對陳作新說道:“敬臣,你大概說說家裡的情況。”

陳作新沒有隱瞞什麼,緩緩地說:“我非父親所出,我親父是父親之弟,因為伯父膝下無子僅有舍妹,為了香火傳承而過繼。家中耕讀傳家,在縣裡也就勉強算個富戶······”

大概聽完了陳作新的介紹,韋珣又問道:“我聽說納采需要請有名望的人,可我並不認識三湘名士,要麼就是在他省的過於遙遠,敬臣可有推薦的?”

“我之前與長沙名士彭鈞彭梅生相熟,其家住長沙東鄉洋石潭廖家屋場。彭梅生在我們當地很有名望,可以讓他代為作媒。”陳作新想了想,然後將心中所想到的人說了出來。

彭鈞在幾年前做過他的稟保,是個很有能力和才學的人,幾年前在東長街創立“國民教育閱書處”,邀約陳作新作助手。陳作新因此讀了許多翻譯的新書,他開始對於外部世界有所瞭解,領悟其中的道理,從而產生了改造社會、變法圖強的思想。加上韋珣的勢力當時聲望不小,所以才有了投奔臺島的想法。

韋珣點點頭,表示同意,於是對李燮和說道:“就讓我父親到瀏陽之後備上厚禮請彭先生做媒吧。”

從韋珣在日軍的進攻下保住了臺島並且奪得了瓊省,雖然比起內地算是窮鄉僻壤,但那時的韋珣已經聲名鵲起,並且滿清對他無可奈何。

從那時候起,韋珣就經常被臺島的丘逢甲等人說媒,後來接自己父母到臺島後,兩位老人家也是沒事幹一樣天天幫他尋媳婦。

之前那些他只是聽說這個小家碧玉秀外慧中,那個大家閨秀溫柔賢淑什麼的。不過因為都沒見真人,每次回家都只是聽父母說這個好那個也不錯,自己整天忙著國家大事,哪有心思想這些。

如今好不容易鍾情於一個知書達理端莊大方的佳人,又被發了好人卡,不甘心的他自然是讓人寫電報告訴父母了。

其實以他現在的權勢,想要國色天香的美人只需要透露個意思,自然就有的是人幫忙尋找然後送上門來。不過這樣的事情韋珣很不喜歡,而且他前世可是沒談過戀愛呢,這輩子要是不談談戀愛總覺得對不住自己,大不了就先結婚後戀愛。

在如今的南華夏,復興黨以懲處貪官汙吏的名義將整個南華夏的貪官汙吏懲治一空,存於的官吏不到辦成之數;然後復興黨又在韋珣的授意下清查八旗子弟和士紳紈絝的罪孽,有選擇的處理這些人。

這其中,最慘的莫過於貪官汙吏、趁亂哄抬物價的奸商和八旗子弟,一個是這三個階層的人都罪有應得,另外一個是復興政權一腔熱血的想要改變這個國家,如果沒有大量的金錢支援,任何計劃都是空中樓閣。

想要來錢,查抄家產無疑是最快的,尤其是查抄貪官汙吏、奸商和八旗子弟這樣有權勢有地位,掌握了華夏七成以上財富的人。

除了財產,剩下的就是這些人的家人,這項行動開始後各省彙總的拘押人數多達十八萬之多,監獄礦場都裝不下了。本著人道主義,韋珣是不贊成將這些人的女眷賣為奴僕娼玲,男的都丟礦場勞改贖罪,女的30歲以上都組織到像紡織廠這樣的行業中上班,30歲以下的都挑出來給立功的將士選作妻子。

在他看來,這是一報還一報,這是來自憤青的正義復仇。

至於男的,統統丟到礦場,連丟到民墾公司韋珣都不願意,等他們在礦場幹個十年八年的能剩下個半數就不錯了。到時候世界列強之間的競爭會加劇,訓練個半年就是優秀的炮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唯一讓人感到可惜的是現在復興政權只統治了長江以南,雖然南方富庶人口稠密,可北方也不差。隨著復興軍進攻步伐駐足長江,北方惶恐的官吏們也稍微放下了懸著的心,然後就是開始大肆搜刮,一些家眷少牽掛少的已經開始謀劃著趁復興軍沒有打過來趕緊撈一筆然後往國外跑。

發現這一跡象,想要力挽天傾、籌備財力保住半壁江山的清廷自然不會眼睜睜看著,抓的抓殺的殺,著實讓財政空虛的清廷緩了一口氣。聽說現在已經請了英、日兩國的外籍軍官過來幫助他們訓練新式軍隊了,目前第一批籌建四個鎮的軍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