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十億借款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原本以為德國進行的優秀戰略可以逆轉局勢,可沒有想到的是現如今的德國連凡爾登戰役都沒有打過。

以德國人的性格,很有可能會進行殊死一搏,而突破口就是比荷盧地區。

在正面戰場無力取得優勢奠定省局的情況下,從法國東北部這三個中立的國家強行通過邊境,繞道凡爾登直取法國東北部,從加來海峽區和皮卡地殺入巴黎。

當然,這些只是韋珣設身處地將自己放在德國皇帝的位置上考慮的事情。

和原時空德國奧匈無法從外部獲得大量的戰爭物資不同,華夏這個軍工、重工業和白頭鷹相差不大的國家已經成為德奧最重要的貿易渠道。

就連華夏正在扶持的芬蘭王國,其正在建設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大的工業區赫爾辛基未來也可以為德國服務。

海戰未能取得大的進展,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德國這海上會因為沒有機會而被封鎖。

雖然一直被封鎖德國早已習慣,可對於提爾比茨和德皇威廉二世這兩個滿懷海軍夢想的傢伙來說,終究是有些挫敗感的。

這白頭鷹和協約國媾和之後,華夏這協約國的貿易很有可能只會剩下彈藥方面的訂單,吃著以往大量出售槍炮的彈藥費,甚至如果白頭鷹下場,這炮彈利潤還會被壓縮。

而這同盟國,華夏需要做的則是降低成本甚至成本價出售,以次來減少德國的財政壓力,緩解其國內已經掀起的厭戰情緒。

放棄暴利的戰爭物資貿易,轉而尋求戰略上的利益已經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兩大陣營激烈的交戰是最為有利華夏發展的格局,也是華夏繼續將對外貿易的觸手擴張到兩大陣營無法顧及的地區,以此保證國內的工業不會因為需求減少而出現大量減產。

在同盟國戰略未能取得有利進展,白頭鷹退出聯盟之後,華夏首先做的就是要求各省對轄內工業可容納的規模進行再一次的測算和預估。

工業規模不是越大越好,盲目的擴張工業規模,將要面臨的就是供應大於需求之後產生的減產和惡性競爭。

現在華夏可是為兩大陣營提供戰爭物資,囊括了軍工生產、金屬橡膠、便攜食物、被服鞋帽、腰帶槍套、零件部件和發動機,一旦失去兩大陣營的訂單,華夏面臨的就是國內的商業競爭。

和以往對抗外來商品不同,這一次的競爭將會是國內的同行拼質量、拼成本、拼手段的時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雖然也是韋珣想要看到的局面,但那也要有一定的限度。

輕工業之間的競爭有利於商品的發展,競爭之後帶來的更為低價的商品更是可以讓子民得到實惠。

但原時空白頭鷹正是因為這失去協約國的訂單之後,本就強大的工業還大量擴充產能,進而引發了戰後的金融危機。

有了這個先例在前,韋珣要做的準備有不少。

首先就是之前開拓中立國家的貿易市場,增加可以銷售的渠道。現在做的就是這國內加強對新建工廠的審批工作,減少更多的資本家盲目的為了即將失去的市場而大筆投資。

華夏現在需要的是穩定,穩中求進已經成為華夏的國策。

市場可以良性的競爭,甚至可以出現產能強於需求的情況來促進華夏國內的輕工業進步。

在凡爾登戰役之後,德國是否有新的戰爭計劃華夏沒有探知到。

但華夏外交部聯絡德奧表示可以降低戰爭物資的價格,以此來感謝曾經德國對華夏的幫助。

話雖然說得是冠冕堂皇,然而德奧對這個背叛陣營提前退場的傢伙實在是好感大降。

華夏現在低價出售戰爭物資,頗有一種提前退場成為局外人的傢伙在對即將輸了的熟人說:“兄弟,我手裡還有點錢,你要是需要就拿去,不收你利息。”

可已經在賭桌上無法退出的德奧只能表明極為高興的說著感謝的話,內心到底怎麼想,總之不會是感謝。

五千輛坦克,一千架燕式戰鬥機,二百架轟炸機,大量的火炮、炮彈、槍支以及糧食開始從華夏運往同盟國。

這筆凡爾登戰役之後第一筆大訂單,華夏僅僅盈利了一億華元,利潤不到百分之十一,這對於工業附加值來說是極低的。

不過哪怕是華夏以優惠價格出售這些戰爭物資,同盟國手中擁有的黃金可能不多了。

因為同盟國都想要華夏以賒欠的方式提供貸款,這在之前可是沒有過的情況。

平民或許不知道凡爾登戰役意味著什麼,德奧的高層卻已經考慮頒佈一些政策來穩定國內的局勢了。

這些政策可是需要不少的財政,收縮銀根已成定局。

華夏並沒有允許德奧和保加利亞、奧斯曼這貿易訂單上賒欠,而是以華夏國有銀行的名義向其進行貸款。

訂單以賒欠的方式進行交易就意味著華夏將會自己出這筆錢,這是不利於華夏國內的第四個五年計劃的。

而以銀行來進行借貸,華夏可以轉移這筆支出到銀行上面,等待往後的同盟國慢慢償還。

十億華元的戰爭借款全額支付,分期十年償還,年利率高達百分之九。

這就意味著同盟國陣營這戰後要償還本息共計十九億華元,堪稱暴利。

借款給同盟國不僅是為了給他們輸血打氣,也是華夏未來同盟國戰敗之後擁有干涉的話語權。

戰敗後的同盟國的工業裝置,科研技術都將是華夏下手的目標,其次就是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也可以這戰敗前簽署轉讓協議,之後再共同開發。

不僅是現在要借十億華元,接下來的一兩年內,華夏還可能會借上一些戰爭經費給同盟國陣營。

如此既能保證華夏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第四個五年計劃,更能拖延英法重回亞洲的步伐,讓華夏可以在那些新得領土上站穩腳跟。

歐戰越是慘烈,華夏可以轉圜的餘地和發展的時間就越多;同時華夏的銀行也可以獲得大量的利潤。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