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敵之罵名,吾之榮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海拉爾車站,吳祿貞披著大衣走在車站外面,地上密密麻麻全是蓋著行軍被的士兵。

參謀長吳兆麟悄悄地揚手,示意手中的電報,吳祿貞點點頭快步走過去。

藉著昏暗的油燈,吳祿貞快速看完了電報之後笑罵道:“還是讓賈德耀那小子佔了先機,當年漢時霍大將軍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瀚海。如此殊榮,便宜他了。”

(瀚海是不是我國古代所指的北海、小海這個目前存疑,但是個人覺得瀚海比起小海更好聽更大氣,所以就將貝加爾湖改成瀚海,就當是主角起的就行了。)

吳兆麟也有些羨慕的說道:“封狼居胥,登臨瀚海。此乃軍人的最高榮耀了。”

“那可說不準,現在咱們才佔領半個華夏校長就敢讓咱們打到瀚海。等咱們統一華夏,埋頭發展幾年工業積蓄力量,說不定校長能讓咱們打到歐洲去,到時候賈德耀的功勞就不怎麼起眼了。”

吳祿貞摸了摸嘴角的鬍鬚,安慰了一下他,然後面向南方,一臉憧憬的地說:“校長說: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礎是要有廣袤的國土面積。廣袤的國土面積意味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意味著充足的人口,也意味著只要有一個優秀的統治者和優秀的官員這個國家就必然強大。”

“你猜猜,校長說過的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話是什麼?”

吳兆麟想了想然後試探性的答道:“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尊嚴,只在劍鋒之上。”

“這是我們陸軍士官大學的校訓,雖然我也很喜歡,但是並不是?”吳祿貞搖搖頭否定了。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吳兆麟又浩氣的問道

“也不是,這是我軍徵兵宣傳語,而且這話是顧炎武說的。”吳祿貞挺直了腰板,中氣十足的解釋道:“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寧吾一人揹負侵略之罵名,亦要為子孫萬代之福祉提百萬雄師開疆拓土。”

他看向不遠處睡得密密麻麻的士兵們繼續說道:“我輩軍人有此機會提掌虎賁,或許我們會成為之前我們憎恨的列強侵略者一樣,我們可能揹負罵名。”

“但是!我們為我們的同胞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奪得生存的土地。”

吳兆麟聽完他的話之後也是精神一振,然後面色肅穆地說:“揹負這樣的罵名,甘之如飴,甘之如飴啊。此乃我輩軍人之榮耀!”

在所有聽過韋珣授課的學生心目中,韋珣的威望極重。因為韋珣不僅從歐洲駁雜的軍事理論中博採眾長,推陳出新,構築了他們所學習的新式陸軍軍事體系。並且韋珣的軍事理論課結合實際戰例,深入淺出。每每在授課中會分析清廷的腐朽,分析國家為何衰敗,言語用詞讓人聽了之後熱血憤概,讓這些從認識到華夏為什麼老大帝國衰敗的原因,讓他們明白了軍人對於國家以及名族的未來的使命感。

更讓這群悲憤國家積弱以致於列強蠶食的熱血青年知曉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唯有鋼鐵和鮮血才能維護國家和名族的未來。

比起原有的時空,他們在付出青春和一腔熱血甚至付出生命中求索著華夏復興之路。現在的他們無疑是極其幸運的,不只是韋珣提前二十年打造了一支可以維護國家利益的軍隊、完善且先進的軍事理論體系和基礎的國防工業;更是給出了國家復興的完整方案,宛如深夜迷途的旅人遇見了閃耀的北極星。

他們不必從老百姓手中蒐羅可憐的軍費,不必種植煙土,不必穿著破爛的草鞋,不必擔憂武器彈藥,不用擔心被服食物,也不必陷入失敗的消沉和痛苦。

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職責中揮灑熱情和青春,然後看著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一點點一滴滴的強盛,最終傲立於世界的東方。

······

貝加爾湖,華夏古代或稱北海,或稱小海。在1900年,這個地方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瀚海。

這裡東面北面都是複雜的丘陵,而在西面,是沙俄掌控東西伯利亞的樞紐,亦是遠東最重要的中轉站——伊爾庫茨克。

自從那個被鼓吹為鼓吹為清朝聖君的康熙聖主簽署一紙所謂平等的《尼布楚條約》之後,伊爾庫茨克已經差不多兩百年沒有遭遇戰爭了。

4月16日,第二十一師在赤塔城外與一萬四千多俄軍交戰,可惜俄軍除了兩千的現役部隊和六千從伊爾庫茨克運過來的現役部隊之外都是附近動員的青壯和預備役。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第二十一師沒有佈置陣地,俄軍也沿用他們以往的戰術以連為單位排成線列向二十一師發起進攻,在毛熊軍官看來同等兵力下擊敗復興軍輕而易舉。

急於立功的俄軍師長在四輪火炮之後命令部隊兩千人動員的青壯出擊試探火力。復興軍在赤塔的陣地佈置在樹林之中,樹林之外是一片開闊的平緩地帶。

當俄軍如同潮水般湧向平緩地帶,每分鐘最少發射20發的10門火炮開始炮擊敵方線列。密集的線列在炮彈的爆炸下被撕碎得一乾二淨,要不是擔心火炮過於猛烈嚇住毛熊士兵,二十一師只動用了五分之一的火炮,毛熊作為前驅的兩千多人將會被淹沒在炮彈之中。

不知道速射火炮恐怖的俄軍師指揮部在看到每分鐘200發的炮彈之後也是驚訝於復興軍的恐怖,按照他們的估算復興軍最少擁有100門火炮(舊式架退火炮每分鐘發射兩發),他們甚至懷疑復興軍是不是將東北地區的六成火炮集中給這支部隊使用。

不過雖然吃驚於火炮的猛烈火力,毛熊的師指揮部沒有下令撤退,而是增派了三千現役部隊。

在俄軍接近七十米左右的時候,步槍開始射擊。裝備了毛瑟98K步槍的復興軍以每天五發子彈訓練出來射擊水平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毛熊軍隊呈線列衝鋒的情況下打出驚人的六成命中率。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