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且聽龍吟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日本的任務一直都是牽制華夏,所以除了六十萬的勞工,日本也就是生產了大量的物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些物資需要從東南亞、澳洲、北美的英法殖民地和白頭鷹國獲得原材料,然後加工成商品。

而華夏在日本前往馬六甲的航線上不斷的找麻煩,不僅藉口之前的仇怨不允許日本船隻獲得補給,還扣押查驗,逼得日本只能走大西洋航線。

這讓本來就賺不到多少錢的日本增加了額外的運費,從開戰前到現在,日本的工業增長僅有百分之十五,佔據全世界的工業總量不到百分之七。

不過日本還是多少賺了一些錢的,比起華夏五十億華元的利潤,日本在此期間盈利卻僅有不到四億華元。(因金融層面的格局變動,此後華元將成為各國財政方面的計量單位方便理解)

原因在於日本的工業大多被財閥把持,不像華夏這般重工業國有。

而日本和英國、法國獨特的盟友關係,使得日本出售的商品價格還不能過高,只能在刨除成本、人工、運費之後保持一兩成的盈利。

這些盈利大多數都進入了財閥手中,日本官方僅能透過海關和稅收獲得利益。

可以說日本失去了另一個時空那般的大好時機,根本沒有能藉助世界大戰從半工業國家發展為工業國,依舊停留在農業為主的經濟主體。

現在華夏加入同盟國陣營,日本的這個一直沒有下場的隊友正式牽制華夏軍事力量的最佳人選。

實際上,在華夏向荷屬蘇門答臘下手之後,日本就開始加強在朝鮮半島南部的防禦力量。

為了避免這片殖民地被華夏佔領,日本改變了對朝鮮半島的壓迫態度,轉而製造南韓民族,將南部曾經出現的馬韓、辰韓、弁韓拉了出來,製造了一個大韓民族。

同時積極推動南韓和日本的民間關係,將南韓人的社會地位提升到等同日本人的地位。

同時在朝鮮國王李熙去世之後,讓世子李坧繼任朝鮮國王,並於1908年成立韓國。

名義上李坧是南韓國王,實際上他依舊是日本人的傀儡。

但日本對南韓國民的態度轉變,讓李坧倒是對日本的命令言聽計從,成為了合格的蓋章國王。

不過其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對於華夏從日本人手中奪取原本屬於朝鮮的北部半島十分痛恨,寄希望於日本助其復國,並且公開表示如果日本助其復國,願意和日本合併,甘願成為日本帝國的一個親王。

不過日韓合併最終沒有完成,因為華夏表示如果日韓合併,那麼華夏會不惜一切代價將一切日本人和南韓王室及其支持者驅逐出境。

華夏不願意嘴邊肉蹦躂開,也不希望日本和南韓形成實質性的合併,所以一直以來都對南韓保持高壓的態勢,動不動就演習,還對南韓進行工業商品、糧食的貿易封鎖。

有時候見到南韓風調雨順,華夏還會支援反對日本人的朝鮮勢力進行**、罷工、生產破壞。

這些都極大的干擾了日本人在朝鮮獲得的利益。

從華夏進兵蘇門答臘,再到奪佔菲律賓群島,日本兩次大規模的增兵讓南韓擁有三十七萬日本陸軍和十五萬南韓偽軍。

如此算下來,五十二萬的陸軍讓日本三分之一的陸軍佈置在了南韓。

而華夏在南韓僅僅擁有四十萬部隊,不過魯省和國內可以隨時大量增援。

在收到英法的命令之後,日本不得不主動發起對華夏的樂浪省發起進攻。

現在華夏三大艦隊,其中波斯灣艦隊在宣戰協約國之後就調集了五艘美籍無畏艦過去,並且還宣佈更名為印度洋艦隊。這還是華夏最弱的一支艦隊。

但就算是印度洋,也不是現在僅有四艘前無畏級戰列艦的日本可以對付的。

面對華夏的太平洋艦隊十三艘無畏艦和附屬從輕重巡洋艦、驅逐艦、戰列艦,日本根本沒有登陸的想法。

為了更久的保住南韓,等待世界格局變動,日本五十餘萬南韓駐軍儲備了大量的彈藥,為的就是可以在華夏海軍封鎖對馬海峽之後可以堅守。

就連主動進攻,也不過是推了十五萬韓國偽軍前去送死,給英法一個交代。

“日本人已經心生退意,現在只差一個藉口來投降。”

這個是日本國內一個保守黨派成員悄悄和華夏透露的訊息。

面對華夏這頭龐大的巨龍,日本宛如一條土狗,其國內保守派對於死跟著協約國很是不滿。

在華夏海軍主力戰艦幾乎增長一倍之後,日本國內的保守派已經開始考慮談和的事情。

而華夏也不想在日本人身上下太多的功夫。

實在是日本佔據的地理位置和在牽制華夏發展、牽制華夏軍事力量上擁有無可取代的地位。

不論是英法還是德美都不希望華夏將日本納入勢力範圍。

而日本早已形成民族觀念,國家觀念也是傳承已久。

想要份裂或者吞併日本,短期來看幾乎是不可能達成的。

而日本本土上,不僅沒有多少資源,也沒有獨特的特產,人口又眾多,即便攻下日本的本土,最終也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一方面是可以放開手腳攻略的東南亞和澳洲以及中亞和西伯利亞,一方面是雞肋一般的日本本土,華夏自然知道如何選擇。

對於日本幾乎是自殺一般的進攻,華夏黃海戰區根本無動於衷,只是加強了防禦然後收下人頭。

日本想要和平,華夏也不想被日本牽扯精力,所以華夏總參謀部一致認為以海軍打擊日本工業、經濟方面的實力,以此重創日本的軟實力逼迫其投降是成本最低的手段。

在五月2日,華夏太平洋艦隊分為三個編隊,開始了對日本沿海城市的轟炸。

東至陸奧、西至肥前、薩摩,華夏海軍的目的是血洗一邊日本沿海。

一旦這個計劃達成,日本的經濟最少倒退十五年,經濟、工業的損失沒有十年八年會難以恢復。

若是再加上日本欠下的累累債務無力償還,年度財政收入僅能維持四五十萬常備陸軍和袖珍海軍的同時償還債務的利息,日本絕對會一蹶不振。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