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無債一身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華夏有句老話說得很有道理——無債一身輕。

華夏和同盟國十八億英鎊的物資貿易,最終華夏收到的貿易資金不過十三億出頭,餘下四億多英鎊均是作為償還之前獨鬥沙俄和日本時期從同盟國獲得的戰爭經費。(為方便閱讀,對外貿易的總價值以英鎊計算數額,1英鎊=10華元=2金馬克,防方便書友理解,不代表實際的各國匯率)。

此時的華夏不僅擁有七千二百噸的黃金儲備,還有著八十餘億華元的戰爭經費,如果華夏需要,戰爭經費還能憑藉貨幣超發的金融操作,再獲得八十億華元的戰爭經費不是問題。

不僅償還了欠於同盟國的四億英鎊和利息,還有華夏之前疏浚長江黃河和其他水利工程欠下的國債,就連華夏歷年和銀行借取的教育經費這個大窟窿也被填上。

可以說華夏現在是全世界財政狀況最好的國家也不為過。

豪橫,有錢。

在經濟初步寬裕之後,華夏在歐洲大戰開始時就多段多點同時開工,完成了大部分的核心領土的鐵路網建設,其他位於陸地的省份最少也有一條鐵路溝通主要地區。

其次就是華夏的國家級公路基建計劃和主要城市電網架設都已經開始進行。

而這些利益帶來的不僅是實際上的財政收入,歐洲兩大陣營的大戰更是讓華夏成為了全世界工業第二的國家。

戰前白頭鷹的工業佔據全球的29%,華夏僅佔據11%,鐵路里程白頭鷹佔據世界的38%,華夏佔據31%。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兩年之後,白頭鷹佔據全球工業的33%,華夏工業為19%,白頭鷹鐵路里程佔據世界鐵路總里程的34%,華夏佔據39%。

工業規模和產值、基建、生產技術,華夏都在戰爭期間獲得了巨大的提升。

尤其是華夏的輕工業比起戰前增長近百分之七十五,重工業上漲也不差,產值總增長一半以上,規模增長也達到了三分之一。

而這還遠遠不是華夏工業增長的閾值。

1913年華夏年度財政收入19億四千萬華元,1914年華夏年度財政收入再次上升,達到了22億兩千萬華元。

可以說華夏已經從一個傳統的封建農業國家變成了一個工業農業並重且工業化程度不比英法德美四個一流和超一流的列強國家差。

而華夏的工業增長,尤其是重工業的規模增長,除了新興且分量極大的汽車行業,發動機技術再次提升讓華夏不少平原省份的耕種更是擺脫了畜力人力。

沒有太多生產任務的飛機製造廠兼職生產著摩托車,坦克製造廠卻以農機廠的形式新建著。

就拿耕地所用機來舉例,華夏偏遠山區已經有部分小型的耕地機來進行耕種。

在華夏的平原地帶,由地方銀行借款,村裡組織農戶籌款,購買的大型耕地機更是讓原本有些緊缺的當地耕種勞動力獲得了極大的填補。

唯一遺憾的是液壓技術沒有太好的進展,僅能在收割機,拖拉機,耕地機這樣的農用機械上搞研發,像是工程建築用的挖掘機,推土機等產品,依舊沒有製造的可能。

不僅是農用機械上有了長足且實際的發展,在軍用機械上也有不少新的東西。

比如被稱為爬山車的履帶式小車,本來是為山區民眾在山地上便捷運輸而研發的產品。

底座是坦克的履帶,轉向裝置也只是比坦克小上一號,上方是一個六十釐米到一米二寬不等的裝卸翻鬥。

這種東西最先使用的卻不是民間,而是軍方。

軍方一直苦惱於工兵部隊在山地上修建工事運載沙石、泥土、混凝土、鋼材需要大量的人力,可有了這玩意,一輛0.6米寬,長1.3米的爬山車一天就可以在長度僅有不到0.7米的臨時道路上運載大量的物資。

不論是石頭填土的簡易道路還是完全都是泥土的道路,都可以暢通無阻的運載修建工事的材料。

就算是下雨之後道路泥濘,大多數時候也不會影響裝載運輸,就算窪地積水,也只需要鋪墊一些圓木即可。

唯一尷尬的就是恆定的移動速度,也就比人走得快一點,好處就是可以適應各種複雜的地形進行運載。

這讓華夏工兵修建工事、交通橋樑的速度更加快速。

現在華夏陸軍不論是士兵的作戰裝備還是後勤部隊的卡車、輔助車輛,可以說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

即便是另一時空的華夏在抗美援朝時期的對手,世界NO.1的美軍也沒有這樣好的裝備。

也就是火力上、通訊方式比起來,有所欠缺。

在華夏向協約國宣戰之後,華夏當即動員令所有地方武裝部、軍區的生產建設兵團。

短短不到一週,華夏的陸軍就從原本的二百四十萬常備陸軍飆升到了四百六十萬部隊。

而隨著華夏軍隊整裝待發開始前往既定的作戰區域,華夏下達了第一次全國預備役動員令。

此次華夏徵召動員的預備役限定在退伍不超過兩年的部隊,但是按照華夏國防部總管預備役的部門統計,退役不超過兩年的華夏預備役達到了八百餘萬。

這還沒有算上各縣派遣武裝部士兵和軍官到組村/鎮鄉一級進行的民兵訓練。

根據國防部預計,哪怕是只徵召20歲到40歲區間且受過最少三個月時長軍事訓練的青壯,華夏可以在一年內獲得三千萬以上的士兵。

這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也是一個足以讓敵人膽寒的數字。

伴隨著第一批六百萬預備役的動員令下達,整個華夏無分南北,都開始陷入緊張的情緒。

一個又一個戰區的士兵開始為戰爭做出準備。

軍火庫大門敞開,一輛輛卡車進出運輸著槍支炮彈;一個個醫院被下達動員令,要求選派醫護人員;一條條鐵路公路被限流限次,為軍事任務讓路;一個又一個國有工廠開始鼓勵加班,調整作息。

而隨著宣戰之後的軍事動員,華夏這頭本已病危垂死卻絕死還生又重回昔日強大的巨龍,就要發出第一聲咆哮。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