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勝券在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甚至為了分擔海上壓力,英國還將超級無畏艦技術轉讓給法國,希望法國加強在海軍方面的投入。

可以說華夏隱隱威脅到了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加上持續了一年的戰事還沒有絲毫和平的跡象,哪怕是英國再財大氣粗,最終也還是不得不面對愈加艱難的財政。

“華夏派遣三十萬軍隊援助芬蘭,這對於德國和同盟國來說暫時是極好的訊號,最少這次戰爭德國已經走向勝利。”

當華夏三十萬軍隊陸續從呂貝克登船前往塔林,然後短暫休整三天後立即開赴納瓦爾前線。

寬闊的三千米空地,兩邊宛如蜘蛛網一般縱橫數十道塹壕讓蔡廷楷等人都知道這一次他們可能讓國內失望了。

泥濘的塹壕大多積水,腐爛的屍體讓不少德軍都開始感染疾病。

從聖彼得堡到莫斯科再到基輔、第聶伯河防線,沙俄大軍雲集,完美的貫徹了塹壕戰、陣地戰的戰術。

竭盡全力阻止同盟國的攻勢,撐下去,等待英法擊破西線,不用想都能知道現在沙俄的戰略。

華夏軍隊投入納爾瓦之後,同盟國在西北方向進攻聖彼得堡的攻勢反而降低了。

因為華夏曖昧的態度,英法為了不成為戰敗的一方,開始進行總動員,西線的戰事更加激烈。

面對英法聯軍的猛烈攻勢,哪怕是德國的精銳部隊也招架不住。

梅茨和南錫成為雙方交戰的核心地帶,往往一個師投入戰場,不到兩天就會因為猛烈的炮火而傷亡劇增,最後無力作戰只能撤下去。

迫於西線的局勢,德國最終還是減少了東線的攻勢,調集了近六十萬部隊支援西線。

當然,這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華夏快要下場了,繼續在東線付出極大的代價擊敗沙俄,這完全是賠本買賣。

德國、奧匈、保加利亞、奧斯曼都開始默契的停止攻勢,轉而開始修建防禦陣地。

尤其是德國,進攻聖彼得堡的目的是封鎖沙俄從海上獲得補給。

現在英國的本土艦隊主力擔心和德國公海艦隊血戰一場兩敗俱傷便宜華夏而進行相對保守的戰略佈置,讓德國可以嘗試著封鎖北海進入波羅的海的路線,沙俄從波羅的海獲得的補給極少極少。

此時燕京的韋珣正在搖椅上吹著清風,不時還能吃到陳秋怡或者其他人投送的食物。

勝負的天平再次平衡,華夏已經成為左右勝負的重要砝碼。

這些天英國聯絡華夏,表示願意和法國歸還在華租界,同時願意共享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利益,斡旋華夏和沙俄關於葉尼塞河以東的領土糾紛。

可以說協約國再次提高的價碼是極有誠意的。

這意味著華夏真正成為了一個世界上的超級強國,英法的勢力將會全面退出華夏。

不過這點蠅頭小利,哪會人韋珣心動?

“開兒,去叫何室長過來。”

韋珣對旁邊已經十二歲穿著一身軍裝的韋開吩咐了一下,然後就見這小子一本正經的踏著步子離開。

“你呀,最近怎麼那麼喜歡使喚他?”

陳秋怡見到韋開後背被漢水打溼,心疼的責怪了韋珣一句。

“他現在是軍校生,這點苦頭算什麼?”

韋珣不怎麼在意,板著臉說了一句。

何應欽和韋開此時快步走了上來,站到風扇前,兩人感覺涼快多了。

“電令蔡廷楷,既然事不可為,那就不要為了些許虛名平白讓士卒犧牲,德國人進攻我們就進攻,德國人堅守我們就堅守,凡事量力而行。”

“另外傳朕口諭:現在同盟國知道我們要下場,很快就會轉為防禦態勢,我們當下的目的是藉助戰爭獲得戰爭經費,積累我們的家底,讓他安撫好士卒,別讓士兵對我們和沙俄的貿易胡思亂想。”

“是!”

何應欽寫完韋珣的話之後敬禮離開,韋珣則看到吹著風扇精神許多的韋開笑了笑,沒有說什麼。

現在援芬軍隊抵達納爾瓦陣地之後,發現俄軍使用的裝備不少都和他們手上的一樣,認為這是國內有極大的腐朽官僚出賣國家的軍備,倒是鬧了不小的風波。

這要是處理不好,還真會影響士氣。

畢竟他們在前線打仗,敵人卻用著自己國家生產的子彈,是個人都會心裡不舒服。

但這卻又是華夏為了戰略佈局和經濟利益不得不做的事情。

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自打白頭鷹放棄了菲律賓,馬尼拉的戰利品開始打撈,想著不久之後就能獲得一支和華夏現役海軍勢力差不多的無畏艦艦隊,換誰都會心裡樂開了花。

就連一直希望財政部加大海軍投入的海軍部也不再糾纏,反而是賣力的進行打撈和修復,希望儘快將戰利品變成增強海軍實力的戰艦。

也不怪海軍如此賣力和興奮,因為現在白頭鷹已被重創,英德海軍正在對峙。

不算超級無畏艦,英國無畏艦也不過二十六艘,德國無畏艦十四艘,華夏在幾個月後卻擁有二十七艘無畏艦,躋身海軍第二不是夢想。

其中四艘華夏馬上就要服役的戰艦已經命名檮杌號、白澤號、窮奇號、騰蛇號。

四艘無畏艦是他治國十二年來除了版圖擴大之外最大的成就。

因為完全自產無畏艦這種代表工業時代工業最高成果的武備,無疑是華夏工業發展的最大明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論是華夏的內閣還是軍方都對此次華夏參戰之後能否取勝都不擔心。

憑藉二十七艘無畏艦和四億五千萬人口,華夏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哪怕是同盟國戰敗,華夏也能獨鬥全世界,只是那樣一來,代價會更大。

此次世界大戰,根本原因是英法俄三國佔據了世界上太多的資源,讓數個崛起而無法獲得更多生存空間和生存資源的國家聯合在一起然後向其發起挑戰。

華夏已經掃清了障礙,透過幾乎是傾銷的手段更是從協約國和同盟國獲得了大量的黃金,兵精糧足,正是建立不世功業的大好時機。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