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人口問題-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初華夏援助芬蘭,主要目的雖然是扶持一個親華夏的國家,但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目的。

這個目的就是芬蘭絕佳的地理優勢,距離聖彼得堡僅有一個芬蘭灣阻隔。

作為昔日沙俄的首都,這裡不僅有沙俄大量的工業和數個大型造船廠,還是沙俄東北的經濟中心,僅次於首都的經濟中心。

賊不走空雖然難聽,華夏也不是太需要這些工業裝置。

但華夏的經濟想要不影響國內基本發展的情況下,實在無法支撐參加一場世界大戰。

工業裝置、船廠這些可是堪比黃金的東西,一旦華夏參戰,以援芬志願軍的身份出兵聖彼得堡,搶佔有價值的東西就地出售給德奧或者動員華夏在德國的工人參與生產,為援芬志願軍提供補給,戰後將這些戰利品打包給芬蘭或者其他國家換取不菲的利益也是不錯。

韋珣的算盤打得叮噹響,可終究還是小看了德國和奧匈,尤其是奧匈帝國,表現出乎韋珣的意料。

弗朗茨作為一個老皇帝,作為極善權謀的哈布斯堡家族家主,哪怕是他本身沒有多少智慧,他身邊的智囊和參謀也會出謀劃策。

以土地和貴族頭銜將士兵和軍官拉攏,形成一個共同利益體並擊敗沙俄,雖然不是很高明卻是最符合奧匈帝國目前的情況。

匈牙利軍團死死的把控著被佔領的羅馬尼亞,光是富饒的平原和布加勒斯特的油田就能讓自己顧自己的匈牙利在戰局絕對劣勢的時候擁有背水一戰的決心。

奧地利軍團和波西米亞軍團也憑藉著裝備和素質,在戰鬥力上比沙俄一線部隊絲毫不差甚至略微超出。

以少數民族治理少數民族,這幾乎是奧匈帝國當前的國策。

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籍貫的軍隊在波黑,波黑的籍貫的軍隊在塞爾維亞。

波西米亞(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奧迪利的籍貫的軍隊卻在烏克蘭地區和奧屬波蘭。

很有可能奧匈帝國在此次戰爭中看到匈牙利依舊是那個自私自利只顧自己,弗朗茨才將基輔以南的沙俄領土拿出來團結波西米亞和斯洛伐克。

尤其是波西米亞,現在已經出現了重建波西米亞王國讓弗朗茨頭上再加一個頭銜的呼聲。

這不是平民的八卦和玩笑,而是資本階層和貴族階層的聲音。

在三十年戰爭之後一直統治波西米亞的哈布斯堡家族保留著波西米亞王國的頭銜。

直至1743年,波希米亞成為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統治下的一個行省。

走向三元制聯合王國,這可能是奧地利給予匈牙利的警告,也可能是奧匈真的可能走向三元制度。

不過這些都和韋珣的計劃沒有多大關係,內部民族矛盾重重,戰鬥力孱弱和沙俄差不多的奧匈他從沒放在眼裡。

五十萬抵達德國的勞工隨著華夏國內的一紙調令和一週時間的宣傳鋪墊,開始在德國的徵兵行動。

他們時間長的在德國做工不到兩個月,短的可能才有數週。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的前輩津津樂道美麗大方的芬蘭姑娘楚楚可憐的哀求華夏的英雄男兒拯救他們的國家。

加上華夏在德國的外交部門的暗中推波助瀾,不少人都想著在芬蘭娶到一個女子。

比起德國或者奧匈的女子,和華夏五官相近的芬蘭姑娘讓他們更為渴望。

在華夏現在娶親可不容易,而華夏目前開放一條特別條令就是平民可以一夫多妻,但卻是基於一夫一妻制的基礎。

這個條例是在歐洲開啟大戰之後頒佈的,一改之前鼓勵一夫一妻制的態度,允許華夏男子納妾,但除貴族之外不得和納華夏女子。

雖然彎彎繞很多,但允許納妾總算是個好消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子多福的概念和華夏鼓勵生育的政策讓國民都希望多幾個孩子。

以往多生幾個是怕生活條件不好而孩子夭折,如今卻是有那個條件讓家裡幾個孩子吃飽穿暖。

這個政策的核心目的就是增加華夏的人口,不僅是短期內接收國外的難民女子,還有就是為了填補華夏廣袤領土的人口匱乏。

是的,你沒有聽錯,華夏已經開始出現人口匱乏了,不是總人口出現大量的死亡,而是因為廣袤的領土讓華夏國內的民眾能移民的都移民了。

現在華夏在南洋八省的總人口達到了三千七百萬,不出意外的話1914年年底將會達到四千萬。

而華夏的西北經過兩年的移民,總人口也達到了七十五萬,東北地區作為第一批移民省份,此時的人口達到了四千二百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外東北和庫頁島、海西省(伊爾庫茨克)、堅昆省(亞爾斯克)、餘吾省(伊爾庫茨克北)此時人口也有七百多萬,計劃移民任務完成將會達到兩千三百萬。

整整一億三千萬的移民,幾乎將華夏四分之一還多的人口遷徙出去。

雖然沒有全面完成移民計劃,但華夏核心領土之內,總人口現在僅有三億一千萬。

在獲得外東北和南洋,收復西北之後,華夏的人口缺口就被韋珣和內閣更加重視。

原本眾多人口的華北、華中、東南和華南,此時也出現了工價上漲的情況,原本租種土地的佃農到現在幾乎沒有多少人在做了,反而是地主拿著土地卻只能農忙時請人做做零工。

這一情況證明韋珣當初的擴張政策的必要性,不僅緩解了因為土地和生存空間帶來的內部矛盾,甚至將這一矛盾消弭於無形。

而生存空間擴大之後,土地不再是農民渴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只要你能吃苦,海西的大平原到了就是數十畝交給你。

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帶來的反抗和矛盾根本原因是吃不飽飯。

現在地主階層在華夏已經不是富裕階層,在當地或許是個人物,在華夏的移民省份也不過是多年積累下來比較富裕而已,家家戶戶都是地主。

直至1743年,波希米亞成為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統治下的一個行省,德語成為惟一的官方語言,捷克語則是方言。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