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工業繁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韋珣視察民營企業,工業部和商業部也出臺了相關的鼓勵扶持政策,這讓摸清了華夏政策脈絡的商人們都備受鼓舞。

華夏如今的工業規模僅有白頭鷹的五分之三,主要差距在化工方面,其次就是輕工業規模的差距。

不論是工業部還是商業部,亦或者是內閣,都在兩個月的龐大的對外貿易中看到了華夏在輕工業上實現追趕英德美法四國的可能。

因為戰爭,華夏的進口產品已經下降了八成左右,德奧意三國的商品更是幾乎不可能運到華夏,僅剩的兩成都是英法的商品。

原本佔據華夏四成市場份額的進口產品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就只剩下不到一成。

這個正是華夏的工業產品取代進口產品,完全主導華夏市場的最佳時期。

除了華夏在北方六省之外,幾乎所有華夏的縣市都在思索如何在自己的治下發展輕工業或者重工業。

進口產品空缺出來的市場份額,以及戰爭時期歐洲市場因為民工轉軍工,為戰爭服務留下的工業需求,這兩個都是對於商人來說極大的利好訊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十月29日,華夏和法蘭西共和國、大英聯邦正式達成了秘密通商協議。

皇室在墨西哥灣的石油,華夏在南洋的橡膠,在東北、南方的重工業,各個軍工廠生產的槍械,都已經成為華夏和英法達成通商協議的內容。

這些都還只是基礎的通商協議,之前韋珣籌備已久但卻因為世界局勢被擱置的世博會雖然沒有開辦,但華夏緩慢接取了不少從其他國家獲得的零件代工這一次綻放了異彩。

現在所有的工業都以為戰爭服務優先,為了贏得戰爭的勝利,所有的參戰國都希望將所有的力量用在增強戰爭的實力上。

華夏在這個時候接受了英法德奧等國的代工訂單,提前數十年成為世界工廠。

從各種輕工業的金屬零件,橡膠制品,到坦克、汽車上面的鋼板和大型部件,從槍支上的槍帶槍栓、扳機瞄準器以及維修裝置到火炮的輪胎、底座,這些都是華夏在這次秘密通商協議中取得的訂單。

大量的工廠在華夏的南洋、東北和南方興建,位於堅昆省和外西北的工業也因為沙俄的訂單開始擁有足夠的盈利。

英法之前都是被動的強買華夏的產品,主要目的卻是阻止同盟國獲得物資。

但人都是會擁有慣性的,在效能、質量差距不大的情況下,華夏的產品普遍比老美的便宜兩到三成,如何不讓英法等協約國看到其中的好處?

如果是短期且規模不大的戰爭,他們哪怕是多花一點錢也要購買自己國家的產品。

可現在不僅是本土的工業產能即便全面轉為軍用,也依舊無法彌補空缺,華夏和日本、沙俄的戰爭更是讓他們知曉物資消耗的恐怖速度。

英國和法國哪怕在財大氣粗,在將近四分之一的平均價格上,自然會考慮華夏。

便宜近四分之一,不僅可以對內閣和議會有一個交代,也能節省更多的資金。

最先被華夏的優惠價格競爭擊垮的就是日本,之前因為生絲戰爭,日本的財源就被狠狠的打擊了一番,現在全球生絲價格僅有之前的四成。

而華夏憑藉工業體量,憑藉豐富的自然資源,憑藉豐富且相對低廉的人力,哪怕是同類產品日本因為和英法的同盟關係優先購買,可也被華夏產品比起相對較低的價格一點點擠壓。

白頭鷹此時也不好受,高昂的用工成本依舊是白頭鷹的短板,哪怕是現在白頭鷹開出極高的價碼,藉助歐洲世界的大戰吸納移民,依舊比華夏的要高。

韋珣苦笑經營的外交格局,在此時此刻終於全面的露出崢嶸。

代工、成品外貿,不斷的出售商品給上了賭桌的同盟國和協約國,甚至華夏現在已經擁有改變戰場格局的實力和手段。

西線依舊僵持,雙方都沒有進攻的意願。

英法因為坦克的出現擱置了進攻計劃,準備在愛琴海發起大規模登陸分擔沙俄的壓力。

在獨當一面的德國更是希望英法在自己的塹壕面前死傷枕籍。

就在同盟國圍攻明斯克且將其攻佔的時候,華夏這支幕後的黑手再次和沙俄達成了一百萬支步槍,兩千挺機槍和一千門火炮的龐大訂單。

從盧茨克到科威爾,從布列斯特到明斯克,沙俄損兵折將將近九十萬,黑海和波羅的海目前還是沒法獲得外來的補給。

現在的沙俄比原時空的沙俄還要虛弱,光是兩次和華夏的戰爭就讓其國庫空虛,原時空還有能力在海軍上競爭一番,工業也有所追趕,現在卻和1901年比起來只增長了六分之一。

但戰爭的規模更大,沙俄成為第一個需要解決的敵人,國防壓力因為芬蘭、華夏的牽制,再加上德奧、保加利亞和奧斯曼的圍攻,沙俄頗有一種獨木難支的感覺。

和沙俄的這一次貿易,華夏幾乎將北方戰區所有之前服役的槍支和火炮都轉交給了沙俄。

這些二手的武器雖然只是二手,可華夏的士兵在使用的時候都精心保養,拿去直接用可能比新武器還要順手。

如果不考慮使用壽命問題,這些二手武器反而是士兵最為喜歡的。

價格方面華夏也沒有為難沙俄,白頭鷹什麼價格出售,華夏也什麼價格出售。

唯獨對於輕重機槍、半自動步槍華夏都是採取四倍左右的價格,沙俄也咬牙狠心買下。

透過貿易來左右戰爭的格局,這個方式在後世屢見不鮮。

華夏要做的就是在沙俄虛弱的時候輸血續命一番,免得自己還沒下場他就崩潰,到時候可不一定能完成稱雄亞洲的計劃。

而在協約國強勢的時候,華夏只需要增兵搞搞動作,讓沙俄不得不分兵到和華夏接壤的外西北和堅昆,以此來緩解同盟國在東線的壓力。

而現在英法沒有在西線發起進攻,東線強勢的同盟國攻勢佔優的情況就是華夏輸血沙俄的最佳時機。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