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絲綢防彈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說到防彈衣,就不得不提“防彈神父”卡西米爾?齊格林。他提出的“密集編織式防彈衣”概念,直到今天,還是防彈衣設計的方向。

波蘭裔工程師齊格林1869年出生在烏克蘭。

1893年,發生了一件改變齊格林一生命運的大事——芝加哥市長卡特?哈裡森遭遇刺殺身亡。

從此,齊格林立志要開發出“可以守護世人的神聖裝備”——既輕便又可以阻擋手槍子彈的新型防彈衣。

在實驗了一系列材料,包括棉布、鋼製刨花以及頭髮後,他最終決定使用絲綢作為突破口。

在實驗了一系列材料,包括棉布、鋼製刨花以及頭髮後,他最終決定使用絲綢作為突破口。

1914年6月28日,身著齊格林防彈衣的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還有說法稱,雖然大公擁有同款防彈衣,但事發當時並未穿在身上)。

兇手並沒有攻擊防彈衣被覆的部位,而是直接向大公脖頸處開槍,最終導致大公夫婦當場雙雙身亡。

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一戰爆發後,為了降低前線戰損,各國都嘗試了不同方案的防彈衣。

但受困於當時的材料技術水平,這類防彈衣基本全部以金屬為主。它們與古代連體鎧甲相比幾無創新之處,完全可以用“傻大黑粗”四個字來形容。

為了能在一定距離外抵禦步槍乃至機槍子彈,它們的重量多在10千克甚至30千克以上,穿著人員活動能力極大受限。

當時的戰場上,幾乎只有機槍手、醫護兵、飛行員一類不需要過多機動行為的人才會使用。

韋珣是極為重視自己安全的人,所以平時出行從來不講究什麼親民和減少隨行護衛。

比起齊格林研發出來的絲綢防彈衣,華夏的科研部門研發的防彈衣在密集編織多層加固且使用少量輕質的合金甲片對心臟等致命部隊重點防護。

絲綢防彈衣的總重量不到兩千克,但可以在五米開外對手槍子彈進行防護,對六十米以上距離的步槍子彈也能極大的降低創傷。

齊格林研發的造價是八百美元,完全是因為當時生絲的價格以及絲綢的價格。

華夏作為生絲主要的生產國和出口國,獲得生絲的價格更加低廉。

不過韋珣的防彈衣是不完全版本,目前因為造價僅能供應軍政的高層人物,無法進行普及。

價格的昂貴並不影響華夏在之後推廣防彈衣炒作生絲價格,將其價格重新拉回合理的價位。

如果不是出於軍費考慮,韋珣都想著在軍隊中為突擊部隊裝備防彈衣。

眼下防彈衣概念在華夏只是剛剛出現,包括韋珣也只是秘密穿著,為的就是避免前線擔任突擊任務的士兵出現心理不平衡的問題。

在後方的大人物穿著防彈衣,卻不用面對槍林彈雨,他們在前線浴血奮戰,卻根本沒有任何防護,讓人想想都不舒服。

華夏目前的科研實力是不足以研發高分子材料的,韋珣的選擇是委託維多利亞·露易絲科學研究所,將高分子材料研發納為主要需求。

對於高分子材料的初步要求是:高強度、質輕、耐溫、耐腐蝕、絕熱、絕緣。

而高分子材料研發前期的PVC材料也就是聚氯乙烯已經被德國人FritzKlatte合成出來。

華夏目前已經購買了這個專利的生產許可權,不過並不是用於生產,而是掌握生產技術,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研發。

在華夏沒有足夠的科研人才進行高分子材料研發的時候,利用維多利亞·露易絲科學研究所設定懸賞,讓全世界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做出研發。

韋珣的想法是先不管成本如何,先不管能否大批量低價生產,而是先研發出一個方向。

他十分清楚,在創新方面華夏的能力或許不如基督世界的那些國家,但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善和改進,這是華夏現在的拿手好戲。

前線的士兵戰鬥艱辛,尤其是突擊部隊基本上都是在用性命去拼搏,韋珣能做的除了良好的後勤和醫療條件之外,也就只有想辦法減少他們受到的傷害。

對於軍用防彈衣的設計和使用的材料,之前韋珣只是道聽途說知曉粗淺的資訊,再加上各種五花八門的材料,讓他看得頭疼,也就沒有記在心裡。

在軍用防彈衣的研發上,韋珣給自己定下的時間期限是兩年。

如果兩年內華夏依舊沒有獲得低成本的防彈衣材料,到時候將會趁著絲綢和生絲的價格守華夏傾銷影響暴跌,秘密收購大量的生絲來生產降低成本。

按照研發部門的預算,韋珣穿著的重點防護防彈衣的成本在一百華元,那麼軍用的防彈衣成本很有可能達到四百華元甚至七百華元。

這完全是因為韋珣需要防護的是步槍子彈、手槍子彈,其中以隱秘性極強的手槍子彈為主要針對物件,在此基礎上,對於手雷、手榴彈、炸藥的破片防護也是防護重點。

而軍用防彈衣不僅要面對步槍子彈和炮彈、手雷、手榴彈的彈片,還要應對機槍子彈的威脅,所以防護能力要求更高。

同時對防彈衣的重量也有極高的要求。像韋珣在後方,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安全區域,所以不會穿著,但士兵需要不斷的運動作戰,進攻、撤退、機動等要求下,對重量必然要求苛刻。

華夏的單兵攜行重量以栓動步槍為例,步槍重量3.15千克,加上子彈、洗漱用品、水壺(裝水1升)、被褥、備用服裝、手榴彈、口糧,攜行重量逼近七千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還不是最終的攜行重量,華夏的鋼盔使用的是特種鋼鐵,仿照德式二戰的鋼盔可以極好的防護流彈和步槍子彈,重量1.8千克。

單兵攜行重量已經有二十斤,對於士兵來說要是再加上五六斤,長時間的作戰和行軍無疑是極大的負擔。

這也就限制了防彈衣的製作材料中特種合金的分量,增加絲綢的編織層數,直接的增加了防彈衣的成本。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