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川滇藏-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川省視察一番之後,韋珣從關中乘坐火車再回燕京。

其實川中視察,無外乎軍隊、執政情況、民生、工業、交通幾個方面。

好在川省的省長趙聲沒有讓他失望,不僅是袍哥的風氣在川省消散為一個名號,各郡、市、縣的民生、農林牧漁也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像是工業,也已經能滿足川省自用,甚至已經開始向滇黔和關中出售部分多餘的商品。

而川省最為重要的鹽業,也在國家這個強大的機構下,一改之前的各自為政,部分被收歸國有。

食鹽是國民生存的必須物資。而華夏川省的食鹽供應的可不僅是川省,還要滇黔、內西北和關中,鄂豫也有他們的身影。

在趙聲入蜀成為省長之後,他就在頭疼如何解決川省鹽商鹽井的問題。

趙聲首先是對鹽井的所有人清查,看看有沒有違法亂紀,以此收回了部分鹽井。

在之後,對於恪守法律的鹽井頒發了經營許可證,對開採進行了規範化的管理。

再然後,趙聲又利用市場競爭,聯合西南和西北、華中三個主要的川鹽出售地的各省,透過水路和鐵路大量輸送了海鹽,對川省出售的食鹽價格進行打壓,將食鹽價格平抑到了合理的價位。

如果按照古代,鹽鐵國營是必須的。

然而時代的進步,工業的發展讓食鹽這種偏貴且不可或缺的產品不再是政權獲得金錢的必需品。

井鹽雖然好,但海鹽卻更為廉價。

對於食鹽,內閣的管理方案是國營私營並重。

主動在各地開辦食鹽企業,和民營的企業競爭,同時避免奸商哄抬物價。

在川省視察的重點一是鹽業、另外一個則是預備役。

國防部和總參謀部高層已經制定出未來的國防方案和對英國殖民地的作戰方案。

方案的中的西南各省都有著各自的職務,其中富饒的川省擁有眾多的人口,是西南戰區和高原戰區的主要兵源地。

目前華夏的高原邊境線已經徹底的控制了氣候溫潤適宜的不丹、錫金、尼泊爾、藏南四地。

得益於當地比高原雲泥之別的氣候條件,華夏在收復這些地方之後,擴大了在高原地區的部隊數量。

從原本一個軍的數量到後來為了確保對山脈南方四個華夏固有領土的收復增加到兩個軍,再到現在為了鞏固山脈以南的國防安全加派的一個軍。

此時的山脈以南已經擁有三個軍的部隊,其中一個軍分散駐紮在高原各地,兩個軍分佈駐紮在山脈以南。

山脈以南不僅擁有大量適宜耕種的土地為駐軍提供足夠的給養,還興建了幾個小型的彈藥和槍炮加工廠,勉強可以保障一半的彈藥補給。

每年的春末到秋初的幾個月時間,都是華夏利用汽車和牛馬向山脈以南運輸補給的時間。

山脈以南如今除了華夏的軍隊之外,當地人已經悉數逃亡更南方的印度。

至於藏省,如今在華夏的治理下,擺脫了落後的奴隸制。

雖然因為禁佛一事,雙方的關係有諸多的隔閡,然而在可以吃飽穿暖的實際利益面前,在其後的大軍,都可以保證目前高原省的安定。

原本的高原戰區總司令曲同豐此時已經到了燕京成為華夏軍事院校管理處處長,統管全國的軍校教育。

目前的高原戰區總司令是李可鑫,能力雖然不如曲同豐,但依舊是一個極其合格的戰區總司令。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時藉著英國人沒有準備好,華夏加強了在山脈以南的駐軍引得英國人諸多的不滿,猶如一柄利劍懸在了印度這塊英國殖民地的頭上。

為此英軍不僅在印度增加了八個師的殖民地武裝,還從本土調了兩個師到了印度表明態度。

如此算下來,印度的英軍擁有十四個師將近二十三萬人,必要的時候這個數字回達到四十萬。

而華夏在山脈以南的軍隊僅有十萬出頭,而且缺乏給養,根本沒法組織大量的兵力威脅印度。

在緬甸方向,不論是密**的野人山還是德宏西面的八莫,華夏和英國雙方都加強了部隊。

可以說英國人慫恿沙俄和日本進攻華夏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完全就是借刀殺人,希望找到機會將高原戰區的華夏軍隊擊潰然後佔據山脈以南適宜大軍駐紮的地方。

然而華夏面對日本和沙俄,戰鬥力爆表,將兩國打得滿地找牙,英國人遲遲不敢動手。

華夏西南戰區的戰鬥方案是從怒江、德宏伺機突破英國人在八莫周邊組建的防線,然後攻入緬甸中部,進而分兵兩路南下仰光、向西攻入孟加拉地區。

高原戰區的兵力,多數情況下的作用是進入敵人後方進行運動作戰。

目前維持三個軍的兵力已經是極難了,而且華夏礙於英國的實力,不敢在山脈以南組建生產建設兵團。

因為一但組建這樣的兵團,無疑是和英國人開戰。

你都打算在這裡駐紮大軍囤積糧草了,絕對是要對我大英帝國的印度和緬甸動了心思。

所以為了避免和英國人直接翻臉,華夏的姿態就是這些領土是華夏的,駐軍是為了保證國防,我後勤要從川省運輸過來,沒有實力進攻。

這算是一種誠意的展現方式,雖然英國人不樂意,但只要他們敢動手,華夏的西南軍區絕對就會舉行演習。

雙方試探幾次之後,都知道了對方的底線,所以山脈以南就保持了現狀。

可惜的是韋珣沒有時間去視察正在修建的攀枝花到保山的鐵路,否則他是一定要看一看的。

這段鐵路關係到未來華夏的國防,目前西南軍區的補給主要是依靠柳州到昆明的鐵路,之後是汽車運輸到駐軍的地區。

而攀枝花地區雖然被劃歸滇省管轄,目前這個西南最大的鐵礦產地卻沒有開發起來。

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交通問題,根據詹天佑等鐵路工程師的估計,華夏想要完全開通攀枝花到昆明的鐵路需要五年,攀枝花到保山的鐵路需要七年。

這個時間雖然漫長,但卻是不得不提前做的事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