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鼓勵民間科學-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加強國防軍官素質暫行招生辦法”的頒佈確實會對華夏的高等教育造成影響,但韋珣覺得影響不大且是值得的。

因為軍考並未影響高考的學生錄取人數,只會對人才的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然而一個學生在初中高中考試的成績的多寡並不是決定人才成就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還是學校的教育和學生的天賦。

高考剛好到錄取線的學生和高考超過錄取線一百分的學生在大學深造的時候,不一定會有太大的差距。

專業性的知識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基礎,還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天分。

韋珣一向認為,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根據自己的天賦進行偏差性的進修是最佳的選擇。

全面教育在基礎教育層面頗有優勢,然而在高等教育上卻不一定能適用。

通曉、博覽不如專精,這是毫無辯駁的事實。

尤其是在華夏和基督世界的底蘊差距依舊明顯的情況下。

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根據天賦愛好選擇學科,專研學科是快速拉近在某些領域差距的不二法門。

為此,教育部允許在基本的高等教育之餘,鼓勵教授、副教授等院校老師特招研究生。

這個特招研究生不用考慮學習成績,不用考慮是否完成大學學業。

換一種說法就是開小灶,雖然說起來不好聽,然而卻是極其有效的方法。

如冶金、化工、電子、槍炮設計、船舶設計方面,只要有極有天分的人才,減少其他選修科目浪費的精力,很容易就能快速的被培養成為專業人才。

之所以鼓勵大學教授開小灶,完全是因為韋珣知道按照常理的教育方法,華夏追趕其他國家真的需要一點點的積累。

而華夏龐大的人口和華夏少年的聰慧讓韋珣做出了這個抄近道的辦法。

每年的兩三百萬初中高中學子之中,總能挑選出一些天賦異稟的人才的。

歐美國家在孩子幼時讓孩子根據愛好來發展未來,甚至有條件的還會支援他們,所以屢屢有年輕的發明家是少年人。

華夏沒有這個條件,但條條道路通羅馬,在華夏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下,很少有學生會真正的發現自己的特長在哪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特招研究生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少年時期發現自己特長天賦之後,給予他們一個機會。

尤其是在目前的華夏,大多數家庭因為無力負擔高中的教育費用,初中畢業就讓孩子進入工作崗位來減少家庭的負擔。

這個情況韋珣沒有辦法杜絕,特招研究生就是他給那些天賦異稟的少年開放的大門。

就像目前,華夏在燕京的幾個研究小組中,一群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卻用他們的智慧讓科研的進度大大的推進。

他們有的是讀了初中,有的是讀了高中,然後進入社會工作,或者是進入工廠,或者是成為教師。

然後他們發現了自己對某一方面有著天賦,參加了特招研究生考試,成為了教授副教授的研究生,加入了研發。

這種偏才受限於知識儲備,不能獲得極高的成就,然而天分使然,他們一旦有了奇思妙想,其中的意義也是非同小可。

各個大學留學歸國的教授也並不會拒絕這些研究生。

因為特招研究生的每月津貼都是皇室出的錢,他們本身又能獲得一個免費的助手。

目前華夏僅有四百多個特招研究生,超過九成的人都只能打打下手,但少部分卻為科研提供了不少的好建議和好想法。

僅僅是這些,韋珣就已經覺得足以回本了。

然而這個都不是韋珣的主要目的,這都是順帶的。

他的目的是鼓勵華夏國內的民間科研。

華夏的傳統思維是家事、國事、天下事,很多人少年時候有著各種夢想,少部分人甚至知道自己本身在某個領域有著極強的天賦。

但在考試的競爭中他們落敗了,然後忙碌於生活,就此消弭在茫茫人海之中。

相比於基督世界民間科學和國家科學並重的情況,華夏的科研目前依舊停留在國家科學的層面。

其中固然是人才底蘊不夠,只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另一個原因卻是思維模式不同。

哪怕是目前華夏成立了專利法,保障了發明人的權益。

可很少有人願意為了心中的想法而影響工作和生活。

特招研究生的出現,無疑會開始改變這個情況,增加華夏民間的科研。

因為特招研究生雖然不論學歷只論知識,但這些知識都需要他們學習的。

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之後,像是冶金、化工、設計等方面,都是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去試驗實踐的。

這些人中或許有失敗的,但也會有成功的。

成功了會是意外之喜,斬獲不菲的財富走向成功,失敗了也可以當作興趣愛好。

而華夏皇室掌握的幾個集團公司,更是開了先河,公開在報紙是表示一些方面的研究可以和集團合作,集團會對他們的研究和試驗進行有限的贊助。

這是一種別樣的合作,如華夏做石油生意的幾個石油集團,在化工、煉油、開採方面,就是需要各種技術。

只要石油集團認為他的研發成果一旦成功,集團就可以因此獲利,那麼他的研發就會獲得贊助。

雖然目前皇室的石油集團和輕工業集團沒有取得什麼利潤,反而倒貼了不少錢。

但韋珣的目的達到了。

這個目的就是促進民間科研和賺了大筆財富的企業合作。

像是在滬市的鳳凰牌腳踏車,大膽的贊助了一個自行車廠的工人,設計了一款類似後世山地腳踏車的腳踏車。

乘騎起來不僅比之前的腳踏車省時省力,舒適性和在惡劣道路上行駛的效能也是極高的。

甚至這種腳踏車目前還被軍方採購了相當的數量,以此來作為軍隊的部隊傳令兵中遠移動工具,開始取代戰馬。

這個新聞爆出來之後,不少企業見到其中的利益,開始公開發表贊助公告。

設計層面的新穎時尚的服裝,更美觀的鍋碗瓢盆,實用性和功能更強的縫紉機,方便快捷更省力的腳踏車,鄉間可以載運貨物的三輪摩托,微型的耕地機。

這些都是因為一個小小的特招研究生和皇室贊助民間科研之後出現的產物。

他們或許技術難度不高,但出現之後卻的的確確讓企業收益,讓華夏的商品逐漸的奇特但實用起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