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皇陵-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宗正府和內閣對於韋珣提出的皇室陵寢不陪葬器物,只重葬禮儀式的要求並沒有反對,甚至內閣還是支援韋珣的一方。

因為韋珣要求皇室成員去世,葬禮花費都是皇室出資,不取國庫分毫。

其實要不是皇室身份擺在那裡,韋珣的意思是跟後世那樣選個吉穴藏了就行,畢竟逝者如斯,再好的東西也享受不到了。

但在選址上,真的就難住了宗正府,也難住了茅山派、正一觀、全真教和龍虎山這樣的道教正宗。

古時候的看風水,考慮的還主要是地下水位、地氣、土質等自然條件,是否關係到棺木、屍體能否較長時間儲存的問題,並未涉及與子孫後代的關係。

秦漢以後,隨著堪輿、相宅之風的盛行,開始摻進了許多迷信的成分。這種迷信色彩的加重,使許多相信風水之說的人認為,墓地選址的好壞與吉凶,直接影響到現實人生,如果墓地風水好,會給子孫後代帶來運氣,否則就要倒黴,並使家道衰敗等等。

明永樂皇帝決定遷都北京,奉永樂旨意專為徐皇后選擇“吉壤”的廖均卿等人,在北京四周足足跑了兩年時間,才好不容易找到了幾處供挑選的地方。

據說最先找到的是南口外的屠家營,但因皇帝姓朱,朱和豬同音,皇帝認為豬一旦進了屠戶的家,除伸長了脖子挨宰,別的沒有什麼好事,未能同意。

另一處選在昌平西南的羊山腳下,羊和豬本可以相安無事地各自生活,但山後卻偏偏有個村子叫“狼兒峪”,豬的旁邊有狼盯梢自然危險異常,也未被採用。

再一處是京西的“燕家臺”,永樂皇帝感到“燕家”和“晏駕”是諧音,不吉利,又遭到否定。

後來廖均卿又呈上京西潭柘寺的繪圖給皇帝觀看,永樂認為景色雖好,但山間深處地方狹窄,沒有子孫發展餘地,亦未能入選。直到永樂七年,廖均卿等人才又在京北昌平縣黃土山下選中陵地,並由朱棣親自察看後拍板決定下來,這便是後來人們看到的十三陵區。

這塊被認為是“風水寶地”的具體情形,明代後期的知識分子蔣一葵在《長安客話》中曾有一段描述:“皇陵形勝,自其近而觀之,前有鳳凰山如朱雀,後有黃花鎮如玄武,左莽山即青龍,右虎峪即白虎,且東西山口兩大水會流於朝寧河,環抱如玉帶30餘里,實為天造地設之區。”

風水一說韋珣雖然不感冒,但祖宗的千古的經驗還是需要尊重。

哪怕是他有心大興科學教育,但民風民俗不可易。

而幾個道觀的道長也和韋珣說了不少的知識,讓他覺得多少有些道理。

就比如明代宣德年間,張谷英率族人來到湖南縣渭洞鄉。這裡的地形給了他很深的印象:五百裡幕阜山餘脈綿延至此,在東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擁成一朵蓮花,是風水學裡典型的“土包屋”式的依山形式。所以張谷英帶大家在這兒久居下來,過著安定吉祥的日子,五百年來開展變成六百多戶、三千多人的大家族。這是對比典型的好風水旺家宅的事例。

華夏傳統的“天人合一”哲學,使華夏人對天、地、生命有著獨特的看法,特別是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傳統風水理論實際上也是這種思想在實際日子中的一種使用。”四、觀形察勢原則清代的《陽宅十書》指出:“人之居處宜以大山河為主,其來脈氣最大,關係人禍最為切要。”

也即是說,在挑選居停的當地時要注重山形地形,把小環境放入大環境中去調查,這也即是所謂的“查形觀勢”準則。

《禹貢》把華夏山脈劃為四列九山。風水學把連綿的山脈稱為龍脈。龍脈源於西北的崑崙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泰山人海。南龍由雲貴經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

每條大龍脈都有幹龍、支龍、真龍、假龍、飛龍、潛龍、閃龍,勘測風水首先要搞清楚來龍去脈,應順應龍脈的走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許多古代帝王的陵墓在後世已成為旅遊勝地。不難發現,這些墓葬普遍具有風景秀麗、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植被豐富的特點。

也即是說,這兒的地形地貌和水土都是對比優秀的。本來,在堪輿師給帝王挑選陵寢的過程中,他們除了十分注重方位局勢等要素外,關於本地的土壤質量也是非常注重和挑剔的。

對於這些疑問,他們常常在相地時親臨現場,用手捻,用嘴嚼嘗泥土,乃至挖井調查深層的土質和水質,俯身貼耳傾聽地下水的流向及聲響,這些看似裝腔作勢,本來不無道理。

風水一詞最早出自《葬書》:“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風水理論就是把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以人為中心,把天地萬物都當作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轉化的要素。風水學的功能就是要宏觀地把握協調各系統之間的關係優化結構,尋求最佳組合。

這其實與科學中的系統論不謀而合。總體原則是風水的一般原則。其他原則從屬於整體原則。

後世風水的基本特徵是處理人與環境的整體關係。華夏古代的《黃帝宅經》主張?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膚~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嚴雅~乃為上吉。“實際上,這是古人在選擇居所時系統論的簡單應用。

龍虎山的道長認為,韋氏起家於西南,祖籍又在川黔,應該在老家擇龍穴定皇陵。

正一觀的觀主則認為韋氏雖然祖籍在川黔,然而曾經是京兆郡望,唐代望族,應當選中龍。

茅山派也不落下風,以古之皇陵都在京畿附近為由,應該選擇北龍。

全真教的做法就取了巧,說陛下不如像明朝一樣,將老家依照鳳陽之例,以安葬親族,皇室則藏於京畿。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