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黃金儲備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每年法國東南亞鬧起義和反抗的土著可不在少數,削減法屬東南亞的青壯也是有利於法國的統治的。

東南亞土著到北方挖礦,最後能有多少人賺錢離開,這是最後考慮的事情了,反正種族歧視的韋珣是不願意讓華夏接納這些人的。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這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會被圈禁在礦場,進行終日勞作,最後死於疾病、礦難。

這或許極為殘忍,但卻是最好的做法。

因為這些人一旦和華夏允諾的那般離開,會攜帶大筆的資金,他們或許沒有文化,但他們可以培養子女,將他們的經歷講述,讓他們的子女成為潛在的反個華夏份子。

民族主義盛行於世,之後更是會鬧起世界範圍的民族運動,但凡是個有點底蘊的民族都想要建立自己的國家。

這些人如果成功攜帶金錢離開礦場,到其他國家居住,即便他們沒有這個想法,也很容易會被華夏的敵對國家進行煽動。

好在這個時代依舊是野蠻的時代,不論是英法美俄日還是德奧意,大家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韋珣不是沒有想過將華夏塑造成後世那般禮儀之邦友善外交的華夏,但時代不允許,因為這個時代如果你不展現你的武力,那就會被人覬覦。

而華夏作為一個世界級的大國,領土面積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要麼加入兩大陣營的對抗,然後勝利則瓜分利益,失敗則臥薪嚐膽。要麼就是隔岸觀火,然後基督世界會將華夏視為最大的威脅,最後聯合起來企圖奪取他們想要的利益。

華夏和基督世界都相隔萬裡,然而利益足以讓他們忽略這個遙遠的距離,華夏的崛起讓他們白人至上的世界觀遭受打擊,不論是處於打壓華夏這個未來的強敵還是潛在的利益,華夏和基督世界的各個國家最終都有一戰。

戰爭的理由可能是華夏調高了關稅,可能是華夏禁止煙土貿易,可能是一個教民被磕著碰著,也可能是他們在華夏的商品市場份額下降。

這些都是他們發動戰爭的藉口,也是韋珣到了這個世界十幾年之後深刻認識到的現實/

藉口終究只是他們的藉口,利益才是他們發起戰爭的理由。

可能是出於大國博弈,削弱競爭對手維護自身超級強國地位的佔領利益,可能是市場份額的經濟利益。

所以韋珣的觀點是與其到後面被動的捱打,不如趁機加入同盟國陣營完成初步的工業化,有一定的武力之後加入這盤兩大陣營博弈的棋局。

想要在這盤棋局上有更多的籌碼,華夏需要更多的黃金作為儲備。

比起英法德奧這樣的老牌強國,華夏的黃金儲備在之前鴉片肆虐和滿清賠付錢款以及數十年的工業逆差下,只能說勉強可以提鞋。

但華夏的黃金大都藏於民間,官方擁有的黃金數量只是佔據華夏黃金總量的四成甚至更少。

韋珣和內閣以及華夏國家地質局、財政部都對在北方挖掘黃金報以厚望。

經華夏銀行在1911年的統計,華夏的黃金儲備有一千八百八十噸。

滿清中後期的黃金年產量是五十到八十噸,一些最高年份達到年產粗金百噸。

據當時的內務府文獻記栽1850年時清金庫存黃金不少於八百噸.白銀不可計數。

這些黃金是800多年對外貿易順差所得,成為當時黃金儲備的世界第一。清後期割地賠款及採買軍工五器雖消耗很多,但滿清還算知道黃金保值,只賠白銀不賠黃金。

華夏在將滿清驅逐到外西北之後,將國庫、府庫的黃金進行集中儲備,統計的金額是一千一百噸。

剩下的四百多噸,都是來源於抄沒各族八旗、王八跪族、土豪劣紳的私產。

這些還只是少部分,華夏的傳統都是陪嫁金銀,有點家底的家庭都會打造一些金戒子金首飾,這些才是黃金流向的大頭。

在1905年華夏真正的開始重視黃金的儲備之後,加大了對黃金的吸儲和兌換,四年間也不過吸納了二百噸不到的黃金儲備。

黃金儲備的不足讓華夏的國家銀行無法印發大量的鈔票,現金數量會極大的阻礙貿易的繁榮。

韋珣更是知道在未來的的時間裡,金貴銀賤已成趨勢,金本位更是成為世界的主流。

雖然他已經開始逐步的避免華夏貨幣走向金本位,但在金本位開始的時代,華夏的貨幣不得不與英鎊和黃金牽扯上關係。

不論是在接下來的戰爭種還是之後和平時期的對外貿易和內部流通,華夏都迫切的需要加強黃金儲備。

在這樣的情況下,區區幾十萬不是華夏子民的勞工的生死,似乎也就不需要怎麼關心了。

按照地質局給出的開採計劃和產量估算,二十萬勞工每年可以為華夏提供一百五十噸到一百七十噸的黃金。

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可能爆發的時間和華夏延後一年參戰來算,三年下來也不過獲得五百噸到六百噸黃金。

這點黃金也價值就不到七千萬英鎊到九千萬英鎊,比照華元也只有七到九億華元。(一噸黃金在一戰前期大概是136567.6英鎊,1英鎊=7.32238克)

但賬本不是這樣算的,有著華夏銀行印發貨幣,進行以黃金為擔保的貨幣超發,獲得兩倍甚至三倍數量的紙幣並不困難。

再加上華夏內地每年生產的一百餘噸,南洋各省的金礦產出,四年下來能儲備的金錢頂天也就兩億英鎊。

最後再算上之前清理寺廟,將大量的所謂菩薩佛陀的金身化為黃金,也獲得了一千萬英鎊左右的黃金。

好在在之前的貨幣改革中,以銀本位為基礎的華元從百姓手中以紙幣獲得了大量的白銀,價值大約在一千五百噸黃金左右(約2.5億英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些白銀早已經被華夏派遣專人到南美各國、葡、荷等國小額緩慢的兌換成黃金,目前價值大約在五千萬英鎊。

將近六年的時間,也不過兌換到這麼點黃金,顯然是讓韋珣所不滿的。

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韋珣打算秘密加快白銀兌換黃金的行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