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白頭鷹異動—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世界大戰之後不論勝敗,華夏的處境依舊不會比現在好,甚至在勝利之後會更差。

如果同盟國戰敗,華夏的發展對英法德美不造成威脅,華夏的外交政策就會轉為和平發展,市場完全開放,貿易傾銷,鉅額戰爭賠款和工業被拆解,外東北、南洋、波斯灣、外蒙都會保不住。

如果協約國戰敗,華夏更是會成為歐美國家各方面阻擊的那只出頭鳥,成為歐美各國為了彌合關係的共同敵人。

瑞士,瑞典,挪威,西班牙這幾個國家現在和華夏關係平平,羅馬尼亞,芬蘭和華夏關係還算可以。

韋珣已經指示外交部和這些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得到的效果也是很好。

至於這個關係好還是真的好還是表面好兄弟,實際上只是局勢沒有明朗的情況下做的政治投資和外交投資,只有天知道。

華夏的國際影響力還不高,加上時代的訊息渠道是報紙這樣易於管控的渠道,這些國家的民眾眼中華夏依舊是滿清的形象。

擴充套件新的外交關係,尋找新的盟友是華夏外交部需要努力的任務。

原本韋珣是打算聯合日本去北美搞“開發”,拯救苦難的印第安人。

但如今日本成為英法美眼裡對抗華夏的不二選擇。

可以預見日後的外交局勢必然是歐美列強眼裡的香餑餑。

等到華夏和同盟國為了各自的利益一拍兩散,恐怕就連這三個盟友也會大力的支援日本。

這讓韋珣想起後世的阿三,動不動就挑釁華夏,明知道打不過還時不時蹦躂。

國內有問題,挑釁華夏,國外外交有問題,挑釁華夏,想要買武器軍火的時候獲得優惠,我拿去打華夏。

日本到時候面對列強的橄欖枝,哪怕他們再怎麼喜歡賭國運,也不敢要華夏舉世皆敵的情況下靠攏華夏。

哪怕韋珣到時候許諾一個北美洲,日本人也不會上這艘船的。

所以,策劃歐洲內戰,讓德國崩潰,支援小鬍子上臺,然後籌劃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舉奠定世界格局才是韋珣的核心思想。

和協約國走向對抗,是韋珣帶領的華夏必然的結果。

不論是英法在華夏有著大量的租借和買辦,不斷的透過貿易傾銷和貿易壓榨以及煙土,外交脅迫收割利益,白頭鷹也完全是將華夏作為一個龐大的市場牟利。

至於沙俄和日本,一個想要獲得外蒙和西北,成立黃俄羅斯,一個想要吞併華夏,學著滿清奴役整個華夏然後挑戰世界。

從一開始華夏推翻滿清建立新華夏還強硬的不服從英法的意志,雙方就已經走向對立。

而比起幫協約國賣命,最後只能收回租借,獲得一兩個小地皮甚至可能都沒有,投靠同盟國的利益更大。

比起所謂的經濟利益和承認華夏的強大,韋珣更喜歡領土,喜歡更多的領土。

打破英法殖民體系,獲取英法的部分殖民地,這個收益也更為大。

如何讓歐洲在結束兩大陣營的的對抗之後再度掀起波瀾,韋珣心中毫無頭緒。

但韋珣還有一個備選的方案。

這個方案就是蘇聯,蘇聯的崛起不是利益性質的對抗,而是一種嚴重威脅全世界不論是資本主義還是君主立憲制度的階級鬥爭。

屁股決定腦袋,雖然韋珣學過馬列主義,學過毛鄧。

但蘇聯不是華夏,蘇聯紅黨不是華夏紅黨。

雙方僅僅是一樣師從兩個老師,然後各過各的日子而已。

而華夏在吸納馬列主義的時候,經歷不斷的挫折,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發展了華夏特色的社會主義。

所以韋珣對蘇聯並無太多了好感,就連後世不少人說蘇聯在抗戰和之後不斷的幫助華夏,是老大哥,韋珣都是嗤之以鼻。

抗戰幫助華夏那是因為蘇聯面對西方世界的圍堵和封鎖,為了擴張自己的力量和影響力,扶持小弟幫忙分擔壓力而已。

至於援建工業和蘑菇彈專案,那是華夏用士兵的一條條人命將蘇聯的第一大敵在朝鮮戰場將其打得滿地找牙獲得的彙報,那是用烈士的血換來的。

不是韋珣不知道恩義,而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利益至上,恩義其次。

恩義只是雙方關係錦上添花的東西,利益可以讓死敵走向合作,就像後世的日韓一樣合作對抗華夏。利益也可以讓恩人變成仇敵,就像東南亞的猴子國吃著華夏的米用著華夏的槍彈,對華夏發起攻擊。

打到葉尼塞河,一次性從沙俄手裡獲得大量人煙稀少的領土,將邊境線推到新西伯利亞。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一旦擊潰沙俄,韋珣就會和德皇放出列同志,逼迫沙俄同意華夏、奧匈和德國三國的利益訴求。

而陷入內亂的沙俄政權會土崩瓦解,然後是蘇聯的崛起。

被華夏、奧匈和德國三國瓜分大量領土之後的沙俄肯定不會像後世那樣強大。

但蘇聯和整個世界的體制都是階級性不可逆的鬥爭,蘇聯的出現只是華夏捧出來吸引歐美國家火力的目標

蘇聯只要能撐個十年八年,華夏就能獲得幾年的安生日子好好的建設和發展。

瓦解德國這個目標難度很大,歷史上威廉二世政權的崩潰完全是因為協約國的封鎖讓整個國家吃不飽飯,沒有菸酒糖這類生活必需品。

在戰爭佔據優勢的時候,在物資充沛的情況下,德國不可能瓦解。

韋珣的初步打算是戰勝協約國之後就找藉口脫離陣營,然後以華夏一國的身份和協約國達成和平協議。

這樣華夏就不揹負媾和的負面外交聲譽。

而華夏的提前退場,會讓英法兩國在談判的時候底氣更足,以此保留更多的利益。

韋珣不覺得英法在失敗之後就會像西班牙一樣甘心,即便不能做到如元首帶領的德意志第三帝國那樣挑戰,但讓西方世界彼此不能抱成一團。

至於在這之後再謀劃以此世界大戰,韋珣覺得這個任務更難。

但這些事情即便再難,韋珣也要去做,華夏也要去做。

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未來,華夏在未來嚴峻的外交局勢以及發展,都是這些事情必須去做的原因。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