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開發東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作為後世的未來人,韋珣知道群眾的力量有多強大,作為佔領遠東的華夏,在沙俄平民眼裡是入侵者,是敵人。

為了讓廣袤的北方可以獲得長久的統治避免以後不必要的麻煩,韋珣才願意犧牲殲滅沙俄殘敵的大好時機,藉著局勢混亂逼迫平民離開。

韋珣從不會小看任何敵人,在保衛國家的時候或許很多人會猶豫,但在保衛家園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的時候,任何人都有著血拼一場的勇氣。

而北方通往亞爾斯克的火車限定人流,實行競價制度,也是為了彌補之前為了做面子工程進行房屋贖買的損失。

韋珣的計劃就是趁著這個機會逼迫大量的平民離開葉尼塞河以東,將沙俄的平民削減到一個安全的閾值,最好能做到只有個三五萬個釘子戶。

這樣一來,以後沙俄的反攻和進行敵後破壞以及煽動這類活動都沒有根基,也沒有支持者。

遠東此時的民眾並不算多,操作的難度主要是在於土地過於廣袤,華夏主要控制的地方在城市,只能以大量的兵力拉網式的驅逐。

新西伯利亞那邊的總督一開始安置遠東的難民之後,韋珣頓時松了一口氣。

因為只要新西伯利亞願意接納,那問題就不大了。

至於這些難免抵達之後是作為平民農戶還是成為貴族地主的奴隸,那就不管華夏的事情了。

而在進入冬季的十一月十五日,沙俄在英法的斡旋下再一次坐上談判桌。

這一次談判依舊沒有取得任何的進展,雙方依舊沒有讓步。

甚至在談判會議上,沙俄宣稱近百萬的俄軍將會在十二月中旬之前抵達,然後發起反攻,威脅華夏識趣點就撈點好處大家避免大戰。

可戰爭進行到這樣的地步,雙方已經是血海深仇,而沙俄在不斷的戰爭中實力銳減,華夏又怎麼會懼怕他們。

沙俄的冬季攻勢或許對華夏不利,但華夏有一個見證了拿破崙和希特勒在東線的失敗,哪裡又不會提前準備北方戰區的冬季物資。

早在六月的時候,華夏負責海陸空後勤的聯勤總署就向江浙一帶的紡織廠和成衣廠下了大量的冬裝訂單和被服訂單,在東北更是下了一百多萬雙手套、帽子、鞋襪的訂單。

巨大的訂單將東北諸省平時儲備計劃用於外貿的皮毛消耗一空,導致皮革的價格攀升了整整一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按照華夏東北諸省的狩獵條例,每個村的獵戶只能是軍屬,其他人狩獵是有限定額度和時間的,超出範圍會被處以盜獵罪。

華夏在這次戰爭中大量的徵召了東北的移民預備役,而廣袤的東北很多人家都不缺土地,軍方的撫卹就開始偏向金錢和一些特殊優待。

而軍屬可以獲得遠超其他民戶十數倍的狩獵份額,甚至還可以從村裡租借槍支狩獵。

要知道現在的華夏東北可是不止東北三省,還有結雅省、庫頁省、吉陽省、東寧省、北興安省、南興安省和東瀚海省,都是地廣人稀的省份。

地廣人稀,山高林密就代表著豐富的野生動物,普通人狩獵只能使用獵槍和弓弩,面對野豬黑熊虎豹等野獸的危險也不小,而軍屬可以租借的武器都是華夏繳獲的日俄槍支,戰場上表現不如華夏列裝步槍但用來狩獵卻是綽綽有餘。

區別性對待東北地區,原因是東北諸省此時的野生動物極多,除了對農業帶來危害之外,偏遠鄉村甚至還會被危及人命。

棒打袍子瓢舀魚固然是物產豐富的體現,虎豹熊豬狼這五種東北野生動物更是威脅百姓安全的大患。

除了東北虎禁止被獵殺之外,其他的猛獸都可以被獵殺。

而東北這幾年的移民在種地之餘,冬季狩獵也成為重要的活動。

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東北的皮革已經成為除了糧食之外另一個可以帶來豐厚利潤的產品。

但華夏的林業部門、農業部門和韋珣力主成立的野生動物保護司也知道長期的狩獵必然難以為繼。

所以華夏已經計劃在1911年開始在東北大力發展養殖業。

在東北非工業的郡市大力發展養殖業,除了為東北和臨近東北的四個軍區以及華北提供牲畜之外,還可以提供皮毛。

這一次戰爭中,華夏雖然從南方獲得了大量的罐頭作為軍用口糧的補充,但華夏是農業國家,沒有成規模的養殖體系。

所以在軍方的需求和各部門預見北方農業的發展之後,才下定決心在東北扶持特殊產業。

軍用口糧依靠著四個軍區、首都,可以藉助逐漸充裕的糧食發展罐頭製作和餅乾等食品的製作,酒水酒精也是發展的方向。

而糧食的充足還可以帶來畜牧業的發展。

按照華夏內閣的計劃,會在南興安省和東蒙省、庫倫省、內蒙省以及西蒙省大力發展牛羊養殖,為整個華夏提供肉類和皮毛、乳製品,並且扶持相關的深加工產業。

在結雅、東寧、吉陽將會發展水貂、狐狸、貉子等可以提供皮草的養殖業,扶持皮草貿易以及皮草深加工。

在華夏的遼、吉、黑三省,進行豬、牛、雞、鴨等家禽牲畜的養殖,為即將在東北三省成立的肉蛋深加工工廠提供原料。

依靠四個軍區一百多萬的士兵口糧需求,東北和外蒙都能在獲得額外的利益。

在華夏的後世,批次養殖不僅是養殖場這種模式,還有委託農戶管理,或者是提供種豬種牛等幼獸,待牲畜家禽成長之後以市場價收購再商議分成。

而在現在,國際皮草市場還是極為緊俏的,人造皮革還沒有出現,軍隊更是皮革需求的大頭。

不論是腰帶、軍靴和槍套還是過冬時候的帽子大衣,除了棉質之外,皮草也是重要的資源。棉質的都是底層軍官和士兵,以外國中高層軍官都是有點身價的人,面對冬季又豈會不需求皮草禦寒呢?

韋珣相信,在明年大力發展皮草的養殖,在之後華夏的東北民眾可以在戰爭中獲利不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