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庫爾圖克會戰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庫爾圖克,原本這個並不起眼的貝加爾西部小城,如今成為了世界矚目,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戰爭將決定參戰的兩個國家誰才是這篇土地的主宰。

在華夏北方戰區連連取勝,華夏國內報紙連連報導捷報,英法美三國終於是著急了。

他們想著憑著沙俄這個毛線的體格,即便打不過華夏也能好好的糾纏一番消耗他的勢力和耐力,結果如今卻被打得滿地找牙,他們不論如何都不會坐視近百萬陸軍葬送在遠東。

百萬陸軍都是沙俄歷練訓練的預備役,是以後對付同盟國的力量,如今在斯柳江卡,華夏已經殲滅了近二十萬俄軍,俘虜十二萬。

整整三十個師被成建制的消滅,但這還不算結束甚至僅僅是開始。

隨著吳佩孚的部隊將通往伊爾庫茨克的道路階段,俄軍能不能快速突破包圍圈逃出昇天還是兩說。

燕京華夏外交部外賓大廳的會議室,英法美三國的駐華外交官靜靜的等待徐錫麟的答覆。

在十分鐘前,一進入會場的英法兩國就以開戰為威脅,表示如果華夏不退回之前的華俄邊界停止戰爭,他們將會以盟友的身份參戰,就連局外人的白頭鷹也表示將會允許沙俄在北美發行十億美圓的國債。

而恐嚇之後,三國又表示承認華夏在唐努烏梁海的主權,承認華夏在西北地區的勢力範圍。

可以說一手提著刀一手拿著華夏以往被搶走的東西說你不同意也得同意。

“在此,我重申華夏皇帝陛下在開戰之後的言論:戰爭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決定不了,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結束戰爭,那就要看我們華夏的。”

“作為華夏的外交部長,我代表華夏認為,沙俄和日本應該為他們的侵略戰爭付出代價。我方堅持以俄之葉尼塞河、巴爾喀什湖、費爾干納盆地為邊界線,以朝鮮之金剛山至開城為華夏與日本之邊界線。”

“華夏已經準備好和任何敵人戰鬥的準備,不論他們是誰。只要敢覬覦華夏的領土,那麼我們將會讓他們付出沉痛的代價。”

作為世界最強國家的英國全權代表,薩道義從徐錫麟話語中聽出了很多意思,但這一次四國密會,目的就在於儲存沙俄的實力。

法國和白頭鷹兩國的參謀看向了他,他深吸一口氣說道;

“現在的戰爭是在日俄境內,閣下說他們是侵略者,恐怕沒法說服世人吧?”

徐錫麟冷冷的笑了笑,然後問道:“閣下被鄰居強行霸佔了院子,追著他到了他家,他就不是強盜了嗎?”

薩道義眉頭一皺:“華夏的疆域如此之大,再從俄國和日本獲得如此多的領土,恐怕難以管理吧?”

“如果華夏依舊堅持現在的條件,英國將代表協約國向貴國釋出最後通牒。”

坐在對面的徐錫麟沒有什麼反應,起身對著薩道義等人說道:“戰爭,華夏從五千多年前打打到現在,我們有豐富的經驗對付任何一個敢於侵犯華夏的敵人。”

“如果日、俄兩國不能承認華夏之條件,以後類似現在這樣的會議,就請不要再聯絡華夏外交部了。”

“告辭。”

徐錫麟離開了,薩道義等人卻坐在位置上沉默半天,然後才一齊離開。

雖然徐錫麟表明上極為強硬,但壓力也是極大的,這個壓力很快就轉到了北方戰區的郭松齡手中。

“五月1日之前殲滅庫爾圖克之敵,進軍伊爾庫茨克!”郭松齡看完電報之後直接將手中的杯子扔在地上,然後看向屋內的另外一人——參謀長陳幹。

“這是燕京的態度還是外交部的意思?”

陳幹嘆了一口氣說道:“外交部現在也是強撐著一口氣,英法已經威脅加入戰爭,很有可能這幾天就要下定決心。”

“陛下、總參謀部、國防部的意思都是快速解決敵人奠定勝局,以此打消英法參戰的念頭。”

郭松齡抹了一把頭髮,又送了脖子上的風紀扣,有些暴躁的說道:“嚴令各部,全力進攻。”

“五月一日,徹底佔領庫爾圖克。”

陳幹看了看郭松齡,將寫好的電文遞了過去:“燕京方面和陛下不是不直到如今北方戰區傷亡極大,但為了國際局勢,為了之後少一些犧牲,只能施加壓力給我們。”

“如今這個擔子不輕,老郭你可不能亂。”

“輕重緩急我分得清。”郭松齡穿上外套,嘆了一口氣才說:“北方大戰至今,已陣亡八萬人,輕鬆重傷已至二十萬。你我還是快些想辦法減少傷亡吧。”

第五軍軍部,代理軍長兼第一師師長的夏誠渝看向兩個同僚,面色嚴肅的說道:“總指揮下令即日發起總攻,不惜代價消滅庫爾圖克之敵。”

“我們負責正面強攻,部隊傷亡會很大,兩位到了部隊好好安撫一下士兵情緒。”

“是。”

隨著軍部的命令,復興軍的攻勢再一次猛烈起來。

今天已經是四月28日,北方戰區的大口徑火炮炮彈早已經在昨天消耗一空,現在唯一能提供炮火支援的只有飛艇部隊和迫擊炮。

這是復興軍在臺島建軍之後最為艱苦的戰鬥,他們沒有經歷過的殘酷血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一個團又一個團衝了上去,再也沒有後退的可能。

從城外到城內,再到一條條街道,復興軍的士兵用自己的血肉消耗著俄軍的意志。

面對三面夾擊,俄軍二十五個師在不斷的進攻中也消耗慘重,只能依靠小城的街道作為最後的屏障。

在五月1日,華夏終於將俄軍死死的壓縮在城內,外圍的防線隨著鄧仲元兵團不斷抽調的人手也逐漸鞏固。

在當天下午五點三十分,庫爾圖克指揮官下令僅存的十五萬人投降。

遠在歐洲的倫敦,也終於召開是否對華夏開戰的會議。

在薩道義傳回華夏的堅定態度之後,議會遲遲不召開就是想要等到是俄軍突圍成功儲存了力量還是華夏全殲了守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