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決戰計劃-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最近幾天都努力在你們睡醒之前全部更新,求銀票啊書友們。本書簡介有Q群,歡迎進來和作者交流哦)

“在北方戰場,不僅要將沙俄的軍隊驅逐出唐努烏梁海,更要主動和沙俄發起決戰,打到新西伯利亞,將沙俄在北方的地盤納入手中。”

“諸位可別覺得朕是痴心妄想!”韋珣在沙俄遠東地圖上大概畫了一個圈,將貝加爾東面和北面的龐大領土納入其中。

“沙俄在北方的核心地帶有三,一為伊爾庫茨克,二為新西伯利亞,三為葉卡捷琳娜。打到新西伯利亞之後,沙俄願不願意談和,願不願意滿足我們將整個遠東納入版圖可就不是他們說了算。”

“沙俄內部腐朽,就如之前的滿清一般,不過是靠近歐洲,在工業上有所建樹,然而軍隊空有龐大的規模,後勤補給卻極為稀爛,軍官欺壓虐待士兵,剋扣軍餉物資,更是常事。我華夏可戰而勝之,正是一舉消滅其遠東百萬陸軍,如昔日普法戰爭一般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會戰打出我華夏強軍的名頭奠定世界頭等強國的基石。”

說完北方戰爭,韋珣將指揮杆移動到朝鮮半島。

“在東北戰場,徹底擊潰日軍在朝鮮半島北部的抵抗,瓦解其統治,隨後步步緊逼,力求將日軍徹底逐出朝鮮。”

“不過在徹底佔領朝鮮之後,華夏要做出讓步,以金剛郡、鐵原郡、長豐郡為分界,將北朝鮮納入我華夏版圖。”

“北朝鮮不僅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朝鮮各族也心存對我華夏的嚮往,將其納入版圖,必然甘之如飴。如此既可以瓦解日本這一宿敵獲得礦產資源的渠道,消弱其戰爭潛力,華夏東北之安危、國防都會減輕大半。”

“朝鮮自漢唐以來鈞為我華夏藩屬,但昔日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其奪佔我華夏東北地區已是前車之鑑,因此趁著現在朝鮮國王被幽禁於日本之際,從法理上將日本控制的北朝鮮納入我國,如此方能解決後患。”

“至於朝鮮半島南部,我華夏能敗日本一次,就能再敗其一次,今日得朝鮮北,日後得朝鮮南也不是什麼難事。”

“此戰,我華夏動用雄兵三百四十萬,日費鬥金。”

“然而若能闢土千里,得沙俄之遠東,中亞之費爾納甘、巴爾喀什兩地,於朝鮮半島得北部,可獲黎民數百萬。以遠東之廣袤,可置民千萬。”

“我華夏雖然會因為此戰而經濟發展受挫,但數百年之後,吾等之功績永世長存,吾等獲得的領土上豐富的礦產、木材、草場、江河、山川、湖泊盡可澤被子孫萬代。”

韋珣作為國家名義上和實際上的領袖,之前和日俄的戰爭都只是建議,除了關鍵時候才會發表意見,平日裡國家的內政,戰時的經濟體制和調整,後勤、軍工的生產運輸,預備役的動員和部隊組建,都是一副放權你們去做的態度。

在海戰勝利之後,韋珣就開始思考接下來是繼續和日俄死磕分個你死我活,還是這一次趁著海戰大勝,英法有退讓的意思拿點好處就談和。

連續思考兩天,各種因素都有考慮,終於下了決定。

現在華夏的戰爭經費和財政雖然依舊窘迫,但韋珣覺得在戰爭獲得優勢的情況下,和德國、奧匈、意呆利再次借一筆戰爭經費問題不大。大不了到了一戰,以各種物資軍火抵押償還貸款即可。

靠著同盟國借款的經費和日俄兩個協約國成員死磕,想必他們會很願意借錢給華夏的。

畢竟華夏和之前一窮二白不一樣,按照復興黨的財政部估算,在1909年,國家財政收入將達到十五億七千八百萬華元。

其中農業稅收一億八千五百萬元,商業稅收兩億六千萬元,進出口關稅三億五千萬元,國有軍工業盈利三億八千萬華元,國有重工業盈利兩億一千萬元,國有鐵路盈利四千萬元,國營菸草稅收和盈利六千萬元,奢侈品稅一千八百萬元,華夏銀行盈利兩億三千萬元,個人所得稅四千萬五百元。

僅從稅收比重就可以看出,華夏已經初步擺脫農業國家全面邁入了工業國家。

國有的重工業和軍工業在戰爭的利好情況下,先去囤積的大量產品都被運往前線變現,擁有了充沛的資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最為利好的是重工業,一面是來自德奧的大量工業半成品訂單,另外一面是國內因為戰爭需要的半成品。

市面上的鋼鐵、特種合金鋼鐵、橡膠等半成品的銷路成倍的增長;其次就是華夏軍方採購的帳篷、被服、罐頭、燻肉等製品。

在經濟上華夏已經每年收入一億七千八百萬英鎊,而今年的英國的本土財政收入也只有一億四千萬,殖民地收入一億兩千萬,加起來擁有兩億六千萬。

這其中有華夏原本佔據四分之一左右的無產者大量移民之後創造的財富從中收取稅收,也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的紅利,再有就是全國大修鐵路、工廠,對於市場經濟的刺激可不是一般的大。

雖然現在華夏政F欠著債,同盟國四億英鎊,華夏銀行六十八億華元,但完全不用擔心償還的問題。

經濟上沒有顧慮,作為人口世界第一的大國,華夏充足的人力資源根本不需要擔心兵源,根本不用考慮大量青壯從軍之後對社會各行各業帶來的負面影響。

兵源充足,財政壓力不大,幾大工業區的輸血更讓華夏的戰爭擁有足夠的武器彈藥。

面對的敵人又是日本和沙俄,前者因為海軍被重創,接下來肯定會蟄伏,最多也就是在日本海和華夏海軍對峙一下;沙俄就更不用說了,彈藥、補給、槍械乃至兵員,都要從東歐腹心地帶透過西伯利亞鐵路運輸。

日本人當初能和沙俄打一場日俄戰爭,華夏的工業可比當時的日本強多了,哪怕俄軍多,失敗的機率也不大。

發動一場大規模戰役,一舉將沙俄在伊爾庫茨克的軍隊擊潰,這麼大的事情參與會議的眾人都表情凝重的思考可行性和風險。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