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東卡攻勢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飛艇的出現讓戰場暫時的平靜,但聽到陣地上的士兵歡呼,沙俄的軍官立即反應過來。

雖然不知道箱子裡裝的是什麼,飛艇運輸補給也是沒有出現在軍事戰史上,可他們也知道目前被包圍的兩個師最缺的就是彈藥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命令開槍的俄語不到片刻就傳遍俄軍所有部隊,距離飛艇近的士兵將一支支步槍高舉,然後槍聲響徹雲霄。

飛艇上,十幾個士兵心驚膽戰的聽著傳來的陣陣槍聲。

一個上士軍銜的隊長撇撇嘴說道:“看啥子,我們離地一千二百米,有幾個打得著的?就算打著了,也出不了事情,繼續幹活,今天還有一趟呢”

幾個士兵趕緊繼續將一個個枕頭大小的木箱放進去,周圍的木箱也一點點的減少。

一個箱子六百多斤,而且投送的地方也只有一個缺口,在飛艇上根本不好放,也不好卸。所以都是要在飛艇上重新裝箱然後釘死,再綁上降落傘用撬棍粗暴的撬出去。

飛艇在一千多米的高空因為負重的減少越來越高,最後在俄軍的槍聲中大搖大擺的離開。

有了足夠的彈藥補給,兩個山地師雖然面對眾多的敵人,陣地依舊是不動如山。

而兩個山地步兵師挑的位置也是極好,前後兩個高地作為阻擊陣地,中間空出一大片。

六個師的沙俄軍隊只在隘口固守了五天,在付出三萬七千多人的傷亡之後,不得不放棄隘口防線退到第二防線。

結果雖然沒有出乎復興軍的預料,然而付出的代價也讓所有人吃驚。囤積兩個月的彈藥在三天的進攻中消耗了一半,僅僅是彈藥耗費就高達三千萬華元。

這還只是彈藥上的消耗,為了攻破沙俄的隘口防線,復興軍三個軍的部隊和重炮部隊猛烈進攻,損失兩萬一千人。

塹壕戰在防守中太佔便宜了,要不是俄軍傷亡近半以及彈藥不足,復興軍可能還需要兩天才能攻入隘口。

在佔領隘口之後,復興軍除了傷亡過大的第十九軍被下令休整,另外兩個軍迅速追擊俄軍,並且還派出十幾個偵察小組進行滲透戰。

山谷隘口如此險峻俄軍也沒能堅守下來,之後的防線雖然俄軍利用叢林和山地進行攔截,依舊被炮火兇猛的復興軍打得節節敗退。

直到八月20日,復興軍成功將十一個師的俄軍部隊壓縮在山地第二師的陣地前不到兩公裡。

十一個師的沙俄軍隊此時只有不到七萬人,身後有著兩個軍整整七個師(一個騎兵師)追擊,而前方是一萬出頭的復興軍山地第二師。

七萬人被半包圍之後,除了三個師被勒令藉助地勢構築工事抵擋復興軍,又派遣了兩個師增援向山地第二師發起進攻的友軍。餘下龜縮在大道旁邊的一個山谷之中,裡面不僅有水源,更是地勢險要。

復興軍眼下最為緊要的目的就是打破沙俄軍隊的防線增援兩個山地師,然後再回頭全殲被堵截住的沙俄軍隊。

前有阻擊後有追兵,沙俄軍隊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兵力攔截和尋求突破。

原本沙俄的總指揮覺得五個師還拿不下一個師的敵人是笑話,但是當他抵近前線用望遠鏡看了一下火力強大的復興軍,也感受到了絕望。

即便之前五個師的俄軍不斷的消耗山地師的兵力,山地第二師依舊還有一萬一千人的兵力。全員裝備半自動步槍的山地師一個人的火力可以頂的上半個班,一萬支半自動步槍每支二十發的子彈快速射擊,組織成的火力網絕對不是沙俄軍隊可以想象的。

之前因為沙俄軍隊自持復興軍孤軍深入沒法補給,所以一直步步緊逼。初時學習復興軍派遣精銳突破企圖斷掉火力點,然而在一群老兵眼裡,他們完全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全靠經驗的戰術不值一提。

不僅是神槍手,一些自持槍法精準的老兵也開火攻擊。可怕的準確命中讓俄軍沒法用小股部隊突破,之後又調集一個師全體高喊烏拉發起人海衝鋒,企圖用人命趟出一道缺口,結果被火力網狠狠的教訓了一頓。

一個師的兵力在短短半個小時的交戰中就傷亡過半,不得不退回去。

再之後,俄軍利用夜幕偷襲也沒有取得進展。面對他們根本不知道埋在哪裡的地雷,面對時不時發射的照明彈,沙俄軍隊也就能悄悄的摸上少部分人手為第二天的戰事作為突襲。

不過這些招數都被復興軍一一擋了回去。

負責追擊的第十一軍和第二十六軍集結火炮連續進攻俄軍防線兩天之後,俄軍防線告破,部隊被徹底截斷成兩部分。

負責開啟通道的七個師被死死的包圍,而剩下的四個師在炮火和復興軍的猛攻下,僅剩不到三萬人,縮在谷口死撐。

八月23日,復興軍第十一軍作為主力向七個師的沙俄軍隊發起突擊,連續的潰敗和彈藥的匱乏讓俄軍空有龐大的兵力卻無法抵抗,再一次被分割。

八月29日,復興軍共計四個輕裝步兵師、兩個重灌步兵師、一個騎兵師和一個山地師正式向被圍困的俄軍發起總攻。

在九月一號,俄軍殘存不到五萬人的部隊全部被繳械,東卡西部倖存的俄軍全部投降。

山地第三師東面的俄軍在西部的十一個師投降之後,迅速撤退到通古斯金才開始依靠城市構築防禦。

比起朝鮮戰場的虎頭蛇尾,這一次在東卡僅僅動用差不多四個軍的兵力就全殲沙俄軍隊十一個師,華夏自然要好好的宣傳一番。

華夏各地的官方報紙都對東卡攻勢中的復興軍取得的戰果大加宣傳,而這個戰果也讓協約國大吃一驚。

原本他們都以為復興軍在朝鮮半島調集了重兵之後,以他們的工業實力是沒有多餘的補給供應北方戰場。

然而他們哪裡知道華夏早在1906年年底就開始全力儲存物資和彈藥,原本是為了外售給其他國家,可這一次因為協約國的態度和方針轉變,大量的彈藥透過庫倫和遠東鐵路送往瀚海防線和庫蘇古爾湖旁邊的特爾特。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