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培植黨羽(二更來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慘烈戰爭之後的士兵們的情緒是需要引導的,韋珣講話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士兵對戰爭的恐懼和怨氣導向清廷。

十一月二十日,韋珣等到了義勇軍新兵陸續換防,快馬加鞭的進入臺中城內。

因為丘逢甲去了粵省,而因為韋珣率領近四萬的新式強兵馳援臺島,比起黑旗軍劉永福部數千人,不論人望還是實力,都沒有可比性。

所以韋珣決定藉著大勝之威,將臺島軍政握於一手的事情暫時部考慮,一個爛攤子加上手下無人,哪怕拿到一個名義上的臺島軍政總督也是下面的官僚士紳掌握地方。

軍事方面韋珣已經是臺島義勇軍總司令,哪怕像是宜蘭那樣的地方還是士紳自己做主掌控不了,但是臺島七成的軍事力量在手中韋珣根本不擔心以後自己的地位出問題。

韋珣這次進入臺中城,主要是想要建立一所政法大學以及在臺中、臺南各縣設立配套的中學。多則七八年,少則三四年,韋珣就可以依託政法大學和軍校獲得初期的人才儲備。

在當初決定援臺抗日的時候就假想如果將臺島作為立身之地,硬體方面韋珣會在完全打斷日本對臺島的貪婪爪子之後發展軍用、民用工業,然後經濟方面靠著樟腦創造外匯,將產品走私到大陸獲利等;軟實力方面就是建立各種學校了,軍校,政法學校,工農業學校三大類別是不可或缺的。

至於教材、教員,韋珣早有想法。港島、閩、粵三地以及南洋還是有些政治法律方面的人才的,而且第一批合格的學生也不會太多。教材方面,韋珣考慮到自己日後所觀的世界局勢來看,英美的政治法律完全不可取,所以就選用德國的作為參考,再根據國情及未來的發展編寫。

當然,讓韋珣親自編寫是不可能的,那樣太耗費時間。最快的辦法是韋珣提出中心思想和草案,然後請人潤筆。

進入臺中城的韋珣沒有跟這些臺島士紳扯皮的想法,而是自掏腰包在彰化、南投、雲林、嘉義、臺南、臺中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建立中學,學制三年。主授工業、農業、自然科學、地理、語文、數學六門最重要的科目。

而大學校區也在臺中城東面的冬瓜山建立,建築工人自然就是前陣子的清軍俘虜了。

還在臺中城和在周邊的老八股們隔三岔五找韋珣說項,說這是破祖宗的法度,夷人的奇人巧技不可取什麼的。要不是以後要將臺島作為根據地,韋珣甚至想要讓衛兵把這群人叉出去。

連哄帶騙然後把這群將考科舉奉為讀書人最終目標的傢伙趕走後,韋珣不由心中冷哼:“還科舉八股,學那玩意能救國興家?學了你去京城人家能給你考?”

······

西平山下,韋珣下了戰馬,周圍有不少的人跟著。

轉身對負責軍校建設的韋光亮問道:“光亮,現在校內有多少學生啊?”

“報告司令,校內學生一百八十九人,這只是第一批,相信過上兩個月五百人還是有的。”韋光亮滿臉自信,顯然是用了不少心的。

“這些軍校生都是以後咱們部隊的骨血,你一定要好好訓練他們,下個月我會從軍中再撥20個營級幹部幫你。”

因為沒有合適的教官,所以都是從軍中抽調營級團級軍官過來做教官,這個軍校的教材大都是韋珣之前根據當前時代更改最佳化的。

韋光亮躊躇了一下,有些苦惱的說道:

“是,我正愁沒有足夠的教官呢。只是軍事理論,戰略理論方面,哪怕是營級軍官也沒有那麼多墨水上臺教授啊。如今日軍封鎖海峽,一旦他們兩個月的軍訓結束,咱們可沒有能給他們上課的。”

這確實是個問題,不過若是請外國教員,先不說語言不通,就是不考慮他們即將落後的軍事理論也得想想他們日後對於軍隊的影響。

“這樣,我回去之後,讓各師各團挑選本次作戰勇敢頭腦機靈的軍官。然後我親自授課,至少讓他們熟悉戰術。然後從中擇優選擇一部分作為教員。”想了想,韋珣又說道:“至於軍事理論和戰略理論,你將這類書籍多印幾份,讓他們到時候自己學自己悟。”

這也是韋珣的真實想法,往後的日子部隊越來越多,而且到時候都是進行大兵團和集團軍群的作戰模式,團級軍官基本都是在一定的戰略意圖中進行有限的戰術發揮。

只有師級以上才會考慮戰略問題,而這方面韋珣寫的幾本書都是未來戰爭的走向和模式。再結合中國經典的兵書兵法,戰略理論不用太擔心。

因為要是遇到那種不開竅的軍官,就算你把他腦袋切開硬生生灌輸進去,往後說不定他生搬硬套你教的東西,進而影響戰局。

所以在韋珣麾下還沒有何應欽、蔣鼎文、蔣百里、蔡鍔這樣的戰略天才。還不如跟養蠱一樣,知識放在那裡,能學會多少自己悟,能者上庸者下。

畢竟戰略層面的規劃,更多的還是看天賦。

然後就是在各師加強底層軍官學習戰術的速成學堂,為以後軍隊的發展奠基。

······

“報告!”

正在書房看書的韋珣被一聲報告打斷思緒,頭也不抬的說了一聲:“進。”

旁邊的副官上前接過檔案,大略看了之後道:“司令,之前從臺中港退兵的兩個師團現在出現在了新竹。”

“哦?”

韋珣示意副官把檔案拿過來,接過檔案仔細看了一下。之前日軍見到進攻無望,所以選擇退出港口,隨後義勇軍失去了日軍的訊息。韋珣還擔心日軍趁臺南沒有義勇軍精兵而趁機進攻,還命令部隊隨時準備增援臺南。沒想到日軍走海路果斷的退到了新竹。

思索一番,韋珣也算明白了日軍的想法。臺南之前被日軍勢如破竹的侵佔,但是因為要集結兵力進攻臺中,所以前腳剛佔領搜刮一番,後腳大部隊走了,留守部隊就會被當地民團鄉勇驅逐打殺。

在這一情況下,正面戰場本來就兵力不足,陷入人民戰爭的泥潭之中顯然是不可取的。而日軍退到新竹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澎湖島沒有足夠的資源維持日軍。以日軍的精打細算,顯然是打算就食於新竹臺北兩地,順帶著守住臺北這塊臺灣的膏腴之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