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遠東戰雲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老謝你帶著二十軍在牙山和燕岐之間的通道設伏,我帶著一個師假作兩個師的兵力,到時候如果日軍強行突破新昌,我們必然無法阻攔。”

“哈哈!”謝汝冀聞言笑道:“這樣日軍可就沒法跑了,包圍三個師團,可是不小的戰功,就這麼辦。”

“不過第八軍何軍長那邊還是要通知一下的,萬一日軍真的從新昌突破,到時候還得讓第八軍協助攔截敵人。”

兩人商定作戰計劃之後就開始著手準備,而在新昌西面,日軍也開始忙碌著準備渡河,看樣子是真的打算度過浮橋。

牙山戰場雙方相互較量著指揮官的智慧和謀略,鴨綠江畔則是每天炮火隆隆,尤其是日軍在義州的師團只有七個師團之後,復興軍的攻勢更加猛烈。

原來是五月26日吳祿貞下令調遣新編的第二十一軍朱培德部從遼源出發,走白山穿過山嶺襲擊中江郡。

不過這一路軍隊的威脅並不大,漫長的補給線和複雜的地形想要打到香山郡最少也要一個月,只要不打道香山郡,對於日軍的威脅不大。

不過乃木希典也沒有坐視第二十一軍縱橫朝鮮北部山區,從鴨綠江防線抽調一個師團的兵力星夜兼程,打算在龍林郡西北方向十公里設定阻敵陣地。

其目的就是防止第二十一軍南下進攻香山郡或者咸興,尤其是咸興,僅有一個師團駐守,從海參崴方向進攻的兩個師團已經攻陷了端川,正和咸興的日軍對峙。

漢城絕對不能失陷,這幾乎是朝鮮日軍指揮部的一致意見,如果仁川失陷,日軍的戰略活動空間就會被壓縮在朝鮮北部。

尤其是漢城,作為朝鮮國的首都,作為日本控制朝鮮半島的中心一旦漢城陷落,原本日本在朝鮮半島已經穩固的殖民統治就會出現動搖。

哪怕最後日軍戰勝華夏,以復興軍喜歡給朝鮮熱血青年發放武器的習慣,後患無窮。

上一次戰爭中,日軍面對沙俄的求援,並沒有出多少力,這一次因為朝鮮危局,日本也著急忙慌的希望沙俄可以在瀚海、伊犁、圖瓦地區發起對復興軍的進攻。

不過沙俄一直以物資和兵員沒有準備好,拖延著時間。

沙俄的心思日本人哪能不清楚,無非是希望朝鮮半島的日軍再吸引華夏的部分主力部隊。

雖然明面上兩家都是協約國的成員,但實際上法國和沙俄關係極好,近年來因為同盟國的原因,英國也在和沙俄緩和關係,但沙俄心裡真的看得起日本?

以鄰為壑的事情可不只是華夏才有,沙俄雖然在伊爾庫茨克、伊犁河谷、圖瓦盆地聚集了不少兵力,但只要沙俄主動發起進攻,華夏肯定要調集部隊和沙俄大戰一場。

現在按兵不動,除了真要囤積彈藥和運輸兵員之外,何嘗不是希望日本在朝鮮半島吸引更多的華夏陸軍精銳?

不過眼下日軍在朝鮮半島因為制海權的喪失,南朝鮮的富庶地帶已經被佔據,北朝鮮的主力大軍也有覆滅的風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迫於法國人和英國人的壓力,沙俄已經打算在伊犁河谷、圖瓦盆地向復興軍發起反擊。

而在鴨綠江畔的丹東,吳祿貞面對日軍依舊還有八個師團的主力絲毫不著急,只要南部的戰事順利,日軍十九個師團到時候就是盤中餐。

為了緩解日軍在朝鮮的危局,日本本土計劃從北海道向庫頁省發起登陸作戰,從庫頁島方面新開一條戰線,牽制華夏東北戰區的力量。

因為庫頁省和北海道極近,不論是漁船還是帆船都可以作為運力。華夏海軍為了壓制佐世保軍港的聯合艦隊,不可能再分兵過來阻止日軍的登陸。理論上日軍從北海道進攻庫頁島可以獲得一定優勢,庫頁島沒有兵工廠,復興軍獲得的補給最近的地點是在三江平原。

日軍這一次動用了六個師團,顯然是打算一口氣吃下庫頁省的兩個師並且佔據庫頁省。

秘密組織登陸作戰的日軍因為地處本土,復興根本沒有發覺。

在六月2日,日軍在稚內向庫頁省南部的阿尼瓦發起登陸作戰。

在庫頁島南部復興軍僅有一個師駐守,另一個師駐地在庫頁島中部的波羅奈斯克。

日軍先是在阿尼瓦試探登陸,被復興軍擊退之後,又在東部的長濱、薩爾薩科夫同時發起登陸,復興軍勢單力孤,只能退守薩哈拉林斯克城,依託這座庫頁島南部的重鎮防禦。

在收到日軍六個師團的兵力攻入庫頁島南部之後,華夏外交部立即照會日本駐華領事,表示兩國交戰不應該波及平民,雖然華夏、日本均未加入凡爾賽條約,但不傷及平民是雙方都應該遵守的法則;如果日本敢於傷害華夏在庫頁島的民眾,那麼華夏將會增兵朝鮮半島。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日本對庫頁省的華夏民眾採取過激行動,那麼朝鮮半島的日本僑民也會被復興軍以血還血。

日軍骨子裡是暴虐的、是殘暴的,可華夏如果再次增兵朝鮮半島,到時候朝鮮半島三十多萬的日軍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局勢會更加惡化,在朝鮮的僑民的安危也會受到威脅。

所以日軍的六個師團在登入庫頁島南部之後,“規矩”而“文明”,即便是強徵補給也是按照市場價付錢。

在庫頁省,華夏只有一條從南到北的鐵路,薩哈林斯克城作為南庫頁島的重要站點,早就被復興軍作為要塞來經營,目的就是為了防備被日軍突襲之後守住這裡。

在薩哈林斯克城,不僅周邊密佈各種碉堡,城中的建築全部都是混凝土建築,極為堅固。

目前駐守的部隊是第二軍的第三師,在防禦日軍登陸的時候損失接近一個團。要不是日軍多點登陸之後感覺情況不妙,師長華許果斷撤回薩哈林斯克,絕對會被日軍窮追猛打。

現在只有六個團的兵力(復興軍一個團1200人島一千三百人),另外三個團分別駐紮在北部幾個重要的地點,想要防守日軍的進攻,必須徵募當地的民兵。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