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領土交易-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906年十月,經過周密的佈置,華夏海軍啟航從洋浦出發前往非洲南部的好望角。

不過華夏海軍需要先護航兩個師的兵力前往波斯灣。

英國人對這次的領土交易和戰艦交易極為不滿,但奧斯曼和華夏已經簽訂了領土交易合同,科威特地區的英國殖民地想要擴張,那麼華夏將會在紅海和他們爭奪。

英國人自然不知道波斯灣蘊含的財富,而一個蘇美爾地區,哪怕是盛產糧食的蘇美爾地區也只是不錯的殖民地而已。

從上一次因為荷屬東印度殖民地的對抗之中,英國人雖然反對的態度極為明顯,但他們依舊沒有從布林戰爭的沉重代價中緩過勁來。

只要不直接挑釁英國,英國高層哪怕想要發動對華夏的戰爭,沒有民意支援下其規模也不會太大,這也是韋珣敢於瘋狂試探英國人底線的原因。

陸軍三十萬人規模的對抗英國人可以接受,超過這個閾值之後,以華夏的人口和工業,雙發要麼息兵罷戰,要麼就是呼朋喚友大打出手。

更多的情況是觸動海軍,不過華夏的九艘無畏艦實力也不弱,即便英國人在1906年擁有無畏艦十九艘,帶上日本也不過二十三艘。

想要取得穩勝,最少需要調集十二艘無畏艦和相當數量的戰列艦才能取得優勢。

這還只是紙面的優勢,英國人只要敢進攻,那麼九艘無畏艦最少會讓英國人損失五艘以上。

德國可不是吃幹飯的,如果英國人敢調集十二艘以上的無畏艦,德國的九艘無畏艦也會在北海走上一圈,即便不和英國人開戰,但英國本土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絕對不敢開戰的。

這一次華夏海軍艦隊分為兩撥,一邊是以太平洋艦隊為主的五艘無畏艦和八艘戰列艦以及輔助船隻。

另外一支艦隊以四艘無畏艦為主,停留在德屬西非的港口。

根據和德國的秘密協議,華夏購艦的時候額外支付四十萬英鎊(包含在購艦價格中)的價格僱傭德國將以巡航西非的名義將艦隊護航到德屬西非港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華夏則從南洋的巴達維亞港區出發,中途在義大利東非殖民地索馬利亞港口補給,隨後一路向西抵達西非和南洋艦隊會合。

現在索馬利亞以及完全被義大利納入殖民地,軍事港區也足以滿足三萬噸以下的戰艦維護。

基本上華夏海軍的主力全部出動,目的就是掩護這一次的領土交易和戰列艦交易順利完成,至於交易結束之後,奧斯曼如何善後可不管了。

現在的奧斯曼可謂後悔至極,當初興沖沖的以為不僅可以利用華夏牽制住英國人在波斯灣的擴張,保住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部分地區,還能獲得四艘戰列艦。

在華夏交付了現金和第一艘戰列艦之後,雙方正式簽訂了領土轉讓協定。不過考慮到還有三艘戰列艦有可能沒法交付的情況,土耳其人還提出如果戰列艦無法交付,到時候華夏會以等價的槍支彈藥或者現金支付。

其實也不怪他們著急忙慌的籤訂協議,奧斯曼只是單純的想要把科威特北部的蘇美爾地區和已經被切斷聯絡只有名義上屬於奧斯曼帝國的(沙烏地阿拉伯)東部地區交給華夏。

以夷制夷的想法,不管是從哪方面都挑不出毛病。

不過英國哪能坐視這樣的情況出現?

華夏這邊鐵了心要完成這次交易,並且有實力和英國人叫板,孱弱的奧斯曼可就倒了血黴了。

先是紅海東岸名義上的領土上各個部長的長老主動或者被迫的宣佈脫離奧斯曼的統治,成為了英國人的殖民地。

隨後是北非被英國支援的法國佔領,而以色列地區則被英國人報復性的奪佔。

這下子奧斯曼帝國真的就是騎虎難下,不繼續交易肯定會得罪華夏,三艘戰列艦拿不到手。繼續交易的話,以之前英的作為,肯定會再次奪取耶路撒冷北部的富庶地帶。

猶疑不定的奧斯曼雖然被當作殺雞駭猴的雞,但華夏沒有被嚇到,奧斯曼卻被嚇得不輕。

最後的結果是華夏的龐大艦隊在西非的德國港口不僅將艦隊補給和維護完畢,還多停留了半個月,奧斯曼卻遲遲沒有給出是否繼續交易的答覆。

駐奧公使張成麟天天往奧斯曼的宮廷和高官府邸跑,依舊沒有得到什麼有用的訊息。而艦隊方面也三天兩頭詢問接下來是否依舊進行計劃。

前前後後拖到了十二月,韋珣也被拖得沒耐心了。

特別是最近幾個月華夏海軍不在的情況下,日本的聯合艦隊總是在東海、黃海轉悠;華夏和德國的四艘無畏艦出售更是讓英國人的遠東艦隊和太平洋艦隊更是會合在馬六甲。

再拖延下去,日本人說不定就會動心思搞事情了。

東北戰區和西南戰區、南洋戰區、臺島戰區和東南戰區已經開始”秘密“動員預備役,除了因為英國和日軍的艦隊易動,也是作為海軍不能回來的後手。

華夏雖然不能算是騎虎南下,但也不得不做出殊死反抗的架勢。

一旦英國人出動艦隊對華夏海軍進行攔截並爆發海戰,那真的不是一次小小的摩擦。

那個時候標誌著英國人已經無法忍耐華夏海軍的擴張,無法忍耐華夏獲得殖民地。

雖然名義上是“秘密動員”預備役,實際情況卻是大張旗鼓的進行著,總參謀部更是宣佈:為了完善華夏的國防安全,將會在東北戰區和西南戰區進行軍事演習。

其中的含義再簡單不過了。

無非就是告訴英國人:你要是敢動我的海軍艦隊,那我必然會同時宣戰英國和日本,然後東北戰區進攻朝鮮半島,西南戰區將進攻英屬緬甸。

這一次華夏動員預備役六十萬人,正軌部隊四十萬人。對於長期的大規模戰爭來說不多,但是足夠保證華夏在開戰前的一個月之內的前期攻勢了。

而這個數量也只是和英國人挑明華夏強硬的態度,真正想要發動同時對抗英國和日本的戰爭,最少需要二百萬。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