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賜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雙兒,泡杯茶來。”

埋頭書案的韋珣抬頭對門外喊了一聲,不一會兒,趙莘泡了一壺茶水進來。

韋珣皺眉想說點啥,結果趙莘開口解釋道:“陛下,雙兒姑娘上個月嫁人了的。”

沒有說話,韋珣只是揮手讓趙莘出去。

上個月陳雙兒嫁給了結束絕密行動的謝益,兩人沒什麼感情,也沒什麼過多的交流,之所以結婚也是陳秋怡的主意。

首先陳雙兒是待在韋珣身邊五年多的人,知道很多的機密,輕易嫁給其他人說不定會有什麼後患。其次是陳雙兒轉眼就從十四五歲的小丫鬟長成一個二十歲的“老”姑娘,再不嫁人恐怕到時候恐怕這輩子就很難嫁出去了。

因為韋珣年富力強,而陳雙兒又是親近人,再過兩年身份會極為尷尬,難免到時候遭人說一些閒話。

就比如有韋氏的宗族長輩勸說陳秋怡,讓韋珣選秀女選妃,或者非議陳秋怡善妒,不讓韋珣納妾選妃。

然而者並不是陳秋怡不讓選,而是韋珣對只看外貌或者只是聽說哪家的女子秀外慧中什麼的就選秀女很不感冒。

德國那邊因為目前路易絲公主年紀還小,直接宣佈訂婚的話也容易引起英法的警惕,需要再等上兩三年,也算是為華夏埋頭發展拖延時間。

只是這樣一來,陳秋怡一旦懷有身孕,韋珣的個人生理問題都是次要的,陳秋怡就要經常被“規勸”了。

雖然陳秋怡沒有找韋珣哭鬧,也沒有說一個字,但不代表韋珣不知道啊。

隨著身孕到了第三個月,夫妻生活停止之後,陳秋怡就和韋珣鄭重的說了選妃的事情,也說了對陳雙兒的安排。

他知道這一次躲不過去,因為這是身份地位決定的,並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韋珣對陳秋怡安排陳雙兒和謝益結婚的事情十分支援的,他又不是色中惡鬼,長得不錯就納為後宮。

謝益是韋珣的前任衛隊長,論忠誠度論人品性格都是上上之選,並且他也知曉不少的秘密。賜婚兩人不僅可以保證秘密不被洩露,也能犒賞這兩年辛苦在全世界各地操勞的謝益。

作為開國皇帝,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後代子孫的榜樣,如果他在這方面把持不住,難免後來人會做出什麼荒唐事情。

關於選妃,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不少。

首先是貴妃的宗族親屬在軍政工商幾方面的勢力不能太大,否則借勢上位或者後宮內鬥從而變成國家高層的對抗;其次是選擇的地方也要考慮,否則選了北方的不選南方的,選了東南的不選華中的不選東北的也會影響華夏內部軍政高層出現的各個山頭。

最後就是貴妃的個人性格了。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一個平日裡看起來端莊嫻淑的佳人,說不定進入後宮之後就會主動或者被迫的成為各方勢力拉攏的物件。

尤其是誕下子嗣的貴妃,說不定到時候華夏皇室的後宮就會因為一個皇帝的繼承權鬧得烏煙瘴氣,更甚者甚至出現謀害繼承人的事情。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也是韋珣遲遲不選貴妃的原因所在,他又不是其他小說中的主角,只要貌美可人,那肯定要想方設法的收入後宮。

又不是異能或者魔幻世界,人總有精力不濟的時候。選幾十個嬪妃充實後宮,最後一年寵幸個十次八次的,於韋珣個人而言沒有什麼意義。

後世那麼多的宮鬥劇證明一個事情:後宮太多並且一堆女人閒著,那時候肯定會出事,還是那種死人的大事情;有子嗣的需要擔心子嗣安全,沒子嗣的嫉妒有子嗣的;嬪妃想要上位做貴妃,貴妃想要上位做皇后;太子擔心自己會被廢黷,庶出想要做太子。

林林總總雖然就這幾種情況,但危害太大了。

有人這時候肯定會噴了,當初為嘛要將國家的體制定為君主立憲制度?民主共和不好嗎?

對此韋珣只能兩個字:呵呵。

皿煮共和真有那麼好?另一個時空出現的軍閥混戰除了因為是列強在背後支援,難道就沒有野心家想要獲得權柄的原因?

李烈鈞、許崇智、宋教仁等哪個不是因為政治鬥爭死了的?

人家國外玩這套是有民意基礎,政治鬥爭也大都不波及人身安全。

而華夏自古以來政治鬥爭鮮有不死人的。

即便遵守了這些規則又如何?網羅編造對手罪名,打擊山頭中的骨幹力量那都是常規操作。

並且當初華夏統一華夏核心地帶,突然從帝制變成皿煮共和,根本沒有群眾基礎可言!

升斗小民可不知道什麼叫做皿煮共和,兩千多年來皇帝二字深入到所有階層之中,即便是南洋的華僑或者閩越一帶部分接受了西式皿煮共和的進步分子,他們對於皿煮共和二字也只是知曉而已。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有爭鬥的地方就有江湖,並不是韋珣不做皇帝就能杜絕的。

最少做了皇帝之後,他可以利用威望大權獨攬,依靠來自後世的知識抓住殖民地主義的大時代的尾巴,好好為華夏謀求領土、資源,謀求強盛的根基。

想要實現民族和國家的偉大復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即便韋珣都沒有把握在自己死前完成。

但這不妨礙他利用先知先覺為國家和民族謀奪一片大大的江山,不妨礙他為華夏的強盛奠定基礎。

如果不施行帝制,韋珣估計現在別說第二個五年計劃正在實施,“治水”計劃已經籌備款項,更沒有龐大的世界第五海軍艦隊,幾大工業園區和經濟區恐怕恐怕能成一個都是慶幸了。

因為那個時候韋珣天天都要和各部門的頭頭腦腦商量各種計劃施行施行多大規模,籌備多少費用,哪些人去執行;擴編陸軍和海軍也要天天和民政部門打交道,在國家百廢俱興的時候能允許你一個軍隊總司令搞一言堂然後擱置國家發展大搞軍隊?

他們可不知道未來的世界局勢,等到瓜分的盛宴開席,等到客人們為了餐盤中的美食撕打,華夏想要下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