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瑣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韋珣的心裡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至上。

軍隊在南洋辛辛苦苦為民族開闢生存空間,這些不事生產的滿清遺臣或者酸到骨子裡的腐儒最讓他惱火和氣憤。

還有那些鼓吹國外制度優越的“恭之”,要說沒有荷蘭英法白頭鷹和日本出錢支援,韋珣打死都不信的。

不過···

直接打壓肯定是不行的,因為這樣做會讓全天下的知識分子都以為是在打壓異己,最後成為復興黨的一言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韋珣想到這裡心中暗道:“那就只有換個法子好好的收拾收拾他們了!”

“特令:由民政部組建華夏新聞出版總署,管控國內報紙、書籍之出版稽核,對虛無誹謗、偽造謠言、煽動暴力、黃、賭、毒、分離主義等內容進行杜絕。”

“密令:由皇室衛隊總長謝益任國家安全局局長,組建國家安全局,對國內有礙國家安全及正常發展之行為進行嚴加查探。”

書籍出版在之前復興黨只是要求出版內容要交審批,對於報紙這樣的期刊則放任,只有接到舉報和情節嚴重的才做處理。

這一次命令成立新聞出版總署,對輿論和新聞、書籍進行管控,除了要打壓一下這群吃飽了沒事幹的知識分子,更多的是為以後的國內輿論進行主導。

現在他們能抹黑軍隊貢獻,誣衊韋珣和一干領導人對於發展華夏領土、擴張華夏民族生存空間,以後他們說不準幹出更大的事情。

而國家安全局則是早就在韋珣計劃中。

謝益在絕密的偽紗行動中表現極佳,很多韋珣沒有想到的辦法都被他想出來並執行了。這一次籌備國家安全局,不僅是籌功犒賞,更是想借用謝益的能力來組建初期的國家安全情報處。

現在華夏的情報部門只有兩個。一個是針對外國的“總參謀部軍事情報統計調查局”,主要是利用外交使館和華商身份以及培訓的外籍孤兒,目的是獲得軍事情報和科研情報。

另外一個是“皇室特命黨務調查科”,歸皇室管轄但主要的工作物件是復興黨,這是皇室掌握復興黨動向的情報部門,主要是針對復興黨黨內可能出現的反對皇室、投敵、出賣國家情報等行為。

“政治是骯髒且黑暗的。”

這句話韋珣忘記是誰說的,但是他臺島起家一直到現在的華夏皇帝,參與和見識了不少政治中的黑暗。有些是他主動並策劃的,有些是針對他的,有些則是他手下的眼線秘密上報他卻作壁上觀的。

****是華夏的國家核心政策,韋珣不可能完全信任這個唯一的執政黨。如副省長一級要升任省長或者復興黨內部高層的變動,都是需要上交韋珣稽核,同意之後才能施行的。

這一次籌備國家安全局,就是為了填補情報部門在國內民間的情報空缺,打擊民間的“恭之”、管控“某些二”輿論和對某些大型資本外流進行處理。

等到這個檔案寫完,韋珣長長舒了一口氣。回國整整一週時間,韋珣都在辦公室處理事情,連家中都沒有回。

堆積了八個多月的事情真的不少,尤其是不少緊急的事情都是密碼電報直接處理的,現在這些都不著急一時半會兒。

“趙莘。”韋珣喝完杯中的茶水對門外喊道。

趙莘快步走進來敬禮等待指示:“陛下!”

“備車,回元山。”

韋珣說完開始整理書桌上面的檔案,按照級別和部門放在桌子上。警衛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不得到韋珣的書桌周圍五米內,這個命令是韋珣辦公司的第一條。

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警衛被政治鬥爭滲透,出現各種後果嚴重的事情。

一般韋珣審閱完畢的檔案,會通知下面的民政部和總參謀部安排的人員,在皇室衛隊的監督下將檔案運送到總參謀部和民政部。

而皇室衛隊,都是皇室收養的孤兒,忠誠度絕對可靠。

從燕京到元山,車程近四十分鍾,並且因為返程的路線隨時會變化,所以花費的時間一般都在一小時左右,所以韋珣在車上閉目養神。

隨著時間來到1906年,他的工作時間越來越多,再也沒有了之前的悠閒勁,更沒有之前可以隔三岔五的帶著陳秋怡到處觀賞風景的閒暇時間。

因為很快各種國際大事件就會在1907年之後接踵而至,不論是同盟國操控南美擴大勢力範圍還是在1908年奧匈會吞併波黑,都是兩大陣營對抗加劇的徵兆。

華夏國內也不平靜,不論是臺島新竹在1904年發生的六級多地震致使民眾損失慘重還是1906年雨季發生洪水,都是對復興黨和復興軍的能力的極大考驗。

尤其是自從五月起,長江中下游陰雨連綿,湘省各地堤岸有潰決徵兆。

為了避免堤岸崩潰後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從五月開始復興軍就調集了湘省鄂省各地的武裝部門開始抗洪,復興黨也組織民眾撤離可能受到波及的災區。

可即便是這樣,依舊有近萬人受傷,40多萬人受洪災影響。

哪怕是韋珣在閉目養神,依舊對於抗洪抗旱的事情放不下心。

現在想要進行大規模的河道疏浚和堤岸加固,人力方面可以發動群眾,只是耗費的金錢卻讓復興黨沒有辦法。

因為財政主要的支出都是用在了軍事、軍工、商貿、交通、教育上面,想要獲得最少十億的河道疏浚和堤岸加固資金,只能籌款以及釋出國債。

華夏三大河流中的長江和黃河因為常年沒有疏浚,爆發洪災的可能性極大。如果不趁著這幾年國家有精力可以治理這些,下一次有精力恐怕要等到一戰結束。

想到這裡,韋珣從車後座拿出檔案包開始緩緩書寫關於如何治理長江黃河的計劃。

只是他寫的不是具體的計劃,而是在構想如何籌備錢款物資。誰叫他對於這方面不是很瞭解呢,不過現在他的身份是皇帝,這樣的事情他只需要提出要求然後拿出大致方案就可以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