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退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英國現在騎虎難下,國內戰爭支援度極低讓執政黨不得不等待局勢變動才做出決定。

華夏這一次吃定了荷蘭,結果就形成這樣尷尬的局面。

徐錫麟在來時就和外交部商議過,這一次談判做出讓步,也是華夏最後的讓步。雖然在這樣僵持的談判局面中先行退讓會弱了勢頭,但英國人的面子真的要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華夏是秘密加入的同盟國,協議中並沒有條約規定在華夏受到攻擊的時候同盟國會參戰,只能是華夏在與他國(同盟國)交戰之後才能正式申請加入同盟國。

同盟國陣營是否會拒絕那就是兩說的事情。畢竟如果戰爭處於劣勢,為了減少協約國在歐洲給予的壓力,讓華夏因為東印度群島問題和英國、日本單獨作戰更符合他們的利益。

這並不是華夏的外交官員的失職,而是為延後參戰時間做出的妥協。

華夏不想在工業實力沒有形成體系和規模的時候加入戰爭,同盟國也不是傻子,自然也不希望為了華夏捲入戰爭。

歸根結底都是利益,國家利益才是外交的目的。

而這次華夏做出退讓,已經和同盟國溝通過。同盟國的目的是加劇華夏和協約國的對抗,最好是無法轉投對方的那種深仇大恨,所以對於華夏的退讓沒有表示支援或者反對。

因為荷蘭已經在之前英國和日本加入協約國之後就宣佈中立,同盟國完全不擔心荷蘭加入協約國。而華夏獲得東印度群島的殖民地,在戰爭開始之後完全可以威脅英國的馬六甲和澳洲的安全,英國人依舊會和華夏交惡。

在各國利益的糾葛下,哪怕荷蘭人態度強硬,但在他們自身不派兵到南洋和復興軍作戰的情況下,根本無法扭轉停火協議的簽署。

與其說是華夏和荷蘭人的停火協議,不如說是華夏和英國、日本三國之間減少摩擦避免戰爭的默契。

停止協議簽訂之後,薩道義拿出雪茄,不過他沒有點燃,只是拿在手上。

“很好。先生們,我們已經獲得了一個新的進展。”他將雪茄盒放在手邊,再次看向徐錫麟說道:“徐,華夏保護東印度群島僑民的心情我代表英國表示理解。不過······”

“華夏現在更需要和平的發展國家,一下子獲得那麼多的島嶼,想必會極大的拖延國家的發展吧?”

英日和華夏都不希望交戰,在雙方都有默契之後,薩道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訴徐錫麟,華夏的胃口太大了。

徐錫麟禮貌的微微一笑,然後答道:“華夏幾千年以來都有廣闊的疆域,我們有豐富的治理領土的經驗,感謝薩道義閣下的好意提醒。”

以標準的外交辭令回答了薩道義之後,徐錫麟說道:“目前華夏主要居住的島嶼在爪哇島、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和蘇門答臘。”

“如果荷蘭願意將除蘇門答臘島、蘇門答臘東面和西面的諸島之外的其他島嶼出售給華夏,那麼華夏願意和荷蘭達成和平,並且從蘇門答臘撤出僑民。”

這個退讓是給英國面子,給英國和日本的聯軍艦隊面子。

蘇門答臘和對面的馬來西亞都扼守馬六甲海峽這個東西方海路往來的主要航道,華夏不謀求蘇門答臘周邊,就是告訴英國人華夏無意與其對抗,對於馬六甲海峽沒有圖謀的想法。

這個退讓,很可能讓英國人覺得華夏底氣不足,到時候可能會將亞洲的艦隊集結起來步步緊逼,依舊有可能走向戰爭。

薩道義聽到徐錫麟的話心中不由一喜,僵持不下的局勢終於出現了變動。而且華夏先是表示不願意和英國人對抗,現在又表示華夏無意馬六甲海峽。

他看了一眼荷蘭的公使馬爾科,不過並沒有說話,其他公使也看了過來。

這讓馬爾科感受到極大的壓力,不是因為這些人的視線,而是談判的形勢開始對荷蘭不利。

這次談判中,英國、日本、華夏三個可能發生戰爭的國家都達成了減少摩擦的默契。華夏拿出這個條件後英國人極大的可能無意繼續這場對抗。

雖然這場對抗中華夏前期絲毫不給英國面子,但在英國本土艦隊到來之後退讓,照顧了英國紳士的面子。

這場對抗英國人的主要目的就是馬六甲海峽和亞洲的安全,在華夏幾乎就差說就是要從荷蘭手中獲得東印度群島的情況下,斡旋雙方,讓這場戰爭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英國不可能在陸地上進攻華夏,而華夏最近三個月多次在滇省西南演練部隊。這明擺著就是告訴英國人:華夏必須要在東印度群島獲得殖民地,為此華夏寧願真正的和英國人開戰。

在華夏陸軍強勢的情況下,英國人雖然從印度殖民地調遣大量兵力在緬北構築防線,但能否抵達還是另外一回事。

馬爾科深吸一口氣說道:“關於此事我無權做出決定。在此我代表荷蘭要求暫時修會。”

雖然表情上沒有什麼波動,但語氣中的頹然所有人都感受到了。

這就是在大國對抗中小國的悲哀,在關係到大國本身的利益的情況下,他們的想法和謀求的利益都是可以無視的,他們的一切都是可以犧牲的。

荷蘭代表要求修會,理由也合情合理,所以這次談判到此就暫時告一段落。

華夏藏區。

復興軍在曲同豐的率領下和當地反抗武裝交戰六次,死傷慘重全無還手之力的貴族和僧侶集團不得不撤退到昌都和玉樹。

徹底蕩平了藏區僧侶和貴族勢力之後,復興軍主力部隊直指那曲和昌都,總參謀部又下令羅澄勳部入果洛地區清剿殘餘勢力穩定地方。

復興軍一反常態的追擊,讓反抗集團猝不及防,還未交戰就逃往西面的那曲。

之所以會如此,蓋因曲同豐部都是川北民眾,已經徹底習慣了在藏區高原作戰。加上天氣轉暖,比之前的風雪交加的時候好太多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