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實力是決定一切的根本-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既然閣下說道貿易自由,貿易是供需關係決定的,華夏認為不需要白頭鷹的商品是華夏的自由,封鎖白頭鷹的商品在華夏市場流通也是華夏的自由。”

耿毅的話把白頭鷹記者憋得滿臉通紅,之後耿毅又回答了一些其他問題就結束了問答環節。

在總參謀部坐鎮的韋珣看著例行發佈會的報告,心中默默的給耿毅點了個贊。

從1901年年末起,華夏對白頭鷹進行單方面貿易封鎖,這讓韋珣感覺十分的舒暢。

要知道在他沒有穿越的時空,就因為白頭鷹掌握了某些關鍵性的技術,掌握了世界霸權,動輒對華夏進行經濟或者外交或者貿易上面的制裁。

對此作為一個資深憤青的他可謂是滿腔憤怒,只是當時他沒有能力。

而這個時空卻完全不一樣了。華夏並不一定需要白頭鷹的產品,反倒是工業蓬勃發展的白頭鷹迫切需要一個龐大的市場來幫它消化過剩的產能。

現在的白頭鷹的產品可不是後世那般,產品只能算是不錯,與它競爭的國家如法國、奧匈帝國、德國都有差不多的同類產品。

單方面封鎖白頭鷹產品進入華夏市場,其中原因諸多,獲得的短期長期好處壞處也是極多。

原因一,封鎖白頭鷹產品會加劇其國內的產能過剩,金融危機會提前爆發、

原因二,華夏需要發展自己的民營輕工業。遍觀列強,除了沙俄和日本因為戰爭關係,停戰之後沒有進行正式貿易洽談,對於兩國的產品也以敵國產品來鼓動民眾抵制。

但是這兩國工業弱國讓出的市場並不足以給華夏輕工業提供足夠的市場份額。作為佔據大量市場份額的白頭鷹自然就被韋珣盯上了。

“排華法案”就是一個極好的單方面封鎖貿易的正當理由,白頭鷹因為想要獲得國家主體人口——白人的支援,肯定不會撤銷“排華法案”。

至於其他國家在華夏的輕工業市場份額,雖然現在依舊佔據極大的比重。可韋珣知曉未來的歐洲必然會爆發大戰,到時候工業產能都以服務戰爭為目的,市場份額自然回空出來。

憑藉白頭鷹、日本和沙俄讓出的市場份額,足夠華夏的輕工業前期的發展。等到歐洲大戰爆發,那麼剩下的份額必定會被華夏的民間資本瓜分。

就算華夏的民間資本對於新興的輕工業不瞭解、不信任,但是眼見著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賺的盆滿缽滿,能不心動下場?

原因三,就是韋珣心中的憤青心理,報復白頭鷹是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分時間的。

單方面貿易封鎖,必然有好處也有壞處。

最大的壞處就是華夏失去了一個可以訂購無畏戰艦的渠道,這也是德國和華夏哪怕在海軍上面滿懷雄心壯志,依舊因為德國的造船廠的製造能力限制,哪怕是可以建造的船塢全部滿負荷建造,依舊不如協約國。

如果不封鎖和白頭鷹的貿易,訂購無畏戰艦什麼的,只要捨得花錢,白頭鷹肯定會願意賣。

至於廉價的工業產品,這個雖然在短期內會讓國民得到實惠。但是長遠看來必定會打擊華夏的民營輕工業的發展。“造不如買”的危害他可不是第一次見識到。

好處也有,比如依靠市場來增加同盟國三人眾的好感。市場空出來給了奧匈帝國和德國、意呆利,他們獲得資金之後國力增強必定會讓戰爭更加激烈和慘重,雖然這點市場讓他們賺的錢不一定會太多。

但多幾千挺機槍、多幾百門火炮或者多一些炮彈子彈,那都能讓歐洲人多死一些來著。

華夏如今初步崛起,可在這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時代,常規武器的戰鬥華夏並不畏懼。

華夏有這個實力和底氣站在列強面前,直視他們的眼睛發出自己的聲音。

一個國家想要獲得發展,想要獲得和平,想要獲得尊嚴和平等,必然需要強大的實力。

實力是決定一切的根本條件!

不論是軟實力方面的科研成果、人才儲備、教育/識字率,還是硬實力方面的軍事、工業、人口、資源,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

同盟國為什麼以德國為核心?因為奧匈帝國和意呆利想要在巴爾幹和非洲擴張殖民地,想要應對沙俄的軍事壓力,應對英法明裡暗裡的阻撓,必須依靠綜合實力最強的“盟主”德國。

沙俄為什麼極為依靠法國的資金?即便是沙俄是歐洲擁有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薄弱的工業實力和脆弱的經濟以及腐朽的體制,他們不依靠法國就會走向財政破產,發展無從談起。

英國人為什麼在全世界擁有殖民地?依舊是實力問題!哪怕是英國人沒有如法國和德國那麼多的人口,強大的海軍足以在大多數時候保證他們的“日不落帝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華夏想要發展,各方面都要想方設法用盡一切手段進行趕超。

如今華夏的海軍實力已經是位列世界第五的海軍強國,戰爭潛力第一、實際戰鬥力第五的陸軍(他國看來次於德法俄英),世界第三領土廣袤、資源豐富、人力充沛、國家凝聚力與日俱增。

唯一的短板就是在工業實力和軟實力,這方面韋珣依靠對德國的貿易優惠政策,國家關係極為和睦,獲得了各種軍用民用的技術支持,並且正在藉助德國的師資力量培養華夏的教育力量和初期的科研人員。

工業方面,輕工業只能算是比肩日本和俄國。但是在重工業的規模方面,華夏位列英法德美之下。

按照韋珣的估計,在1910年,華夏最少擁有九艘無畏艦,奧匈最少擁有四艘,德國最少擁有十八艘。到時候依靠著新銳無畏艦的強大戰鬥力,面對初代戰列艦和部分戰列艦老舊無用的協約國,德國肯定不會像另外一個時空的海戰那樣打得縮手縮腳。

至於意呆利,鬼知道在華夏加入同盟國之後還會不會做二五仔,畢竟看起來同盟國陣營勝算不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