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大典一(求銀票求打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華夏將於1902年三月11日建國!這個訊息正式傳出來之後,東北各省南方各省都沸騰了,久在復興黨的治下的他們深切的感受到新政權是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的,是有能力保護這個國家的,跟著新政權他們會吃飽穿暖。

各地的報紙都在頭版頭條為新華夏的建立大書特書,報童揮舞著報紙幾步之間就能售賣一空;茶館酒樓、街坊田野,都在議論著這一次建國會是何等光景。

原本計劃是定在十月或者十一月的,但是總參謀部告訴韋珣:哪怕是十一月,復興軍也才初步接收到在德國訂購的榴彈炮。

除此之外,因為軍用卡車因為產能不足,想要擁有六百輛軍用卡車和其他卡車,最少也得二月才能生產完畢。

在經過軍方和復興黨討論之後,將日期放在了來年的三月初二,正好是二月初二——龍抬頭。不論是時間還是寓意上,都是一個極佳的選擇。

雖然對於十月國慶這個特殊的日子有別樣的感情,韋珣還是同意了將開國日期定在了二月初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關於軍用卡車,是因為1901年七月的時候,華夏的柴油發動機技術取得突破,一臺六缸柴油發動機**能達到90匹**,載重久八噸。

在聽到這個報告之後,正在想著怎麼才能把開國大典的閱兵場面搞得大氣磅礴的韋珣參考後世的軍用卡車,設計了一個極其大氣的外形,主要用途是運載士兵和運載大炮。

軍用汽車採用的是克虜伯裝甲,可以擋住步槍子彈,只是因為發動機體型有點大,個頭比之後世的重型卡車還要差不多。運載203毫米榴彈炮的更是擁有多達12個輪子。

軍用卡車分四個型號:燃油運載卡車、中型火炮拖掛卡車、重型榴彈炮運載火車、物資/兵員運載卡車。

除了軍用卡車之外,還特意訂購了九十五輛吉普車用於閱兵典禮上搭乘領導人和外賓檢閱部隊。

因為生產技術問題,這次為了閱兵典禮訂購的卡車除了大氣和厚實之外,還有一個特點——“貴”。

近七百輛汽車卡車總共花費了近800萬華元,平均每輛近一萬一千五佰華元。

這是華夏第一次閱兵,也是近代歷史上東亞第一個閱兵的國家。首先在格局和氣勢上一定不能弱於法國搞了近幾十年的閱兵,其次規模也要考慮。

按照總參謀擬定的規模,三個騎兵團,三個重灌步兵團,三個輕裝步兵團,機械化步兵師一個,機械化炮兵師一個,一個民兵武裝團,一個武裝警嚓團,動用陸軍總人數近四萬人。

除了近四萬人的陸軍,海軍的九艘戰列艦,七艘重型巡洋艦和十六艘輕型巡洋艦也全部出動。閱兵總記兵力有五萬五千人。

經過總參謀部精挑細選,參演的軍隊也全部集結在滄州抓緊時間訓練。機械化的炮兵師和步兵師因為沒有足夠的汽車,都是輪流訓練。

隨著時間距離開國大典越來越近,陳秋怡也在年關的時候為韋珣誕下子嗣,一個體重七斤的大胖小子。

韋珣本來在陳秋怡懷孕的時候想著生男生女都一樣,但是臨近開國大典,陳秋怡誕下一個男嬰,不論怎麼說都是喜上加囍的事情。

不過因為建國的事宜比較繁瑣,他不得不從十二月就前往北平。陳秋怡生孩子之前又因為身孕不便乘船,所以聽到子嗣誕生也只是拍一封電報到廣州給這個長子起名:韋開,意為開闢未來之意。

此時的復興黨、總參謀等中怏機構都搬遷到了燕京。因為韋珣打算將紫禁城封禁作為以後的旅遊區,考慮到皇室顏面,最後韋珣挑選半天把住所定在了景山。

這個景山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是說起景山的另外一個名字“煤山”很多人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明思帝崇禎(朱由檢)就是在景山東麓一株老槐樹上自縊而死的,韋珣選擇這裡很多人都覺得有些忌諱,向他提意見說滿清那麼多親王府,選哪個都可以。

可都被韋珣言辭拒絕了,他定在景山居住的原因就是想讓後代記住明朝敗亡的教訓,警醒他們別忘記有個同行死在景山上。

不過考慮到景山是滿清起的名字,他將景山改名為元山。

三月11日,韋珣和抱著韋開的陳秋怡還有父母登上專車趕往承天門廣場。陳秋怡是秘密乘坐輕型巡洋艦到的北平,到達的時候已經是三月5日。

原本偏瘦弱的陳秋怡因為身孕養胎和坐月子,現在變得豐盈了不少。

見陳秋怡眉頭微蹙,於是握了握她的手說得:“忍忍,一會兒就到了。”

“只是些許不適。”

陳秋怡見他握著自己的手,輕輕的靠在肩頭回應道。

到了承天門內,雙兒和幾個女子在一個老學究的指示下幫幾人整理衣著。幾套服飾都是韋珣參考後世他看的《大秦帝國》系列的秦國王室服飾。

主色調以黑底修飾黃色雲紋,交叉領、袖口、束腰都繡紅色紋路。整個服飾只是第一眼就給人一種莊重肅穆和大氣磅礴。

只是穿戴繁瑣且不太便於行動,整套裝束近三斤,韋珣打算以後除非是開國大典這樣的慶典,都不穿這種正裝了。

以前看著這樣的衣服感覺很好,真穿上感覺還不如軍裝舒服。不過這樣的場合他作為領袖必須穿戴正式服飾,這樣才能彰顯文化。

正了正冠冕,他甩了甩袖子,轉了一圈向父母和陳秋怡問道:“怎麼樣?”

父母含笑看著,點頭,陳秋怡則走上來幫他矯正冠冕。

這個冠冕可有不少講究。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鷩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

這次他戴的是12旒袞冕,等建國之後的三月初三,他還要穿著這個打扮到天壇祭祀上天並且正式稱帝。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