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建國-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武漢、南京、北平是最佳的選擇。

武漢是九省通衢,地處華夏腹心區域,又有長江溝通東面的長三角經濟區,又地處平原地帶,定都此處大舉發展可謂不二的選擇,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文化底蘊了。

南京也不差,以南京、滬城、杭州、揚州、蘇州打造華夏第一經濟圈,發展前景和潛力可謂是最大,文化底蘊也有,六朝古都,蘇杭盛景;缺點就有點致命了,定都南京的都比較短命,對於知道韋珣要稱帝的他們來說,肯定是不希望如此。

北平可以說是支援度最高的首都,地處渤海灣,安全不用擔心,又可以促進大移民中的東北發展,文化上亦是底蘊深厚,富麗堂皇的紫禁城也是全球最大的古代建築群。

已經在建設的鞍本工業中心和京津唐工業中心,除此之外還有未來的魯省、晉省也會建立工業中心;除了經濟考量,定都北京也能穩固華夏對東北、外蒙的掌控。

經過激烈的討論和一輪投票之後,獨留下武漢和北平兩個城市角逐首都。

韋珣可是來自後世的人,對於北平有特殊的情感,加之在超級武器出現之後,都城靠近沿海會成為敵人主要針對的目標。

敲了敲桌子,韋珣笑著說道:“不用議了。定在廊坊吧,把廊坊、北平和天津合併為首都。”

見到他們都是一臉疑惑,韋珣說道:“北平城內諸多建築都是我們華夏的文化瑰寶,可正式因為北平城的富麗堂皇,也容易消除我們後代的志氣。另外就是北平西面和北面都是山嶺,若是發展個百年,很容易對首都的發展造成掣肘;最後我們未來如果在北平城內擴建新式建築,必然會推翻以往的建築,那些東西修建需要的花費可是不小的。”

“將我們的中怏辦公機構置於廊坊,改稱燕京,北平則作為旅遊和教育區域,東面的唐山為工業區域,南部的天津為貿易區域。”

後世北京因為發展問題受到的困擾,廊坊夾在中間也是地位尷尬。如果按照韋珣的規劃來,北平城內的古建築不會因為新式建築的修建而拆除,旅遊業也能在未來國家強盛的時候增強經濟的發展。

這個建議別出心裁,但是細想之下合情合理。現在各國都在建設具備科技感的高樓大廈來彰顯國家實力,哪怕是定都北平了也要拆除部分來騰出地方建設新式建築。

把小縣城廊坊改為燕京,處於京津唐偏中心地帶的廊坊興建,既可以減少對於北平城內的破壞,還可以將三地中間的大片土地利用起來,促進周邊發展。

眾人一致贊同下,首都也確定下來。

之後的國號議定倒是極快,因為備選的名字只有兩個。一個是華夏,另外一個是中華;兩個名字都能鮮明的代表這個擁有五千多年歷史和傳承五千多年的文明。

只是因為另一個時空的袁大頭用過中華帝國,並且極為短命。這些人都不知道,可韋珣知道,最後作為準皇帝的韋珣決定使用華夏國作為稱呼。

雖然在議定華夏作為國號後大家都認為應該將正式稱謂定為“華夏帝國”,這樣顯得大氣一些。韋珣自然知道他們的意思,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除了國號,還有各國的未來外交過程中的翻譯用詞。“a”一詞在英語中是瓷器,也是華夏,但是在梵語(鬼知道他們有多少種語言)中這一詞稱是“支哪”,之後被各國音譯為“支哪”。

而目前“支哪”是日本對於華夏的蔑稱,後世中亦是沿用蔑稱之意。

“支哪”這個詞給華夏帶來的不僅是屈辱,更是蔑視。韋珣在德法遊學的時候,大部分人稱他為“清國人”,少部分充滿蔑視和詆譭的稱他為“支哪人”

所以韋珣表情嚴肅的表達了“支哪”和“a”的聯絡,要求自建國之後對外的稱謂為華夏。建國之後,在和他國建交的時候必須要求對方以“HuaXia”或者“HX”來代表華夏,譯文、官方文字也必須如此。

現在華夏和列強也就德國和奧匈關係好,這點要求他們自然不會拒絕。其他國家真正想要建交也不會因為規定用詞上糾結,其他列強建交不建交沒有關係。

等一戰結束之後世界格局大洗牌,華夏作為無法忽視的強大國家,又擁有龐大的市場和人口。那個時候建交可就是必然的了,區區一個規定用詞,又不涉及半分便宜,誰會在意。

之後的第三個議題說是議定國體,實則是正式確定韋珣的地位,確定虛君實相的政體。

“我國之歷史上溯五千年,再觀西方之貴族王朝,沒有一家一姓可以確保君主永遠英明。哪怕連續出現多個明軍,可在之後遇到一個昏君也會致使國家衰敗。”

韋珣俯身將雙手撐在主坐前的桌子上,掃視了重人說道:“時代在變,制度也在變,我們華夏自古以來都是皇帝掌握國家大權,這是極為不妥的。”

“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確保皇帝在繼位之後是昏君還是明君,沒有辦法確定這個皇帝是否會因為個人好惡來決定國事,沒有辦法確保這個皇帝會不會因為佞臣龐臣而被矇蔽。”

“所以,學習西方國家的虛君實相制度是必然的。君權需要削弱,這個事情你們心裡肯定有想過,只是不敢說而已。”

見到眾人都露出緊張的神色,韋珣笑道:“別緊張,削弱君權不僅能確保以內閣不過多的受到皇權的干涉,亦能確保國家按照計劃穩定的發展。”

“在我看來,我們華夏的皇帝都是死在任上,年老昏聵的不是一個兩個。所以自我起,皇帝在位超過六十五歲就宣佈退位,由皇室選出繼任者。我更希望皇帝只是皇室的代表人,只是皇室的領袖人物,對於國家的內政、軍事、經濟等都不能過多干涉。”

“這些我要求你們明文寫在憲法上。皇室只是因為我一人之功績而蔭澤子孫,他們只是獲得了一個皇室成員的身份。比起以後因為一個混賬子孫做皇帝,毀了華夏的大好基業,我更希望將大權交給內閣,保證江山永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