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官費留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初奪下臺島之後,韋珣透過在德國的人脈購買戰艦的同時也組織了一批官費留德的青少年,第一批只有一百四十多人,學習的內容大都是機械、物理、化學方面華夏急需的。之後每年都挑選優秀的青少年官費留德。

1901年三月21日,三月三,上巳節。過完年的韋珣在澳門的港區,這一次又要送走三百二十多名在工科有天賦和興趣的青少年。

比起之前只能從閩粵臺三地挑選青少年,這一次數量比之前每次少則五六十人,多也不過一百三四十人要好上很多。

他們大的只有十三四歲,小的才十一歲,都是復興黨在各郡的在讀學童中挑選的。

復興黨掌控地方之後,對私塾、滿清的學府、公辦學堂都進行了一定的教育指導。從原本只學習八股經義變成復興黨每週委派的物理、化學、機械方面的教師到學堂內講習基礎知識。

這些教師大都是閩粵沿海或者南洋華僑,他們在教會學校受過這方面基礎教育,雖然說不得精通,按部就班教習基礎理論還是可以的。

因為人手不足,他們被分派到各省各郡之後,每週需要在各縣的學堂授課,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今天在甲縣,明天到乙縣,後天又要去丁縣。

可就是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深刻明白所作所為對於國家和民族的意義,不辭辛勞的奔走在各縣學童私塾,教授他們所學到的基礎科學知識。

看著這群少年人稚嫩的面龐,韋珣向他們莊嚴的敬禮,之後才說道:“同學們好!”

“總司令好!”

“總司令好!”

回應的聲音並不齊整,韋珣沒有責怪他們。而是笑著說:“你們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當初我十二歲不到就想要到歐洲去看看,看看那些洋人的國家為什麼會強大,看看他們為什麼可以製造出我們想象不到的武器來欺負我們。”

“我去了德國、法國學習了軍事,然後我回到華夏,利用學到的知識組建起現在足以保護我們的軍隊,於是我們不再怕洋人欺負我們了。”

“可國家和民族想要發展,想要復興,光有軍隊是不行的!我們現在造槍造炮都要從洋人手中買裝置!我們日常打個火都要用洋人的火柴!”

“你們都是精挑細選的好苗子,你們去了德國,一定要好好學習,因為你們學到的知識將會給我們國家的強盛貢獻巨大的力量。”

韋珣講了十來分鐘,說著自己當時留洋時候的見聞,受到的欺負,當時是什麼想法;又告訴這些孩子他們所學的東西對於華夏發展的重要性。

這個時代的留洋學子大都是愛國的、質樸的。他們或是官費、或是自費和各種原因得到留洋的機會,然後接受了先進的知識和理念,然後回來報效國家。

比之後世的那些留學只為拿一紙文憑鍍一層金粉,或者拿一張綠卡的人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這些孩子到達德國後除了德國那邊會安排人員幫他們補習知識,還要學習德語,適應當地的生活習慣。

相比於留美、留法、留英,韋珣更喜歡德國的學習氛圍,學術、工作上的高度自律和嚴謹會培養這些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性格。就韋珣親身所見,德國人雖然沒有後世吹噓的那般過分嚴謹,但是比之英法美也是強上一籌的。

尤其是教育的前幾批人,他們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會對華夏造成極大的影響。

法國人的浪漫自由,英國人的紳士風度,白頭鷹的自由皿煮,在韋珣看來這些風氣都不適合。

見到學生們上船之後,教育部副部長蔡元培感慨的說:“華夏復興,在於教育啊。”

韋珣聽到他的話說道:“鶴卿先生說得極是,我聽陳嘉庚說我們派到德國學習的第一批師範學生就要回來了?”

蔡元培知道他問的是1897年年初和1898年年中選派的師範教師,因為當時華夏沒有足夠的師資力量來進行物理、化學、工程、機械、動力等科學學科的教育,只能從瓊州、民墾公司、臺島的青年人中挑選一批有一定功底的人到德國學習。

當時蔡元培還沒有加入復興黨,他是去年五月份加入的,身為教育部長,他也對這兩批師範生的歸國很期待:“德國那邊發電報過來說要九月才肄業,要回來估計最少也得十一月。”

聽到十二月才回來,韋珣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現在的教育部長是馬相伯,正在杭城組建浙省師範大學。

這個人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是**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震旦大學的創始人和首任校長,他是**四大名校之一復旦大學的創始人和首任校長,他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之一、“北平四大名校”之一的輔仁大學的創始人之一,他是上海名校嚮明中學和復旦中學的創始人和首任校長,他傾盡家產辦教育。

他和蔡元培、李嘉庚、盛宣懷、陶行知等人對近代華夏教育極其深遠。

復興軍收復滬城非租界區的時候,他正深感“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材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設立學堂為先”

原時空中他計劃將自己的全部家產——松江、青浦等地的三千畝田產,捐獻給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為創辦“中西大學堂”的基金,並立下“捐獻家產興學字據”,規定該產業供作中西大學建成後的學生助學金。

到滬城主政的復興黨官員聽到這位老人有這樣超前的想法,全然沒有他印象中的老年人的古板迂腐,找上門洽談一番之後更是對這個老人的想法佩服不已。

韋珣接到滬城的電報之後立馬就想起了這個活了一百多歲將後半生都奉獻給華夏的老人,可自己又脫不開身,只能請鄭祖蔭前去遊說。

鄭祖蔭到了佘山之後,先是介紹了復興黨的政治綱領,又詳細說了教育部的計劃,邀請他到教育部任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只是這個老人不喜歡這些虛名,受邀之後沒有管自己是什麼職務,拿著經費就表示會在江浙徽建立起師範大學,把教育搞好。

雖然掛名了部長,但實際的教育部負責人是鄭祖蔭,李嘉庚負責更多的是為接下來的義務教育提供師資力量。

本章錯誤已經修改,感謝書友的提醒。

這串話是水字數,否則章節修改達不到字數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