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無畏艦時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瀚海防線在1901年的1月24日已經是銀裝素裹,雙方的戰線依舊處於對峙狀態。迫於愈來愈寒冷的天氣,哥薩克騎兵已經在一月初就撤退到外蒙休整。

這並不是哥薩克騎兵被復興軍擊敗,而是大雪加上寒冷的天氣會讓馬匹的機動能力下降,而失去機動的騎兵面對火器效率提升的近代戰爭沒有任何優勢可言,所以哥薩克騎兵不得不放棄進攻。

哥薩克不再破襲復興軍補給線,復興軍從瀋陽調集了四個師的部隊增援瀚海防線,以替換並不適應寒冷氣候的閩粵籍軍隊,同時加緊運送物資和彈藥。

尤其是齊齊哈爾到錦州的鐵路還有一個月就可以貫通,其中居功至偉的就是奧匈帝國幫忙徵募的德籍、奧匈籍的運輸船,哪怕是聯軍大艦隊處於優勢地位,這些運輸船依舊以正常商貿的名義為復興軍運送鐵軌。

這條卡班斯基到哈爾濱再到錦州的鐵路的貫通,意味著復興軍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向卡班斯基島齊齊哈爾沿線派駐兵力,哥薩克的撤離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無奈於戰略劣勢的毛熊在法國許諾再次借貸的誘惑下,扭扭捏捏的和復興軍達成和平協議。

協議大致內容:

一、復興軍和毛熊互相交換俘虜,餘下的三萬多毛熊俘虜除了是軍官之外,沒有了下文

二、毛熊以兩千一百萬英鎊出售貝加爾湖以東、貝加爾山脈以南包括庫頁島、千島群島在內的領土給華夏,貝加爾湖為雙方公共區域

三、復興軍在瀚海防線佈置的兵力不得超過三個師,毛熊在伊爾庫茨克的兵力不得超過十個師

四、復興軍遣送毛熊民眾至伊爾庫茨克州

五、簽訂為期五年的和平協定

這次簽署的和平協議可謂是給足了毛熊面子,全文沒有絲毫提及毛熊戰敗或者復興軍勝利的詞彙。而是以“為了華、俄兩國友好情誼,為了雙方不再進行不必要的戰爭”的名義達成和平。

得益於之前毛熊出售過阿拉斯加省份的關係,所以毛熊的人民對於遠東的荒涼之地被高價(比阿拉斯加貴多了)出售給華夏,顯然毛熊對於國內有了交代,國際上也有了體面的收場。

至於雙方約定在瀚海防線部署的兵力,主要原因還是毛熊承受不了在伊爾庫茨克州維持四十萬軍隊的經濟壓力和補給壓力。只能透過談判限定最大兵力來減少支出。

遣送毛熊僑民到伊爾庫茨克是毛熊主動要求的,因為現在的西伯利亞真的是地廣人稀。

這一次在瀚海防線巨大的補給壓力讓毛熊考慮在伊爾庫茨克州建立一些軍用補給工廠,生產彈藥、罐頭食品、糧食肉食。

可想要從毛熊的統治中心東歐找到大量的移民到西伯利亞,那難度和成本都是極高的。復興黨也在考慮如何處理這些毛熊僑民的關係,正好毛熊需要這些人,於是就大方的同意了。

最後一條重要的五年和平協定則是因為毛熊的沙皇不甘心就這樣失敗,他認為這一次是因為復興軍是不講武德的偷襲,五年後他們會有足夠的兵力和補給發起戰爭奪回這次談判中失去的東西。

韋珣在接到徐錫麟報告的和平協定之後,覺得五年足夠自身發展起來,正好在一戰開始之前再捅毛熊一刀,從毛熊身上再割下一片肥肉。

華、俄兩國的停戰,意味著遠東的戰爭真正的結束了,這場接近一年的戰爭讓所有的列強見識到復興軍的戰鬥力和各種新式戰術的運用。

鐵絲網、地雷、手榴彈、探照燈、照明彈、機槍、塹壕這些技術難度不大,但是對於防守來說卻是極其有用的利器,可以以少量兵力阻擋敵人的進攻。

排隊槍斃的時代就此終結,這幾乎是所有知道這場國家的人的認知。散兵分段式突破,塹壕陣地戰、彈性防禦、步炮協同這些被韋珣“創造”出來新式戰術也讓所有列強開始思考如何再次基礎上改革己方的陸軍戰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還有兩場驚心動魄的海戰,復興軍以數量和噸位都處於劣勢的艦隊兩次擊敗了對手,大炮鉅艦幾乎成為所有想要發展海權的強國的最佳選擇。

華夏海軍也成為世界上擁有最豐富鐵甲戰艦交戰經驗的國家,以僅次於英法美三國的海軍實力成為了新的海軍強國。

不過這第四名估計很快就會變成第五名,德國人除了接受華夏海軍三艘無畏艦的訂購之外,自身也開始建造五艘兩萬五千噸以上的無畏艦,並且批覆十四艘重型巡洋艦的建造。

擁有華夏海軍完整的作戰經驗和戰鬥總結的德國海軍,沒有像原時空那樣浪費了經費和時間進行理論嘗試。

在總結了華夏海軍的海戰經驗之後,在舜帝號的基礎上設計了皇帝級戰列艦。該級戰列艦裝配了三聯裝305毫米主炮,佈置為前二後一,88毫米45倍徑單裝炮18門;航速達21節;舷側360毫米,甲板110毫米,炮座305毫米,炮塔前300毫米,司令塔400毫米。

德國的皇帝級戰列艦沒有使用中等口徑的副炮,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華夏海軍的作戰總結之中,除了轟炸地方港口,否則中等口徑尷尬的射速和威力極少在戰列艦對抗中取得優勢,不使用中等口徑副炮可以節省出一定的噸位來增加動力。

英國、法國在收到德國的造船廠獲得八艘兩萬五千噸以上超級戰列艦的時候,反應是各不相同的。

英國人還不知道其中三艘是華夏海軍訂購的,他們認為德國公海艦隊在出售了一批戰列艦給華夏海軍之後獲得了大量的資金,對皇家海軍的威脅更大,所以也開始爭鋒相對的打算建造一級兩萬五千噸以上的戰列艦。

法國人則是看到了復興軍陸軍防禦體系的強悍,認為應該將軍費的撥付方向側重陸軍改革,在未來的戰爭之中,陸戰的前期以消耗為主,等到敵人精疲力竭才進行反擊。海軍方面則為了世界第二強國的顏面也宣佈將會建造三艘超級戰列艦。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