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李邦華走馬上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程之敦念了足足有半刻鐘的時間,才將千總級別以上的將官唸完。

這次封將,光千總級別以上的將領就足有二十人,兩個總兵,兩個副總兵。

錢大有站在堂下心中那是惴惴不安,他沒想到大帥居然會給自己封一個這麼大的官。

二營副總兵的職位,大帥作為義軍統帥,當然不可能天天盯著二營管著二營,二營實際上的當家人是他這個副總兵。

如此大權在握,錢大有心裡不激動那是不可能的。

以往他管轄的不過是分宜縣的幾個衙役而已,命令出不了分宜縣,而現在,他已經成了統領一萬義軍的主將。

程之敦唸完後合上了名單,對眾將說道:“各將回營之後,各軍千總下的百戶之職由旗官升任,旗官由什長升任,什長以伍長升,各將回營之後,速將名單遞上來,大帥要登記在冊!”

一群新任千總聽後不禁眉開眼笑,這是大帥給了他們自己任命低階軍官的權利了。

“多謝大帥!”眾將開心不已。

這次封將,莫謙只是把之前百戶一級的軍官提拔到了千總級別,把千總提到了參將的位置。

至於下面空缺出來的百戶職位,自然是讓下面的旗官來任。

打了大半年的仗了,隊伍越打越大了,如果不能給眾位兄弟升官,那對下面人的積極性是會產生打擊的。

莫謙可不會天真的認為底下這幫兄弟會無私的為他的造反大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世間之事都逃不過一個權利二字。

這幫跟他打天下的兄弟,如果自己不能給他們足夠平等的待遇的話,人家可不會心甘情願的為你賣命。

封將完畢,莫謙讓程之敦寫下任命狀,並且親自在上面簽字,然後加蓋他新刻的義軍大帥的印章。

封完武將,莫謙沒有急著封文臣,他現在的文官班子人數還是太少。

除了之前投降他的幾個知縣有過做官經驗外,其餘都是一群秀才公,現在還在田裡跟農民搞春種呢。

不過李邦華的入夥給了莫謙很大的信心。

封將完畢後,接下來就是商討義軍下一步的動作了。

莫謙朝著下首的李邦華問:“李公,現今我軍強大,我想兵分兩路,一路率兵進攻臨江,先佔臨江府,另一路南下去攻泰和萬安兩縣,李公以為如何?”

李邦華聽後點了點頭,他說:“善,我軍大勝,贛中贛西地區如入無人之境,泰和已有大軍四千,主公若不放心,可再遣兵三千前往支援,再下令總兵盧照,不必急於攻城,先練兵為主。

再在吉安府各縣大力推廣均田策,把農民發展起來,現在正是春耕的時候,主公可派遣一員文官坐鎮廬陵,在吉安府幫助百姓春種,並且定製稅務政策,以待夏糧收時軍中有糧草可用。”

“李公所言正合我意,不若這樣,這吉安知府之職,就由李公來擔任可好?”

李邦華沒想到這瓜娃子一下子就給他一個這麼大的職位。

現在義軍的地盤才區區兩個府,他一個剛剛投靠之人就已經佔了半壁江山了,這驚喜來的有點太突然。

“我新降之人,就登高位,怕是不太好吧?”

“有什麼不好的,李公德高望重,乃是堂堂兵部尚書出身,當朝二品,來做我這反賊政府的區區知府之職,晚輩還覺得對李公來說是大材小用了,不過眼下義軍地盤狹小,我手下可用的文官又不多,只能先委屈李公了!”

李邦華聽了這話不禁感動的幾乎要落淚了,他起身深深的施了一禮道:“既如此,敢不從命!”

莫謙起身拉住李邦華的手說:“好,那就辛苦李公了,年過花甲還得操勞,李公明日便隨軍南下,進駐府城,記住,到任後,可得愛惜身體,千萬保重啊!”

李邦華看著莫謙那誠摯的眼神,不禁眼眶微溼,他用力的點了點頭,一切盡在不言中。

第二日一早,易大勇率領旗下一旅義軍乘船南下,順帶送李邦華前往府城廬陵。

李邦華在吉安府德高望重,門下弟子無數,廬陵的讀書人沒有人不認識他李尚書的。

給李邦華一個知府的職位,起到的正面作用那無疑是巨大的,因為這會讓贛中的讀書子弟明白一個道理,那便是前兵部尚書都降賊了,還當了反賊的大官,那他們這些秀才舉人什麼的也不算啥了。

人家堂堂朝廷二品大員都降賊了,他們這些連個官身都沒有的秀才又算個鳥!

果然,李邦華一到廬陵,接到訊息的吉安讀書人是蜂擁而至,紛紛前來道賀。

不過有人恭喜他,就自然有人詆譭謾罵他。

一些讀書人指著李邦華的鼻子罵他黃土埋到脖子了居然還晚節不保,還做起了反賊政權的知府。

李邦華對這些人沒有過多理睬,他手下有莫謙派給他的五百精兵,這五百人是莫謙怕他在廬陵展開政務不方便,用以保護他人身安全的。

李邦華沒去管這些辱罵他的人,只是接待那些前來投靠的秀才舉人。

吉安府是江西讀書人最多的地方,白鷺洲書院裡秀才公都不知道有多少個。

在莫謙佔領府城之時,順道就派兵把白鷺洲書院給看管了起來,他把這些秀才公都給關在了書院,每日提供吃喝,但是就不放他們出來。

等到吉安穩定下來後,這群讀書人才被放出歸家,等到秀才公們回到家後才知道,莫賊已經打敗了朝廷的一萬官軍,現在實力已經龐大到在江西無人能擋的地步了。

這一下秀才們不淡定了,他們寒窗苦讀,為了是什麼,為的就是能夠一舉高中,來日做官。

現在好了,老家被反賊佔了,想要去省城參加個鄉試都成了難題。

沒過兩天,盤谷李邦華降賊的訊息傳至廬陵,秀才公們這下更加炸窩了。

李邦華可是吉安府讀書人的楷模了,德高望重不說,還在朝廷當過兵部尚書,大夥心想連李公都降賊了,那他們這群秀才們可怎麼辦?

秀才公們一時之間人心惶惶,有的人說要上省城去舉報,說李邦華降賊造反。

有的人說連李公都降賊了,想必那反王莫問定有什麼過人之處,而且賊軍自打攻下廬陵後,並沒有騷擾廬陵百姓,反而打擊地主鄉紳,把土地還給百姓,如此行徑,非明君安能為之!

秀才公們分為兩派,家中清貧的力挺李邦華,他們說連李邦華都降賊了,他們也願意效仿李公。

而那些地主鄉紳出身的則不一樣了,他們的家遭到了反賊的洗劫,家中錢財糧食被搶了不說,連地也被強制的收走分給百姓了,對於他們來講,莫問就是他們抄家滅門的仇人,他們與莫問有不共戴天之仇。

但是這幫人人數上屬於少數,畢竟不是每個鄉紳地主家的孩子都是讀書的料,倒是家境一般的農民兒子讀書的多。

李邦華抵達廬陵的訊息一傳開,秀才公紛紛前去碼頭迎接,並且表示願意給新主效力。

李邦華正愁自己這個知府到任後手底下沒人呢,一看碼頭這一幫秀才,不禁哈哈笑道:“仁政得人心,看來小友的政策很得百姓歡心啊!”

李邦華當天便入住府衙,並且接見了一批白鷺洲書院的秀才公,還有幾位在家考了幾次科舉都沒高中的舉人老爺。

這些人來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求個官做!

現在吉安府的官府被義軍一掃而空,知縣縣丞等官吏一空二白,大夥都知道,不管誰坐天下,總得靠他們這群讀書人來管理才行。

李邦華都能坐吉安知府的位置,那他們這些舉人謀個知縣應該不成問題。

但是事情大大出乎了眾人的意料之外,李邦華一到府衙,就率先拿出一張張任命狀念起了名單。

“茲委任,蘇和為廬陵知縣,蘇稵為吉水知縣,蘇隱為永新知縣....”

李邦華拿著名單唸完之後,眾位吉安的舉人秀才們才發現,剛才念的名單裡全都是些他們不認識的名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舉人胡青林起身問道:“李公,剛才這幾位,不是咱們吉安人啊!”

李邦華點頭說道:“他們的確不是咱們吉安人,他們是袁州人,都是秀才出身,大帥起事不久,他們便投靠了大帥。”

“一群秀才,怎麼能做知縣呢?”有人不高興的問道。

“秀才怎麼不能做知縣?他們這幾個人,都是從鎮長之位做起的,在田間勞作過,知五穀,明農事,大帥說過了,不管什麼人前來投靠,他都給官做,但是,不管他是舉人也好秀才也罷,都只能從鎮長做起,誰要是在鎮長位置幹的好了,才有資格升任知縣,他們幾人便是在鎮上位置上做的出類拔萃之人。

你等都是聰明人,平日裡飽讀詩書,若是連一鎮之地都管理不了,那如何能管一縣啊?”

一群秀才公被說的慚愧低下了頭。

李邦華看著這群家鄉的讀書人,說道:“有想效力的,可以來我這報名,考核透過後可得鎮長的位置,不想做的,就回家去,好好讀書,你們想要去省城也好,去京師也罷,我不會阻攔!”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