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稱王之日,便在今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安排完了廣東的事情,莫謙率火器營和民夫北歸,三萬大軍除了老一營隨莫謙一塊北歸完,剩餘兩萬人馬就地駐紮廣東各府。

莫謙再廣東成立一個新的軍事部門--廣東軍司,由平西將軍錢大有出任軍司衙門的司令。

臨走前,莫謙意味深長的對錢大友說:“大有,你可知司令是何意?”

“請大帥賜教!”

“司者,主也,令者,統領也,你這司令,乃廣東全省軍隊的最高統帥,全省將士將都由你來節制,你身為司令,必須秉公治軍,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萬不可包庇親友,亦不可心胸狹隘容不得人,你可知?”

錢大友恭恭敬敬的給莫謙鞠躬說道:“大帥的話,末將謹記於心,末將定然不辜負大帥的信任,一定會為大帥坐鎮好廣東。”

“不,你不光要給我看好廣東,你更要給我出兵擴大地盤,我走之後,你接下來的任務便是進軍廣西,另外,還要給我盯住了福建的鄭芝龍,他下面的海軍可不能小看了,明白嗎?”

聽到這話,錢大有瞬間便覺得自己肩膀上的擔子一下子就變重了許多。

“大帥放心,只要末將在位一天,就絕不容許福建的一兵一卒進入廣東境內。”

“好,本督這就放心了,這廣東我就交給你了,你要努力!”

一番囑託之後,莫謙率兵北歸,回武昌路上,路過贛州,莫謙把自己任命的贛州知府易世第給叫了過來,詢問他贛州情況如何。

知府易世第是袁州府洪塘人,在莫謙攻袁州後,易世第便加入了莫謙的義軍政府,他從鎮長幹起,一路被莫謙提拔,如今官居贛州知府。

贛州知府職權重大,南贛地區就屬他官最大,管轄的面積最廣。

贛州是廣東和江西交通要道,在軍事上那也是屬於重地,能佔據此城者,就能扼守住江西和廣東南下北上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莫謙把這處險要之地交給了自己的老下級。

老實說,易世第自李邦華調任長沙時便已經被提拔為廬陵知縣。

此次莫謙南下,路過廬陵時見到這位自己的老下屬,他見廬陵被治理的井井有條,便知易世第是個有能力的官員。

他當即就把易世第給帶在身邊,準備讓他就任贛州知府。

來到贛州府衙,便見衙門門口排滿了百姓,莫謙看到這麼多的百姓在府衙門口排隊,不禁心中好奇。

他叫人去詢問一番後,這才得知易世第在每月逢二五八日便會在府衙開門辦公,接見百姓。

百姓有任何事情都可以向他這位知府大人求助。

莫謙聽到答案後心中感到十分欣慰,他大膽啟用那些不得志的秀才舉人,雖然他們都是讀四書五經出來的,但是在經過基層鍛鍊後,這些官員們大部分都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官員。

雖然有少部分人仍然會依仗官身作威作福,但是自從成立了廉吏司後,官員貪汙問題便很快得到了遏制,許多有過貪汙過往的大小官員在廉吏司的巡查下很快便被法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莫謙雖是讀書人出身,但是他本身還是一名接受了現代化社會教育的穿越者,他對官員的看法可完全不同於明朝人。

中國幾千年的官本位文化可以說是阻礙這個國家發展最大的障礙,人人想當官,人人都愛當官,人人都想藉著當官的權利斂財,人人都喜歡當官帶來的那種權利快感。

在後世,哪怕不是官,哪怕只是一個執法部門的臨時工,他都能騎在老百姓的脖子上作威作福。

在官員皂吏的眼中,百姓如同奴隸一般,他們必須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必須交稅。

而享有特權的他們,卻可以利用手裡的權利橫徵暴斂,逍遙法外。

莫謙對這貪官汙吏極為痛恨,他不光要推翻的是明王朝,他更要推翻幾千年來形成的固有傳統,他要讓百姓知道,官,並不可怕。

官,只是一種職業而已,皂吏,也只是一種職業,為人民服務的職業,而不是讓人民為他們服務。

看著贛州府衙門口排著的長隊,莫謙欣慰的點了點頭,他對身邊人說:“如果全天下的官員都能像易世第這樣,那天下何愁不太平。”

莫謙沒有打擾易世第的辦公,而是率領人馬直接過了贛州府,等到大部隊人馬從贛州城外的贛江離開時,易世第才接到大帥離開了的訊息。

易世第身邊的下屬勸諫易世第趕緊坐快船去見主公,但是卻被易世第給拒絕了。

易世第悠悠的對下屬們說道:“主公起於微末,平生最煩這種浪費民力的迎來送往,主公既過贛州而不入,定然是不想打攪贛州百姓,我身為贛州知府,明知主公秉性,此時若是再去追趕見他一面,定然是費力不討好,汝等今後要記住,這種迎來送往的陋習,今後不許再有,一切都要以百姓為主,不得鋪張浪費!”

幾名府衙和縣衙的官員們被易世第說得羞得低下了頭。

“是,卑職銘記於心!”

.......

崇禎十年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

武昌城的江邊碼頭外鑼鼓喧天,老百姓自發的組織起來站在碼頭上翹首東望。

百姓們聽說莫大王今日將會回到武昌城,紛紛來到碼頭迎接。

一同前來迎接的還有在武昌這座南方新興政治中心城市的掌舵者--武昌知府史纘烈。

還有江南總督麾下三司衙門的一眾官員也都紛紛來到碼頭迎接。

李邦華,王忠義,曹國祺,三人作為現在義軍政府當中權勢最大的三人,今日也在百忙之中來到碼頭,迎接他們的主公。

遠遠的,莫謙便在船頭看到了武昌碼頭上的人潮人海,他的內心不禁有著一絲不悅。

他轉身回問身邊的袁興第道:“誰洩露的訊息?”

袁興第一看莫謙發火,趕忙回答道:“末將不知啊,末將並未將大帥迴歸的日期告訴別人啊!”

“哼!”

莫謙又把目光看向了一旁的盧照。

“是你洩露的?”

盧照一聽,趕緊解釋說道:“大帥,不是末將洩露的,末將都不知道您什麼時候回來,若不是末將在長江水道練兵,我也不知道您回來了。”

“他娘的,難道老子回來的訊息是上天告訴他們的嗎?”

莫謙怒甩衣袖以此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

等船靠岸,莫謙看到碼頭上那人山人海的百姓,他只能強忍住心中的怒火,換上一張笑臉親自的與百姓交談。

“大王,大王您回來了!”

“大王回來了!”

“大王萬歲,大王萬歲!”

不知道誰高喊了一聲萬歲,頓時整個碼頭一片呼喊萬歲的聲音。

百姓們紛紛跪倒在地,給莫謙磕頭,嘴裡高喊大王萬歲。

看到百姓如此熱情,莫謙心中的那點怒火也逐漸消散了,他親自扶起了百姓當中的數十名老者,嘴裡唸叨著:“老人家,您這是幹什麼,您這可是要折我的壽啊!”

“大王這話說得,我們是真心的愛戴您啊,大王給我們武昌百姓分了田,又免了三年田賦,大家夥的日子如今好過多了,這一切都是大王您的恩賜啊!”

“老人家這是說得哪裡話,老人家快請起,這不是我的恩賜,而是你們自己努力勞作換來的,我只不過是做了我應該做的,當不得你們如此誇獎。”

“當得起,當得起,大王威名響徹中華,如今各地百姓都知道咱們武昌有個莫大王,大王來了不納糧,大王,您就是我們的恩人啊!”

“大王萬歲!”

“大王萬歲!”

“大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碼頭上跪倒一片,就連一同而來接駕的官員和士兵們也紛紛跪下。

雖然莫謙早已廢除了跪拜這種陋習,但是在這種場合下,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跪了下來。

聰明人都知道,這時候要是不跪,那才是真正的傻逼。

人家都跪了,就你一個人跟著木樁一杵在那,還大王還不得把你往心裡記啊!

連李邦華和梅之喚這種老臣都跪了,其他人沒有不跪的道理。

莫謙看到來迎接自己的李邦華和梅之喚等人都跪了,趕緊起身來到二人跟前,親自扶起他們,說:“二位,您二位這可是折煞我了。”

“大家快請起,快請起,地上涼啊!”

“大王,地上雖涼,但是百姓們的內心卻是熱的!”一名士子高聲說道。

“說得好!”李邦華贊了一句。

李邦華人老了,膝蓋不好,跪了一下便被莫謙給拉了起來。

李邦華起身後來到莫謙跟前,低聲說道:“主公,稱王之日,便在今朝!”

“什麼?”

聽到這話,莫謙頓時愣了一下。

“主公,民心可用啊,如今大王已有江南大半天下,大王可能不知,湖廣各地紛紛請降,德安,荊州,襄陽,嶽州,常德,寶慶,衡州七府都已納入我義軍版圖當中。”

莫謙一聽這話,頓時大驚。

“這什麼時候的事情嗎,為何沒人通知我?”

李邦華解釋道:“去年十二月底的事情!”

“怎麼會如此突然?”

“主公不知,李自成和張獻忠又在北方崛起了,關外的韃子建國為清,清兵入關頻繁,朝廷根本無力兩面作戰,盧象升和洪承疇兩人分身乏術。”

說完,李邦華又悄悄在莫謙的耳邊說道:“皇帝已經下了奪情的旨意,把您老丈人給請到北京去了,擔任兵部尚書。”

“什麼時候的事情?”

“就上個月!”

信息量有點大,莫謙一下子還沒法消化完。

沒想到天下局勢居然又發生了變化,但是似乎大明滅亡的速度在加快了。

如果真如李邦華所說,崇禎很有可能撐不到十七年了,搞不好三年都堅持不住。

南方是他的囊中之物,北方又全是流寇,關外還有滿清的韃子破關南下,崇禎能夠閃轉騰挪的空間將會變得極小,恐怕要不了多久,北京都會收不到江南的賦稅了。

江南是中華根本,如果他現在馬上出兵安慶,然後攻下南京,恐怕大明明年就得滅亡。

梅之喚看老友說完,他也對莫謙說道:“大王,湖光和江西的百姓現在都希望大王能夠改朝換代,因為只有你能給百姓帶來安居樂業的日子,如今民心可用,這次不稱王,怕是下次就沒這麼好的機會了!”

“你們二位,不是開玩笑吧?”莫謙盯著自己的兩位老臣。

“主公,雖然明太祖有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的策略奪取了天下,主公本應也該如此,但是如今時局今時不同往日了。

明太祖皇帝如此做,乃是因為當時天下還有幾位大的軍閥,元亭也還有幾十萬兵馬,但是現在,大明朝廷的兵力早已捉襟見肘,北邊的李自成和張獻忠雖有大志,但是卻主公的雄才大略,只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這天下,終歸還是主公您的。

主公既染志在天下,那就得有個名號,若是一直用著朝廷冊封的江南總督名號,豈不是只能侷限於江南一地,若是稱王,則大不一樣。

主公稱王建國,便宣佈與明廷劃分界限,建國之後,咱們可自行定製律法,設立衙門,並且攻取天下,當今天下,兵荒馬亂的,主公可對外號稱奉天旨意,拯救萬民的口號,如此一來,則有百利。”

“有好處,自然便有壞處,梅公,這壞處呢?”

“壞處當然是有的,但是比起好處,那點壞處也就不算什麼了。”

三人在一旁說了半天,看得不遠處的幾名大獎都快急死了。

最急的便是盧照和彭金洪兩兄弟。

他們兩人巴不得莫謙現在馬上登基稱帝,如此一來,兩人起碼少不了一個公侯之位。

看三人談了半天還沒個結果,盧照不禁忍不住帶著一干將領來到三人跟前。

盧照率先跪倒在地,高聲喊道:“末將請大帥早登王位,拯救天下百姓!”

“請大帥早登王位!”

當將軍的都喊了,當兵的豈能不喊話,不一會,整個碼頭上上萬兵馬紛紛跪倒在地。

“大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