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8章 少年英豪(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陽翟城在經歷了半宿的攻拔戰以後,終於漸漸安靜了,天色大亮,陽翟城周圍忙碌的漢軍士兵,也漸漸消失在戰場,只有黑色的狼煙滾滾升起,戰後的餘火,依然瀰漫在陽翟城四周。

在漢軍的大營裡,一個個擔架或者手推車上,橫躺著受傷的士兵,匆匆趕往軍醫的營帳,接受救治。

皇甫嵩愁眉不展,悶坐在大帳裡,旁邊,劉備等人也是一臉的晦氣,朱儁思索了一會,無奈道:“如果不行,我來主攻吧。”

聽到朱儁的話,皇甫嵩臉上立刻閃過一道寒光,冷視朱俊道:“公偉,你是在質疑我的能力嗎?”

“皇甫兄別誤會,我只是擔心貴軍再繼續打下去,傷亡太大,所以,我準備調兵先打一輪而已。”朱儁慌忙辯解道。

“公偉不必多言,打不下陽翟,我誓不罷休。”皇甫嵩擺擺手,打斷朱儁後面想說的話。

這時,始終站在一旁的朱皓略顯擔憂的嘆道:“陽關一線已經燃起烽火了,雖然孫司馬已經帶兵馳援陽關,但是張寶的軍隊到底有多少,我們都不清楚,我擔心,如果時間拖得太久,對戰局不利,所以,還是希望皇甫伯父能夠好好考慮考慮。”

“考慮什麼?我一會就下令攻城,今天不拿下陽翟,我絕不退兵!”皇甫嵩語氣十分果決。

皇甫嵩又看一眼朱儁,“給我三天時間,拿不下陽翟,我們再交換過來。”

朱儁畢竟拗不過皇甫嵩,何況,他是左中郎將,比朱儁更有實權,兵馬也更多,朱儁只能點點頭道:“願聽調遣。”

皇甫嵩刻不容緩,立刻囑咐劉備和皇甫酈道:“你倆速去集結部隊。”

二人唱諾,剛剛退去,外面,忽然響起了曹操的朗笑聲,幾個人各自詫異,向外望去,這時候,曹操已經帶著長史急匆匆走進了大帳,

不等眾人詢問,曹操已經從懷裡拿出一張布條,遞給皇甫嵩和朱儁,二人互相傳示後,曹操才爽然大笑道:“張寶竟然發兵了,這真是天助我大漢。”

“何出此言?”皇甫嵩皺眉望向曹操。

朱儁也略感詫異,“這布條,是哪來的?”

“張寶命人從北面繞道而來,被我的斥候截獲,若非這張布條,我們怎麼可能今天奪下陽翟呢?”曹操一臉興奮的大笑道。

朱儁和皇甫嵩更加詫異了,今天就可奪下陽翟?“莫非孟德有破敵之計?”

“二位將軍,我有一計,可奪陽翟,斬波才,二人可願聽?”

“願聞賜教。”

“首先,要找一個精練幹達之人,拿著布條混進陽翟,把張寶已經殺到陽翟的訊息透露進去,我們可暗佈下一支偽軍,假裝黃巾軍殘眾,突圍入城,想那波才再聰明,也不會料到,這是我們的人,等城門開啟,我們便可衝入陽翟了,哈哈哈。”曹操大笑著同時,看一眼二人道:“所以,白天,還請皇甫將軍加大攻城力度,迷惑波才。”

“這計策……有把握嗎?”皇甫嵩遲疑著問道。

“呵呵,放心吧,我的軍隊,就埋伏在陽翟北面,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我會立刻趕往西門馳援。”曹操自信滿滿的點頭道。

按照曹操的計策,大概在開戰前一個時辰,一名身穿破布麻衣的人鬼鬼祟祟,悄悄跑過護城河,在城樓下喊來了波才,並把布條放在一個竹筐裡,由城上的士兵用繩索拉起竹筐,送到城頭後,城門才在不久後,悄悄開啟一條縫,放進了那人。

波才這幾天,都要愁死了,戰爭打到這種程度,可以說,敗局已定了。

但是波才還有希望翻盤,汝南一線的黃巾軍依然在奮戰,張寶的軍隊也在陽城一線,張曼成佔住了宛城,也是可以引為外援的,還有韓愈的軍隊,雖然退去了徐州,可畢竟距離陽翟也不是太遠,隨時都可以殺回來,打破僵局。

也正是有著這樣的信念,波才才一直堅持著。

陽翟城裡,可用的青壯都被他趕去了城樓,還有年老的人,打發他們去搬運一些物資,調動城中一切力量,爭取可以堅持到各路援軍殺來,陽翟解圍。

黃天不負,終於讓波才等來了張寶的馳援文書,來人也稱,張寶已經行過陽關,今夜便可殺到漢軍大營,屆時,陽翟城必然解圍。

波才竟然就這麼相信了,只是那人帶來的另一個訊息,讓波才略顯擔憂,陽翟以外,漢軍正在大規模集結部隊,這是要攻城的舉動,如果波才不能熬到張寶援軍抵達,那麼,一切都會化為烏有,就連張寶,也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波才得知這一訊息後,當機立斷,調遣全部軍隊上城駐防,一定要誓死守住陽翟,靜待援軍。

因為北線很少有大戰爆發,波才立刻抽調北城和東西兩城的軍隊,加強南城的防禦,誓死與漢軍血戰到底。

城頭上,青壯被迫運送更多的滾木雷石,波才身穿皮甲,精神抖擻,張寶的信,讓波才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他親自督促加固城防,扼守險要。

而城外,一隊隊漢軍開始逼近護城河,又一波大戰,即將拉開序幕。

這一次,打先鋒的,是劉關張三兄弟,他們帶著數百人,來到了其中一座雲橋前,另外幾座雲橋,也同樣聚集了數百人或者千人不等,皆摩拳擦掌,靜待軍令。

大概一個時辰以後,東門,西門各有人數不等的軍隊陸續集結,戰鼓在一隊傳令兵馳過後,隆隆敲響了。

各軍主將紛紛奔向自己的軍陣前,靜靜等待著總攻的命令,而漢軍中軍陣前,門旗開處,皇甫嵩,朱儁等人馭馬而來,皇甫嵩騎在馬上,靜靜仰望著陽翟城城頭,大概有一盞茶時間,皇甫嵩忽然抽出佩劍,指向城頭,冷然大喝:“攻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漢朝應該是有詩歌的,確實沒有詞曲,詞曲是梁代時期的產物,興盛於宋朝,當時俗稱“曲子詞”。

但是就如同劉邦的《大風歌》一樣,七言詩歌並不是沒有,與詞曲的區別也有,但是並不大,如果深究的話,《臨江仙》在漢朝被人稱讚,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希望讀者不要上綱上線,什麼都要求必須符合歷史,那樣的話,很多東西就失去它原本的趣味性了。

老仔也不能不說,有些東西的摻入,可能少了一些考慮,但是並不影響閱讀。

今天還有人糾結,說我總是敘述歷史上怎樣怎樣,過去怎樣怎樣,我只能說,看歷史架空文的,並不一定都是深究歷史的人,很多人看熱鬧,看情節,如果不適當帶入一些敘述,有的人很難理解或者帶入劇情,所以,書是寫給所有喜愛《江東霸主》的讀者,我不能因為幾個讀者瞭解歷史背景或者當時的一些事,而放棄必要的敘述,讓更多的讀者看著略顯迷茫。

就如同之前有人發帖糾結,說孫堅從沒有出過長沙,一直都是長沙太守,還罵我不查資料,我只能呵呵了,沒辦法,我還給帖子加頂,加精,並且向其敘述了孫堅在黃巾之亂前,的確是下邳縣丞,參與黃巾之亂後,升任佐軍司馬,戰爭結束後,提拔為別部司馬,後來轉戰涼州,還得罪了董卓,這些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至於孫堅的長沙太守,是長沙有反叛之後,孫堅才任職長沙的。

還有個問題,孫策為什麼沒有在孫堅死後接管他的部下?我之前已經解釋過了,孫策在歷史上,沒有參與過黃巾之亂和討董聯盟,也就是說,孫策始終都是白身,他無官無職,怎麼可能接管部下?又怎麼會得到信服和追隨?所以才會寄居袁術麾下,直到時機成熟,才返回江東。

還有,創世那頭,有人糾結,我在文中敘述,別人看到孫策,覺得他是個十歲左右的孩子,之前我在文中明確寫過,孫策開篇出場時十二歲,比歷史上的孫策年齡要大兩歲,不過,從別人眼中看到的孫策,一定就要是十二歲嗎?那麼,三國時期,每一個人都是神運算元了,可以一眼看出別人的年齡,那個人在帖子裡寫了個呵呵,我只能回他一個哼哼了。

真有意見,提出來,有價值的,老仔一定細心領教,必須要改的,也會在後面的文中盡量避免。(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