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他們是興王府的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夫子,如果明天我能背會《中庸》課文及釋義,能不能去地裡種田?”

秦邵有些小心翼翼地問道。

擔心這祝老頭再生氣,傷了身體。

“你……”

“你確信你能背會?”

祝老頭嘴巴長得大大的,忘記了閉攏。

《大學》兩千多字,還好說,他懷疑這小子以前應該背學過,在加上有些小聰明。

《中庸》可是四千多字,將近五千字,如果再加上釋義,那……

“差不多吧!我一會兒回去背背,到時候再默寫一遍,默寫是我短板,如果能熟練,夫子能不能同意?”

秦邵答道。

畢竟自己現在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太超群了。

樹大招風,他可不敢太招搖,說自己現在只要能讀一遍,基本就背會,可以說是過目不忘。

“如果……如果你能,可以下田!”

祝枝山退讓道。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看來自己真是碰到天才一樣的學生了。

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幸運的是,這樣的奇才竟然被自己遇到,還收為學生。

不幸是對自己來說那就是一種打擊。

當年那些書,他可是學了小半月的時間,才完全熟練背誦默寫課文及釋義。

這小子這麼聰慧,竟然耽誤到18歲還未曾科舉,真是暴殄天物。

……

第二天,秦邵再次過來上課的時候。

很熟練地背了《中庸》一書,順便又將《大學》又順背一遍。

默寫的時候也熟練很多,看來昨日是在家聯絡默寫了。

得知他昨天下半晌又去了農田那邊,祝枝山又是一陣沉默。

“自明,雖然你很是聰慧,但需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且不可驕傲自滿!”

“從今日起每日你背誦學習一本書,學新溫故,不可荒廢。農田那邊,忙時可去,等忙完,還需在家苦讀!”

自明是祝枝山為秦邵新取的字。

這年頭讀書人都會有字,比如祝枝山原名祝允明,字希哲,至於枝山就是他的自號而已。

祝枝山已經看出來了,自己遇到了絕頂聰明的學生。

他小時候也算是遠近聰明之人,五歲能寫一尺見方大的字型,九歲會做詩。

但背書記憶遠比不上這個叫秦邵的青年,內心已經同意他可以忙時讀半天書。

他們家情況特別,只有他一個人年紀大些,還是一家之主,還需種田養家,他又不是不識人間煙火,自然要變通一二。

《論語》11705字,《孟子》38125字。

《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字數都也不算少。

為避免太過於招搖,除了前面字數少的書,秦邵展示一天背完的能力。

其他書他都採用兩三天背完的方式展示給祝老頭。

其實那些內容,只要他讀過就過目不忘,並且釋義很快明了。

祝老頭對他很滿意,不再管他後半日種田的事情。

秦邵也不是說真的喜歡種田,非要去田地那邊跑。

主要是那幫種田人還沒怎麼掌握技術。

比如紅薯育苗,為提早育出苗,需要一定溫度和溼度。

這年頭沒有薄膜,只能用泥胚搭起一個暖棚。

紅薯苗裁剪長度,怎麼栽培,都需要他現場指導。

還有玉米的套種,三行黃豆間隔一行玉米。

他就像個所謂的專家一樣來回跑來跑去,不到半個月功夫,人就黑了一圈。

不過有個好消息,讓秦邵覺得這些日子辛苦不算什麼。

那就是先前祝老頭老家人來信,說是家裡人要來看祝老頭,還要送些東西過來。

剛進過戰亂不久,如今安定了,祝老頭就寫信回家,跟家人取的聯絡。

想來看祝老頭的人,應該是祝老頭的兒子。

祝老頭卻言辭拒絕了,說是讓兒子好好讀書。

他兒子現在也是舉人,再有兩年該參加會試了,祝老頭不想耽誤他學習。

秦邵想起祝老頭是江蔭那裡的,距離太湖也算遠,如果人要來,不是可以幫忙帶過來一袋子稻種嗎?

秦邵就跟祝老頭提了提。

祝老頭不懂什麼育種的事情,他這人除了讀書寫字作畫,對農事家務一竅不通。

聽自己好學生想要太湖的稻子,還以為他是想嚐嚐呢!

太湖稻子味道確實不錯,祝老頭離家這些年也想念家鄉了。

就同家裡寫信,如果家人實在不放心,放家裡管事來一趟看看自己就可。

順便讓管家帶過來兩袋沒春的稻子,說自己想有個念想。

約莫七月中旬的時候,祝老頭家的管家終於訕訕來了。

當然也帶來秦邵心心盼念的稻種。

兩袋稻種,本來祝老頭想留下一袋子,嚐嚐家鄉的稻米,抒發一下思鄉之情。

結果都給秦邵截胡了!

說是自己要培育什麼字稻種,到時候收成的季節再賠他兩袋子。

培育稻種需要7~10天的功夫,秦邵也不敢耽擱。

全然不顧身後顧老頭提醒他還有那些書要背。

那些書其實這些日子已經背完了。

秦邵帶著一眾人到城郊農田時,看著忙碌的人群,有慶幸也有感嘆。

搞農業就是個天坑,投入多,回報不確定。

他現在不僅投入麥田、種子、勞力,還買了一頭牛,就為了耕地。

這牛養在張大壯家裡,年終的時候多給他些糧食。

因為出城進城的不方便,又買了頭騾子駕車。

這年頭馬的價格太貴,稍微好些的都二三十兩。

牛能耕地,需要4兩,缺不了。

騾子雖然耐使有力氣,脾氣太倔,不好耕田,價格倒是便宜些,2兩銀子。

自己家後院還少許空地,開了個後門,搭成棚子,剛好用來養那騾子。

以後莊稼下來了,各種稻草,也不愁牲口的吃食。

家裡人也不少,一頭騾子出去也不方便,又除了600文買了一輛車,出門駕車也方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雜七雜八的都是各種小投資。

韓瑾蓉的小算盤每天啪啪啪地響,彙報各種花銷。

好在紅薯栽上之後長勢還不錯。

玉米和黃豆發芽也挺好。

“我說小兄弟,你們這是種的什麼呀?”

一個身著白衣,說話聲音尖尖、麵皮發白的男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湊上來問題。

他身後還跟著一個小廝和一個身配長劍的男人。

“在育稻種。”

秦邵說道。

這天氣真是越來越熱,為避免曬傷,他戴了一個遮蔽很嚴的斗笠帽。

“倒是稀奇。”

那男子很是驚奇。

他們這裡種植稻子,都是將泡好的稻種直接撒在水田裡,這還專門找地方育種,是什麼種植方法?

“主家爺,那兩個是興王府的人。”

那兩人站著一會兒離開後,張大壯走上來說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