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吳中四才子祝枝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秦邵本來已經有了退意。

那祝允明竟然讓他來這裡讀書。

“秦公子,你快答應吧!我們老爺以前很少收弟子,一般人很少能得他傳授。”

觀路在一旁欣喜地說道。

觀路比小山子也就大兩三歲,平時還在一起玩。

雖然祝允明不讓觀路跟秦家來往,私下他卻很喜歡隔壁的秦家。

一聽說自己家老爺要收秦少爺讀書,很是高興。

那意味著他可以跟小三子明著一起玩了!

“我要每日過來……”

秦邵想想手頭上還有那麼多要做的事情,有些頭疼。

“學習非一朝一夕之事,汝子……”

眼看這祝老頭又要訓人。

秦邵只能連連答應。

先讀讀看看吧!如果實在不行,可另找出路。

祝老頭雖然頑固,他說的也對,做什麼事情總不能半途而廢,還沒開始就萌生退意,什麼事也做不成!

祝老頭泡茶很是不錯,只是他總是絮絮叨叨訓人,喝了幾杯香茶,秦邵藉口離開。

“你家老爺平時都在家讀書?”

秦邵來這裡這麼長時間了,感覺這祝老頭都沒怎們出過門。

“我們家老爺別的沒啥嗜好,生平就喜歡讀書,平時就喜歡在家寫字、作文,偶爾會去城郊的玄妙觀轉轉,只是先前一直不安定,很長時間不曾出去了。”

觀路答道。

“秦少爺,小的跟您說,我們家老爺是真有大才的,在我們蘇洲負有盛名,很多人想拜我們老爺為師,老爺都不願意收為弟子,你還是他這些年來收的第一個人。”

觀路很擔心秦邵不願意跟著他家老爺讀書。

自家老爺低調,在安陸州基本不同人交往。

江蔭,他們家老爺可是在負有盛名的。

“那你家老爺可考取什麼功名?”

秦邵好奇地問道。

“我們家老爺是舉人,只是科場不順,已經參加了5次會試,也……不曾及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額的娘!5次真夠堅持的,3年一次,這可是堅持了15年!

“秦少爺,你不要灰心,我們家老爺也是19歲透過秀才考試的,後來參加五次鄉試,才中舉!用我們家老爺常說: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只要堅持就能成功!”

觀路跟著祝老頭薰陶,也能說些文縐縐的句子。

他自己19歲才考上秀才,怎麼還那樣挖苦自己?

秦邵有些無語!

不過這祝老頭可真夠堅持的,為了科舉真是耗費大半生,好在也中舉了!

自己也不求什麼了,考個秀才就行。如果如願,也去那所謂的玄妙觀也拜上一拜!

“對了,秦公子,我們家老爺有個忌諱,我得跟你說一下,你到時候別觸犯了,讓他不高興!”

秦邵大致瞭解了情況,準備朝自己家門口拐的時候,觀路又跑上來說道。

“什麼忌諱?”

秦邵問道。

“我們家老爺的右手……”

觀路有些猶豫。

“你說六個手指呀!”

秦邵不以為然地說道。

六指在先前根本就不是什麼大問題。

最多計較的話,簡單手術去掉就行。

“秦少爺,不要亂說,小心我們家老爺聽到會不高興!我跟你說,我們家老爺雖然說不計較,他還給自己取號為枝山,其實就是自嘲,他心裡並不高興,很……很不喜歡別人盯看議論!”

觀路叮囑道。

他還欲向下說什麼,院子中傳來祝老頭的叫喊聲,觀路急忙跑了回去。

枝山?枝山?怎麼這麼熟悉呢?

祝枝山!祝枝山!

祝枝山不就是吳中四才子之一嗎?

吳中四才子: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那可是頗負盛名的!

自己不會那麼運氣,碰到這位大師吧?

可是一切確實那麼巧合:

這祝老頭來自蘇洲,參加五次鄉試才考中舉人,終其一生未曾考上進士。

如今這祝老頭也五旬了!

並且最最重要的一點,祝老頭有六根手指頭,自己取名為枝山。

祝枝山的名字就來自於此!

人不可相貌,海水不可斗量!

這小老頭竟然是著名的吳中四才子之一!

能跟他學習,自己還真是賺大了。

回到家中,秦邵跟韓瑾蓉他們說了自己要跟祝老頭讀書的情況。

“爺,真是太好了!我明天準備些束脩,你跟祝先生帶過去。”

韓瑾蓉知道對面的祝老爺子竟然是舉人,比秦邵都激動。

要知道這大明,沒有考上秀才之前的啟蒙私塾其實不多的。

大多都是家族式的私塾,非常排外的。

還有就是那些私塾先生最多也就是個秀才,能讓舉人老爺做先生,那真是少有的。

很多人考上舉人,都會找門路找個差事,有關係的基本都是可以當官的。

像祝枝山這種一直堅持考試,不願意當官的,真是少之又少。

說到底還是家底殷實,可以任性。

就秦邵所瞭解的歷史資訊,祝枝山經過第六次考試還是沒考上進士,最後終於在友人的引薦下去兩廣之地一個縣當了知縣。

根據觀路所說,他現在是第五次,說明他還有一次才會徹底死心。

祝枝山之所以遊歷到安陸州這裡,估計也就是邊遊歷邊學習,然後北上去上京參加最後一次會試。

秦邵想想,真是佩服這倔老頭的精神。

拜師當然要行拜師禮,還有教束脩的,這是禮節,也是對老師的尊重。

秦邵不太懂,跟韓瑾蓉打聽了一番,才明白具體是怎麼操作。

……

田地那邊,秦邵聽說安陸州不遠的地方有一年種三季稻子的,就是早中晚三季。

只是種植太頻繁,土地沒有歇息的時間,不夠肥沃,產量低。

秦邵決定還是先種兩季,7月中種植晚稻。

這會6月份,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先僱人將田地翻一遍。

目前主要是打理旱地。

旱地京山這邊很多種植蔬菜、玉米或者紅薯等作物。

秦邵打聽了土豆的情況,本地人沒聽說過,估計還沒有從國外傳過來。

那就先種植玉米和紅薯,15畝旱地,9畝紅薯,6畝玉米。

紅薯產量高,這會兒災年剛過去,老百姓手裡沒銀子,需要得多,好銷售。

玉米雖然是雜糧,相比較也算是不錯的主食。

秦邵專門讓王寅打聽了當地農民種植這些作物的方式,發現還是很原始落後。

紅薯就是切成小塊,直接埋進土地裡。

玉米是將種子埋進去沒錯,注意了間距,為了提高成活率,一個坑裡放兩個種子。

但那些玉米苗長多了,不捨得剔苗,玉米棒子那叫一個小巧玲瓏。

秦邵用紙張將前世瞭解的紅薯育苗方法、具體種植步驟寫下來,交給韓瑾蓉他們。

讓他們僱個農田管事,他們教那些僱工怎麼做。

一切安排完畢後,秦邵才放心下來。

第二天壹大早,早早起床洗漱,吃完飯,前往新老師祝枝山家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