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內閣重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璁跟嚴嵩其實相差並大,張璁只比嚴嵩大上五歲。

要說中進士,當然是嚴嵩算是元老級別的。

嚴嵩弘治十.八年已經中得進士,張璁相比較要晚得多。

如果不是秦邵提點和提醒,張璁按照原先的歷史,一直要到正德十六年才中得進士,可謂科考之路曲折磨難。

所以,張璁做了這首輔之後,可謂盡心竭力地工作,也是彌補那麼多年科考太難的願望。

因為夜以繼日的工作,張璁的先前的身體並不是太好,秦邵之所以及時實施新的工作方法,就是張璁這人太一根筋,工作太認真,擔心對身體不好。

歷史上的張璁也是因為工作太累,身體不好,六十剛出頭就去了,考中進士後,真正工作不過十多年間。

相比較嚴嵩活了近九十歲,可謂是短命。

秦邵還沒南下的前,張璁身體不舒服,就被秦邵強行到大明醫院檢查身體,發現了不少小問題,讓他休養了一段時間,如今身體倒是好了很多。

且因為皇上的命令,張璁倒不至於跟前世侍候朱厚熜一樣,事事小心,殫精竭慮,早早交代了性命。

如今的他雖然工作也很用力,希望儘早將自己那些想法

如今的官員除了俸祿有一定提升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福.利,那就是每年朝廷出資安排官員進行身體免費檢查一次。

如果身體出現大病,在大明醫院救治,朝廷還會幫忙報銷一部分醫藥費。

對朝廷有特殊貢獻的官員,比如為朝廷和百姓發明創造什麼,或者節省重大開支,提出惠民惠朝廷的計策得以運用者,可以完全免費治療。

“惟中,孔家這事你怎麼看?”

張璁倒了水給嚴嵩。

雖然嚴嵩和張璁不是同屆,但兩人因為皇上朱厚熙結交的,且張璁在小報做主編的時候,對嚴嵩有提拔之恩,兩人關係如今也算是密切的。

嚴嵩這人在治國國策方面雖然沒有張璁有鴻鵠之志,但在人際、看人、治人交往方面,那絕對是個能手,這也是皇上將他放在禮部的原因,跟王公貴族以及各種禮節打交道。

“閣老,這孔家如何處置,皇上自然會有定奪,根據先前皇上讓人給的信兒,如果不出意料,皇上此時應該在曲阜!”

“你說皇上在曲阜?”

張璁有些驚異。

縱然皇上有時候會帶回來一些資訊,交代他們一些事情,張璁並沒有對皇上的行程太過於關注。

這位皇上能力太強了!

先前皇上還不是皇上的時候,張璁為他做事,已經被這位皇上的能力深深折服。

在他的觀念裡,這世上沒有皇上做不到的事情。

人就是這樣,如果自己領導是位能力一般的人,作為下屬,剛開始不熟悉的時候可能會尊敬,時間長了,瞭解了,內心會有不滿:

這樣的人怎麼能當上領導?

特別是如果下屬的能力如果碾壓領導的時候,下屬可能就會有超出自己職位的野心,這是人性的本能!

但如果這位領導能力強得下屬這輩子感覺都趕超不上,一般就會深深折服,完全成為效力之人,根本不會有什麼別的心思。

這種情形不僅僅體現在紙上,可以體現人際關係的方方面面。

當一個人嫉妒另一個人的時候,雙方的實力一般不會相差太遠。

但當一方永遠超越另一方,另一方覺得這輩子難以逾越的時候,就會臣服,那點嫉妒心也就煙消雲散了。

新皇朱厚熙如今的下屬基本就是這樣,張璁這樣,嚴嵩、王瓊等也不例外。

說到底,就是新皇的能力太強,讓他們折服,不敢有太多的想法,特別是新皇明令禁止明爭暗鬥、拉幫結派,先前有些人有一點點苗頭,直接就給他殺雞儆猴了!

還有如今大明新皇上任幾把火燒得很多人忙得腳不著地,且如今的新朝於先前相比相差簡直太大,各種新事物層出不窮,比如科舉改革,比如學子們學習內容的變化,比如對商業的扶持,農業種植的大變革,很多人都忙碌補充新知識。

都有些擔心自己學的不到位被淘汰,自然也就沒那麼多時間勾心鬥角了!

“閣老想想,那孔聞韶雖然做事很是齷齪,很多事情上不得檯面,甚至可以說喪失人性,這些年皇上整頓官場以及權貴,那些蠅營狗苟的事情少了很多,但在以前那麼事情並不是什麼鮮有之事。

特別是那佔足孔聖人餘利的孔家!

那孔家根基之深,別說你我,就是先前的楊廷和也根本十分之一也比不了!

你想那楊廷和之事出來後,有幾個人敢真正為他講話,天下學子甚至處之而後快,可是孔家呢!那可是天下讀書人的聖師,你為何嘗又不是!

普通人誰敢動孔家!除了皇上出面,誰敢查抄孔府,還從孔府那裡搜出那麼多東西!

如果說孔家佔用朝廷和百姓用地,孔聞韶虐待幼童,甚至對朝廷和皇上有輕視之心,這些你我應該是絕對相信,畢竟這孔聖人的後代做牆頭才也不是一日兩日了!但那孔聞韶再傻,應該不至於將皇上用物藏在孔宅之內。

這些如果沒有……誰敢去做呢!”

嚴嵩低聲說道。

“惟中,你意思是說皇上弄得那些東西……”

張璁以自己對新皇的瞭解,覺得應該是不可能,皇上是光明磊落之人,應該不會直接……

“閣老,我……我可不敢說是皇上,皇上做人做事一向光明磊落,我……我是說皇上應該也是看那孔聞韶不順眼,也許那孔聞韶自己往槍口上撞,衝撞了皇上,皇上身邊的那些人,您也知道,都是護主的,自然……”

嚴嵩急忙說道。

“你說的確實有理!你說那孔聞韶真是個蠢蛋,我早些年想著他跟他那老爹不同,不是個沉迷酒色之人,沒想到比他老爹還……你說這皇上私訪,估計給他孔家臉面,不想他那廝竟然……真是死不足惜!可是這孔家畢竟是聖人的後裔,如果……”

張璁恨恨地說道。

“閣老……閣老您的意思莫非是站孔家不成?”

嚴嵩驚異張璁的直接表達。

他知道他們這些皇上的近臣當然臣服於皇上,一心為皇上做事,沒太多二心,特別是張璁,絕對是皇上的股肱之臣,對皇上那種尊敬和感恩戴德,他們這些人都是不能比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他們盡忠皇上,為皇上做事沒錯,但他們畢竟是讀書人,是學儒學長大的,也是儒學的受益者,對孔聖人那種尊重是深到骨子裡的。

當然,是人都有私心!

縱然當今皇上上臺後早就標明態度,那就是:

他最討厭拉幫結派、搞團伙!

他們也是謹小慎微地注意著,只是是人都不可能沒有一點私心。

孔家今天的這事,明面上是孔家自己的事情,但其實就是個群體站隊的時間。

所謂的讀書人站在一個陣營裡的。

比如張璁比如嚴嵩,說到底他們與其說擔憂孔家的走向,不如說是擔心跟自己文臣一樣人在朝中影響力的走向。

雖然說皇上如今算是很重用他們這幫人,但是也不可否認,那些武將以及宗室功勳權貴也在慢慢崛起。

就不說京城那些勳貴如今也開始在朝堂能說些話,京城包括外面也有不少人有職務。

宗室這幾年的變化不能說是天翻地覆,至少內部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宗室子弟如果參加科考,考中進士就會脫離宗室待遇,享受公民待遇。

剛開始只是一些底層宗室子弟考試,畢竟宗室前些年包括新皇上位後,宗室待遇俸祿沒有增加且裡面水分更多,爵位低人口多的人家甚至不如一鄉紳過得如意。

畢竟按照原先的政策,宗室是不能務農做生意,雖然一些人偷偷地做些營生,但是都是私下的,既然是私下的就很難做大。

參加科考的宗室,很多剛開始都是迫於無奈抱著試試的想法,畢竟相比較那些三歲啟蒙奔科考的普通人家子弟,宗室子弟的科考能力確實不怎麼佔優勢。

特別是前幾屆參加考試的學子基本最小的也十幾歲,跟人相差確實懸殊。

但架不住皇上制定的政策好,對宗室有照顧,每年各級考試,宗室都是有名額的,這些名額不佔普通學子的名額,對宗室有照顧,也就是說宗室參加科考就是宗室內的比賽。

剛開始對於那些前去科考的宗室子弟,那些宗室人員是有些不屑一顧甚至是蔑視或者排斥的。

要知道如果真中了舉,雖然說是有功名待遇,但單純上那俸祿跟宗室相差不大,甚至根本比不過稍微好點的宗室,且中了舉就剝奪了宗室的爵位。

沒了爵位的宗室,那跟驅逐宗廟的同族人有何區別?恐怕只能漸漸遠離宗室的圈子了!

這也是很多低爵位的宗室有些人寧願窮著也不願意參加科考。

他們覺得只要在宗室的圈子裡,雖然爵位低,但如果親王或者郡王能看顧自己家,給些活計幹,說不定能翻身呢!

且宗室身份在這裡,外面的那些官員明面上自己有權利,他們見了宗室人員也得客氣禮讓三分,甚至還一套禮俗。

如果脫離了宗室的身份,那就與普通人無異了!

所以,很多遠支宗室成員雖然過著艱苦的日子,仍然以身份為榮。

可是隨著這幾年宗室參加科考人員身份的轉變,他們發現並非他們想的那樣。

第一個舉大旗參加科考的是棗陽王朱右楒,這位郡王明明有那麼高的身份和俸祿,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竟然第一個帶頭參加的科舉。

他本就是個異類,其他藩地宗室混吃等死,他倒是不僅關注朝政,還一本正經去書院讀書,正德帝的時候還提出一些所謂的建議,結果不了了之。

新皇上位後,倒是有了朱右楒這種愛表現人施展的機會,

朱右楒本就有功底,科考之路更是一帆風順,一路中得進士,在宗室中次次第一名,更是得新皇卷顧,做了湖廣鹽政使。

那絕對是個肥差,更何況應山鹽礦如今算是大明數得著的鹽礦,聽說那裡的鹽,大明子民吃個數百年也就吃個十分之一差不多。

聽說如今已經考慮將鹽販賣到海外換取大明需要的貨物了。

那些當初譏笑朱右楒放棄郡王爵位和分封土地的宗室,如今都是滿眼羨慕。

不說普通宗室,很多親王其實內心都有些蠢蠢欲動。

朱家子孫,縱然不幹活就能享受潑天富貴,可是作為宗室子弟,誰沒點想法呢!

人一旦解決了溫飽,就會有精神需求,常年困於一地的親王們,誰不想馳騁在大明的土地上,欣賞一下祖上打下的大明江山,成就一番事業,在歷史上留下些名字呢!

朱家能躲得天下,縱然也有不少敗家子,但更多的是血性男兒,主人翁意識還是滿滿的。

因為朱右楒的光環效應,接下來宗室參加科考的子弟更是絡繹不絕,文考的不少,武考的更是多。

相比較窮人很少接觸馬匹、弓箭等奢侈東西,宗室子弟在這方面還是有優勢的。

雖然說起來很殘忍,但也不能不否認,相比較普通窮苦百姓,這些宗室子弟以及權貴往往是比較聰明的。

原因就是所處的環境影響眼界,還有一個更至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頭腦要發育好,是需要營養物質的。

普通窮苦百姓的家庭,很多最多剛剛吃飽,甚至不少人吃了上頓沒有下頓,這樣家庭的孩子怎麼頭腦更好的發育呢?

不僅僅是如今的大明,就是秦邵前世所在的所謂經濟發達的社會,在一些偏遠的山區還是有很多窮苦的百姓。

窮苦百姓很多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特徵,那就是木木呆呆的一張臉。

窮苦的生活,沒有受過多少教.育,讓他們在很多稍微正式人多的場合表現的呆笨、局促不安,這是很正常的。

雖然聽起來不是很公平,但這個世上真正的公平又有多少?

勳貴被啟用,宗室子弟也日漸冒頭!

那些入仕的宗室子弟雖然說沒了先前的爵位,似乎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

但是他們曾經的身份還是讓他們身上多了光環,一般人不好小覷。

特別是這些人如今的發展,讓那些宗室的人看到這些人的潛力,相比較以前不怎麼在乎,如今倒是更是熱絡起來。

特別是親王、郡王代表的人物,對這些出去的宗室子弟的拉攏,讓宗室也漸漸形成了一股力量,似乎要在朝堂表現自己的話語權。

張璁、嚴嵩等人都是聰明人,自然也是明白的。

他們擔心一旦孔家被打倒,他們這些文人子弟的地位會不會……

“惟中,你說的對!想整孔家的是皇上!皇上這次可能要真的要動大手筆了!”

張璁跌倒在椅子上,有些無奈地說道。

“閣老,那……那咱們怎麼辦?”

嚴嵩自然是早就猜到這是皇上的手筆,但想到皇上如果要將孔家斬草除根,還是有驚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