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魚和熊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皇上下旨的文書點名,大明本就是馬背上的天下,如今周圍蒙人、韃靼虎視眈眈,需要文武兼備人才保我大明江山,為朝廷效力,設文科的同時,也應該設武科。

今需在南京和京城開設兩京武學,招攬習戰陣、擅騎射、膂力過人、武力過人、擅火藥、懂武器器械操作之人。

招攬物件:不計出身和身份,只要有上進心者均可參加。

考試方式:地方先選拔,選拔優質物件送往南京和京城兩地(南方和北方自動劃分)參加複試,最後統一到京城進行殿試考核。

待遇:透過地方選拔者,路費、食宿均有朝廷承擔。

“大人,陛下這文書雜七雜八像是草紙呀!”

伍文定看到那文書上的圈圈點點,跟王尚書畫的草紙真是有些類似。

“陛下這是想要開武舉,只是設想了一些策略要求,這是讓我們補充彙總,做出個方案,文定,晚點的時候,你王人都過來開會,我們商量一下,怎麼做個完整的方案,陛下派來下旨的人還在我們這裡等著我們出方案,只給了我們三天的時間!”

王守仁說道。

“大人,我還是沒懂,咱們大明,先前的皇上也有舉辦過武舉,都是軍中子弟參加,這不計出身是什麼意思?難道人人都可以參加不成?”

伍文定看了情況,有些不解,這皇上是打了個草稿,讓他們做總結呢!

只是這不計出身,挺有意思的,要知道這大明的考試特別是文考科舉那是對出身也是有要求的,雖然那些要求其實可有可無。

比如娼妓、優伶、皂役、胥吏等,這些人之所以從事那些職業,那基本都是沒有生存的方法了,哪裡還有時間和金錢讀書?你就是讓人家參加,很多人也沒那個能力和經濟能力。

只是如今的這武舉竟然不計較出身,能排兵佈陣,武力過人,還能製造器械,那山野村夫如果膂力過人,那是不是也能參加?工匠如果能知道器械,那是不是也可以?

還有排兵佈陣,如果是軍戶兵士他能打仗,當中會寫排兵佈陣,是不是也能考?

這些……這些人如果都能考,這局面是不是有些太廣了?

“那是自然,咱們這位陛下可不一般,這是要全面撒網,網路各種英才,自然是只要咱們大明子民都可以參加!”

王守仁扶著鬍鬚笑道,神情滿是激動。

王守仁作為一個思想家,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孤獨的!

歷史上任何思想家都一樣,一個人為什麼會成為思想家呢?

就是因為他對這個世界有不同的見解和方法,但是不被主流思想接受,所以,自己就開始開講佈道宣揚自己的所謂思想。

王守仁王陽明就是一樣!

他的思想跟這個時代不盡相同。

在這個時代,君權神授,階層劃分鮮明,不管是做官還是學習以及各種向上的出路,都要考慮人的出身。

朱元章一開始就給每個人定義了自己的身份,宗室貴族、宮門侯爵、軍戶、農人、匠人等,每個人都被狹義地定義在一定的框框內。

特別是底層的人,比如匠人,比如軍戶,很多都被狹義地一代代地定格在身份裡面,從出生他們的命運已經被定義,根本就沒有上升的機會。

即使是參加科考,也是所謂的軍官子弟,普通軍戶吃不飽穿不暖,更不用說參加所謂的多年寒窗才有可能成功的

人們因為這種環境的影響,也就養成了所謂的“勢力”做人標準,以出身和身份待人。

而這個時代的王守仁,他的思想的超前的,他從來不以出身和身份貴賤待人。

在他眼裡,無論什麼樣的門第,無論貧富貴賤,在他眼裡都是一樣的。

王守仁教授自己也是一樣,對學生從來都是一視同仁,也不藏私,將自己所學傾囊傳授,無門戶偏見,更不搞學術紛爭。

這些年,他閒暇之於四處講學,希望將自己的心學傳授給自己,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改變這個世界。

可是他的思想時刻都遭受著那些尊崇程朱理學者擠兌,他們認為王守仁的思想就是異端邪說,開始對其才生攻.擊。

王守仁雖然一笑了之,但他內心還是孤獨的看,希望這個世界能有人理解自己的想法。

可是除了那些自己的學子以及低微身份的人,能真正理解他想法的人真是太少、太少!

可是今天,他發現了一個更強的人物,他的思想跟自己類似,他想強大大明,他用人不講究身份、門第,他大刀闊斧地將那些人按壓在地,讓他們臣服自己的想法,縱然殘暴,但比自己的無為而治的想法更是有效。

這人就是當今新皇!

王守仁剛開始還不確定,畢竟他只君王。

可是他對天象的看法和掌握,他用人的那些方法。

雖然他現在也用那些舊臣,但是都是能幹事情的,如果不能幹事,直接就被他被按壓弄倒。

至於底層的人,只要有能力,他也會慢慢啟用,他在邊疆進行改革,讓那些土地回到軍戶手中,讓人有了飯吃,短短時間內,將那些豪強打得無還手之力。

這人真是太強了!

王守仁雖然這些年磨鍊,很多事情已經做到內心坦然。

但被安排到南京這邊的時候,內心其實也有微微失望的。

不是他太沉迷於官道,他也想在事業上大展拳腳,因為有了權威,就可以做很多事情,能夠將自己的思想想法傳播更廣,更為更多人的生活發聲。

如今他明白,皇上讓他留在南京,是圖謀南方的改變。

是的,南方改革要面對的問題更多,王陽明也聽說了,桂萼到南方改革,想改變南方土地兼併嚴重,賦稅難收問題,面臨的阻力很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經濟改革雖然重要,但要真正實施,還得武力上搞定,不見點血,根本搞不定南方,盤根錯節,要做好這個事情,非一朝一夕。

對於頑固之人,講道理沒用,武裝鬥爭才是真道理,槍桿裡才能出正權!

新皇注重火藥武器的發展,這點沒有人比這個經常帶人打仗的王守仁更清楚!

真刀實槍的戰.場才會明白武器的重要性,肉搏才是最後沒辦法的選擇,在強武器面前,武力是沒有用的!

“文定,快去叫人,我們必須馬上商量一個武舉的方案,早日呈到京城!”

王守仁眼裡滿是笑意,細眯的眼睛熠熠生輝!

……

隨著皇帝下旨、朝廷文書的頒發,大明明年開春要開始武舉的訊息瞬間傳遍了大明的各個地方。

“真的,誰都可以參加嗎?”

一個掂著打了半截的刀具的粗壯鐵匠看著武舉招生公告,有些不確信地問道。

“當然,這裡面不是說了嗎?只要你有力氣,能打架就行,當然比如會讀兵書能排陣打仗或者對打仗能有想法也行,就是你要麼會打,要麼會指揮打也行!還有你會製造厲害武器也可以!”

一個書生模樣的人解釋道。

“我……我有力氣,會打架,還會打鐵!”

那人聲如洪鐘。

“那你……自然是可以報名的!”

“你說我們是農戶,如果要參加可武舉,會不會以後成為軍戶了?”

有衣著農夫的人的人,有些疑惑地問道。

他們家的二兒子又高又壯,打架很厲害,家裡地不多,糧食打的都不夠吃,想讓兒子去做工,可是又不會手藝,做工的地方都不想要,一直想讓兒子找個出路。

“我說大伯,這個跟軍戶沒有關係,參加武舉,如果表現好,是要被錄取進入軍.隊歷練的,出來就是要做武官的,那可是很厲害的,到時候可是有俸祿,聽說只要入選做官了,以後老了退職了還有養老俸祿呢!就是這次參加考試,如果透過第一次考試,路費食宿都免費,咱們地方官府還給獎勵呢!”

有專門解讀公告的人解釋道,也是跟周圍圍過來越來越多民眾解釋。

“那可好!那可好!我得趕緊回去給俺家二小子說說去!”

那農人興奮地轉身朝外面跑去。

“你說這報名到底行不行啊?”

“只管報唄,反正又沒損失,聽說這次招收的人還挺多的!”

“我還聽說,有些軍戶老了,特別是那些老兵,很多要被退下來種地,以後招兵主要是年輕的,俸祿也會提高,聽說軍官選拔還要統一報名選,不按照出身呢!這以後的機會會越來越多的!”

有知道小道消息的偷偷地說道,聲音卻不遠不近地被周圍人都聽到了。

……

邊關。

一群群軍戶圍在佈告面前議論紛紛。

“這真是要舉報武舉呀!”

“那是當然,這公告都出來了,你以為還會有假?”

“我是說這武舉前朝也舉辦過,不都是那些官員子弟參加嗎?咱們普通人家看看也就行了!”

“可別這樣說,你看這上面說了,不計出身,就是說我們人人都能報名,反正報名又不用交銀錢,只管去考唄!有文考還有武考,只有在一方面精優,就會被錄取,反正錄取了不僅能當官,就是小官也行了,有俸祿,身份還不一樣,這樣的好事,誰不去做!”

“就是!就是!我們也報名吧!反正又不花錢,萬一考上了還是個出路!”

“是的,這次考試有膂力、功夫還有製造器械等,都是分開來考的,先前大明我聽說也有武舉,可是都是考騎射等各種高階技術,普通人家哪有什麼馬匹,更不用說弓箭,窮文富武,按照以前培養一個武將要比科舉文考付出還要多,所以,這大明朝將領基本都是出自世家以及官員子弟。這可是底層軍戶的機會呀!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大家要好好把握機會呀!”

一個私塾先生模樣的人說道。

此人正是附近藩王私塾裡的一個先生。

“我報名!”

“我報名!”

……

“陛下,王守仁果然厲害,這武舉真是報名者甚多,我聽說初試已經選拔.出了不少奇特人才。”

秦邵看著彙報上來的檔案。

下方張璁笑著說道。

“王陽明本就是奇才,南方有王陽明鎮著,我大明不用擔心內部出問題。”

彭澤也感嘆道。

對於王陽明,彭澤早有耳聞,很是欣賞此人,特別是平定賊亂還有朱辰豪之亂,其戰術手法,彭澤是深表佩服的。

早些年,彭澤其實對王守仁就有些惺惺相惜,想將此人納入自己麾下,只是王瓊喜歡王守仁,一直將他作為自己人,雙方不同的戰營,自然就沒有多少來往。

這次武舉考試跟以前不同,以往武舉需要考試各種,比如除了武術、膂力、射箭、騎馬種種,最後還有考試兵法,似乎非要選出全方位人才。

但真正打仗的都知道,只要一方面練習精湛,就能起很大作用。

所以,這次武舉考試都是分開來考的。

馬步箭及槍、刀、劍、戟、拳搏、擊刺等法,營陣、地雷、火藥、戰車等方面只要有一樣精通,即可透過考試。

當然如果是全方位人才,更是要放在提前名次。

“陛下,聽說為了這次武舉,不少人開始練習各種功夫,有些地方還開設了武術課堂,報名的還挺火.爆!以後我大明必須武風興起。”

張左在一旁附和道。

這種武舉的方法,軍官子弟也可參加,他們有自己的優勢,普通兵士在刀劍方面可能也有自己的優勢,包括一些技術人才,比如匠人也可以參加,只要有才能就不會被埋沒。

“陛下,我聽說有文人也有參加武舉的,聽說當中還有一些秀才,有些奇怪。”

王寅在一旁補充到。

錦衣衛的人有瞭解情況的,給他也彙報了一些,當時他很奇怪,已經考中秀才了,怎麼會參加武舉?

“王指揮使莫覺得奇怪,你是不知道,這文考可是不容易,有些人考了一輩子,也將將做個秀才就不錯了,估計那些人文考成績不好,還有些功夫,乾脆就報武考試試,也多個機會!反正咱們大明也沒規定參加了武舉就不能參加文舉!”

張璁笑道。

“還是你們讀書人會想,兩者還能兼得,挺會投機取巧!”

王寅有些感嘆。

惹得一眾人忍不住笑起來。

王寅也忍不住笑了,但抬頭之際,看到外面有個熟悉的手下在外面張望,知道應該有什麼事。

趁秦邵跟那兩位大臣說話之際,他悄悄地走了出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