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憐香惜玉王尚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倭國?”

秦邵幾年一直專注於整治內部問題,雖然如今很多問題並沒有完全看到全方面的解決。

但至少好了很多。

至少九邊地區現在田地兼併問題得到了解決。

南方那邊確實阻力不算小,張璁直接派過去桂萼帶人過去主持大局。

聽說桂萼夜裡還收到了威脅的信件!

秦邵聽了,臉色有些冷。

“不怕那些人沒有動作,就等著他們的大動作來了!告訴桂萼只管幹,如果有人動手,我們就動大手!”

他直接同張璁說道,張璁很快瞭然。

“是的,陛下,他們已經到達寧波府,當地市舶司已經安排了留下,他們知道陛下新近即位,想來朝拜陛下,他們船速快,如果要走水路,估計要不了多少時日!”

嚴嵩解釋道。

聽了嚴嵩的解釋,秦邵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先前因為朱厚照突然離世,楊廷和他們為了安全,直接封了閩浙和廣東的市舶司,斷絕了跟外面的來往。

如今市舶司重新開始運營,倭國使者的大內氏就派了兩艘船到而來寧波的港口。

秦邵想起前世因為看那部關於大明的神劇,雖然對那部劇演繹的朱厚熜有太多讚美濾鏡不是太喜歡,但因為那部劇有不少關於倭寇的事情,就看了關於倭寇方面的資料。

聯絡如今的情況突然想起如今倭國的情況。

倭國應仁之亂之後,已經開始進入紛亂動盪時期,也就是所謂的戰國時代。

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材本來想討伐細川氏這個倭國權利越來越大的武家氏族,可是自己勢太菜,反而被細川氏策動了京都的實力,直接將足利義材給廢除了,接下來的就是關東大亂。

但是另一個武家氏族大內氏確實支援足利義材將軍的,不時帶著自己的人跟細川氏幹架,雙方你來我往,最後演變成這兩個武家氏族的爭鬥,至於足利義材早已成為當中的工具。

這兩個武家氏族的鬥爭不僅僅表現在政治鬥爭上,還延伸到經濟和貿易的爭奪方面。

無論是前世還是現在,秦邵覺得大夏族都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勤勞的民族,但這個民族身上也有很多缺點,比如喜歡耍小聰明,做事不踏實;比如,愛面子,喜歡打臉充胖子!

特別是後面一點,在大明朝表現得可謂淋漓盡致。

為了顯示大明帝國的繁華和強大,儘管不少歷史學家美化,說大明比如鄭和下西洋,宣揚了大明的文化和影響力等等,反正很多有利的方面。

但卻犯了一個國.度最大的錯誤,那就是明明是貿易,結果卻做成了裝牛逼的事情。

周圍效果前來朝貢,僅僅交少許進關稅,且這些稅收很多都落入了一些地方官員的口袋中。

他們來朝貢,大明為了顯示自己的繁華、恩澤天下,給了他們眾多恩賜的東西,還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這種事情傻子才不來呢!

所以,如今大明開關之後,很快周圍的國.家開始進來朝拜,大內氏就是耳聞了這種情況,直接率領船隊來了大明。

就秦邵瞭解的情況,大內氏來了之後,細川氏也不甘落後,直接跟著也來了。

一個國.度有兩個朝廷商隊都說自己代表倭國,自然是免不爭鬥。

按照歷史,大明發生了一件可笑且屈辱的事情。

那就是大內氏來了之後,細川氏緊隨後面,因為細川氏沒有帶國書,進不了大明境內,他們就賄賂了當時的寧波市舶司的官員,進了寧波境內。

兩虎相見,必有一爭。

大內氏和細川氏竟然在大明境內開戰,不僅他們互相有傷亡,大明境內的官員和百姓有不少還因為這場戰亂被殺,簡直荒.唐至極。

當時的皇帝朱厚熜對這方面根本不是太瞭解,他一地方藩王以前對外面的世界根本不瞭解,突然做了皇上,對這種事情更是處理無能。

至於楊廷和為代表的那些官員,他們想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著強大自己,而是直接吩咐關閉了寧波和閩地的市舶司,只留了廣東一處的。

因為這種關閉,進而引發了大明海上走私貿易的猖獗,進而加劇了以後的倭寇之亂。

也是因為這次在大明境內的打鬥,那些倭國人看出了大明的空虛,堂堂寧波府竟然派不出精幹的軍.隊制止他們,那些所謂的官員竟然一個個嚇得落荒而逃,整個城內混亂一片。

因為瞭解了情況,倭國人開始輕視大明,察覺自己一向奉若強國的大明竟然是個繡花枕頭,幾年後,倭寇更是直接開始直接叩關大明,開始大肆入侵搶劫。

如今,市舶司人員都是新派的新進官員,還有從地方挑選的精英。

新官上任,加上朝廷對他們也有培訓,如今做事倒是認真。

洪福因為見識多,這次去了南方之後,秦邵也給他安排了職位,協助南方地方衛所開始練兵,訓練海上隊伍。

大內氏在邊關交換了一些東西之後,就想著見大明的新陛下,可以像以往一樣得到許多好處。

如今根據嚴嵩送過來的訊息,大內氏已經來了,如果不出意料的話,細川氏也會很快到來。

根據倭國人那屌性,如果直接讓其進來,說不定還會幹起來!

要打隨便打,但在大明境內不行!

“惟中,速傳訊息到寧波府那邊,大內氏船隻可以跟我大明自由貿易,以後所有貿易以物換物,正常交易即可,交易時間為三天為期限,超過三天一律離開大明境界!”

“是!”

“另,如有細川氏申請進關,條件待遇一樣,但不可雙方一起進關!”

“是!”

七日後,從寧波府那邊傳來訊息。

在大明交易完的細川氏和大內氏在大明邊境外發生激戰,雙方各有傷亡不少。

……

週一,早朝。

秦邵聽著下面一幫群臣的彙報。

張璁彙報的情況是內關外放的情況,就是將京官放到地方去鍛鍊的問題。

特別是言官必須有地方工作經驗,不能要些什麼都不懂,只會誇誇奇談,考言語博出位,成為政治攻.擊工具。

因為先前很多京官外放,京城的很多職位就空了出來,不少表現優異的地方官被抽調上來,被抽調上來的人,很多有地方經驗,說起問題有理有據。

不僅僅是朝中大員,就是秦邵從這些官員講解中也瞭解了不少大明很多不為人知的方面。

這種調動不僅促進了中.央和地方官員隊伍的流動,也避免官員的僵化,對朝廷來說真是活躍了血液。

再加上如今的官員年輕化了許多,秦邵覺得這上朝也有意思了很多,畢竟任何時代年輕人的想法還是超前的。

當然,當中也不乏熱烈的討論,有時候討論激烈的時候甚至會爭辯得面紅耳赤。

張璁先前提議有能力的舉人可以根據能力破格做官,就引起了很大爭執。

朝堂不少人表示反對,認為他們都是經過十多年甚至幾十年寒窗才取得進士,有了做官的權利,憑什麼那些舉人考不上進士就能做官?

當然也有贊成者的,一般都是跟張璁一樣經過多年科考才中舉的。

同樣的經歷,他們更能體會進士考試雖然公平,但是也不乏一些人只會考試,且先前的考試很多注重書本知識,且因為一些官員對某項的喜愛,不少人投其所好才得高分,並非實際能力。

一個人能考中進士,證明其在讀書方面是不差的,做官應該也是可以的。

張璁就覺得自己考中進士,後來就是估計投那些考官的喜好才成的,即使他考中進士,很多事情也能做好。

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最後只能秦邵來裁決。

這種事情秦邵前世也聽過不少討論。

在他們那個時代,經常討論重點大學的學生是不是一定比一般普通院校的大學生能力就強。

這種事情其實就是機率問題。

不可否認,普通大學的學生中不乏有震能力的,重點大學的學生也有只會讀書考試,到了社會工作中能力並不是很足。

但什麼時候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平,至少從傭人角度來說,有那麼多重點大學學生可挑選,沒必要耗費那麼多精力成本非要從普通大學生中挑選佼佼者。

很多時候一個人真正的能力並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表現出來的,伯樂也不會永遠都看不走眼,所以,沒必要為這種事情太過於較真。

更何況在前世,人口基數大,人才太多,自然也就先從重點院校挑選。

如今的大明情況也是一樣!

雖然每年的進士錄取率並不高,但總體上這個年代的人數還是比較少的,很多時候需要不了那麼多職位。

自然會先從進士中挑選。

至於真正有實際才能的人,秦邵提出如果有舉人甚至秀才能在地方做出突出的業績,幫助地方發展,也是可以破格錄取的,只是這種條件要苛刻一些。

新皇這樣說,其實就是提出折中的意見,雙方都覺得還可以接受,也就此定了下來。

張璁提出的問題,先前已經討論過,他只不過彙報了如今的情況,大致情況還算不錯,眾人也沒有太大異議。

只是兵部的彭澤和戶部的王瓊卻掐了起來。

說到底就是彭澤覺得如今邊關很多地方不久就要進入冬季了,不少首領提出朝廷應該為邊關將士提供一些製作棉衣的經費。

如今九邊不少地方的土地回到了那些軍戶的手中,朝廷推廣的紅薯在那些地方都開始大面積種植,收成還不錯,且朝廷還免除了九邊軍戶第一年的賦稅,吃的方面,倒是吃了飽飯,如今的幹勁倒是十足。

只是吃的問題解決了,因為多年欠俸,軍戶過冬的冬衣已經破爛不堪,九邊領導就想申請為兵士們製作棉衣。

對於這種情況,秦邵也瞭解。

那些軍戶們原先過慣了吃上頓沒下頓的苦日子,估計如今覺得日子還不錯,即使很寒冷,也不會想到置辦衣服問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應該是那些新上任的將領,新官上任三把火,想在軍中樹立威望,讓兵士們聽自己的,就提出了申請。

不說大同、薊州等地,遼東那邊寒冷,秦邵前世的時候去過那邊,根本不能想想沒有暖氣的日子,人們是怎麼挨過去的,應該是有土炕可燒,只是沒有厚衣服,日子確實難熬。

秦邵也很想給邊關將士提供棉衣,只是人數眾多,到底需要多少錢?朝廷能不能承擔?這些都需要戶部來計算考量。

不當家不知油鹽貴!

秦邵現在終於明白,這要做個好君王真的沒有那麼好當!

當然,如果要當個只知道自己享受、擺爛的君王是很容易,但也容易把國.度搞崩,甚至自己的小命不保!

他現在能做的就是看向王瓊,這個自己的戶部尚書。

這貨在戶部多年,對於九邊的兵士糧草,有多少人,需要多少錢,他大致一估算就能差不多!

所以,銀子如何從他這邊出,秦邵倒是不怎麼擔心!

“彭尚書是不當家不知道,你知道這九邊多少人嗎?如果人人都穿棉衣,朝廷要出多少銀子?田地賦稅改革還沒有完,從地方收上來的稅銀越來越少,戶部每年還要支付給邊關每年那麼多花銷,你以為銀子說有就有嗎?你是不是覺得這銀子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作為戶部,也就是財務部門,對錢把握得比較緊,並沒有多少過錯。

且各項支出只要從戶部出,王瓊都會據理力爭,能不出就不出,能為朝堂省多少就省多少,儘量做到節源開流!

遇到曾經的老對手彭澤,王瓊更是不例外,言語也更加犀利。

“王尚書怎麼知道我沒當過家?我當的是這兵部的家,我只知道我們的兵士在邊關捨命保護我大明江山,他們帶住妻兒父母在邊疆艱苦子地艱難地生存,如果連身上的衣裝都不能保證,要凍死在數九寒天裡!王尚書到底是是何居心?”

“我聽說您最寵愛的小妾最怕冷,恐怕已經在家裡燒起了炭火,穿著厚厚的錦緞棉衣,王尚書憐香惜玉,應該讓嬌妾用的是潔白綿軟的的棉花,而不是邊關用的粗硬木棉!為何做不到感同身受呢?除非王尚書您告訴我,您的小妾為了節省不捨得用,需要您晚上幫忙被窩裡胸口暖玉足……”

彭澤這人平時話不多,說起話來也咄咄逼人,更是尖刻犀利。

很快有人忍不住嗤嗤發笑,都知道王瓊老妻沒了,納了一房美妾,揚州瘦馬,溫柔可人,王尚書很是寵愛。

只是南方人到了這京城,加上身體嬌弱,不免怕冷。

曾傳出,王瓊憐香惜玉,用胸膛幫小妾暖足!

“噗!”

秦邵聽下面吵得熱鬧,在上方看熱鬧好久,正有些口渴,張左剛遞上茶水給他潤喉。

他剛喝下一口還沒咽,聽這驚悚八卦,直接噴了出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