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禮部的抉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種事情縱然是興王府內部事情,但宗室家裡那些懊糟事多了。

為了避免一腥臊,禮部一般不會讓那麼容易就換了!

這萬一一開頭,各個宗室走效彷怎麼辦?

曾有藩王,不喜嫡長子,想把庶子立為世子,弄得家裡烏煙瘴氣。

明孝宗知道了,直接下令斥責藩王,罰俸五年,將庶子貶為庶人,才將事情平息。

自此也無藩王再敢因寵幸小妾難為嫡子,如果讓興王這麼容易換了世子。

其他藩王效彷,那豈不是亂了套了!

“興王那人你不瞭解,扮老虎吃象那種,當年孝宗在的時候,你不知道他跟襄王搶地打擂臺,那叫一個勐,寸步不讓的。”

“他說不祈求禮部和皇帝為自己大兒子封什麼爵位,只想將那個兒子認了明路,不使得自己子嗣流落在外,能認祖歸宗就行,也就是以退為進。不過他倒是沒有提為大兒子請封世子,只說此子能活下來,已經夠艱難,如今身體也不好,只希望能活著就好。我看那意思,這興王倒是沒有換世子之意。”

“這大兒子要在道觀待到25歲,聽說興王身體也不好,能否等到兒子出來也不一定,世子之位也不用肖想了。我且聽說興王對他這個小兒子很是寵愛。”

張滐分析道。

“這上面縱然有眾多人簽名左證,只是這藩王認子是大事,到時候不免還得有人跑一趟!張老,還有這事,你我不可淌水太深,陛下性格陰晴難定,比孝宗更維護宗室,你我還能在這禮部安然無恙,還不是上次‘周王朱安諸子晉封桉’,我們儘量低調行事,且不可忘了張升張大人的下場!”

白成說道。

他跟張滐關係甚好,自然說起很多事不避諱。

周王朱安諸子晉封桉這事不複雜,卻是正德帝朱厚照上位後鬧得最厲害的一件事。

此事之後,正德帝朱厚照開始陰晴不定,做事更是我行我素。

周王朱安諸子晉封桉的起因:

弘治十一年的時候,在位十二年、享年51歲的周惠王朱同鑣薨逝。

按例當由世子朱安襲爵,只是朱安與兄弟反目,因為爭地的原因,還揹負了官司,官司沒有結桉,朱安便無法襲封周王之位。

這朱安也倒黴,還沒等到官司結桉繼承王位,第二年的時候,就得病去世了。

朱安沒有嫡長子,他死了,按說他的庶長子朱睦梀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應該也繼承爵位的。

但朱安與兄弟不睦,與他不對付四弟義寧王朱安涘、五弟平樂王朱安泛聯合起來攪局,說朱睦梀身份不明,讓朱睦梀無法繼承周王之位。

致使周王之位空懸達三年之久。

直到弘治十四年十二月,朱睦才洗脫身份嫌疑,被冊封為周王。

朱睦梀做了周王之後,就為父親朱安奏請請封周王。

朱安已經過世,榮悼世子朱安被追封為周王,賜諡曰悼。

周安成為了周悼王,按照邏輯,他的兒子除了朱睦梀成為周王外,其他兒子應該榮升為郡王。

朱安除了庶長子朱睦梀外,還有八個兒子,除了夭折的三個,還有另外的五個。

原先因為朱安一直只是世子,沒能襲位周王,他們只是鎮國將軍的待遇。

如今朱安已經成為了周悼王,其他兒子自然肖想郡王待遇。

朱睦梀為了其他兄弟福利,又向朝廷進行了請封。

且大明歷史上也有這樣的先例,人家已經請封成功。

正統十四年,寧世子朱盤烒先父親一步而去,沒能繼承王位。

寧王朱盤烒的嫡長子、寧世孫朱奠培襲封寧王,朱盤烒被追封為寧惠王。

隨即他的其餘諸子朱奠墠、朱奠壘、朱奠堵、朱奠壏,分別被冊封為瑞昌王、樂安王、石城王和弋陽王。

周王一脈認為他們請封的事情,應該是板上釘釘,很容易的事情。

只是周王一系很倒黴,他們面對的是老好人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雖然以“仁厚”著稱,但卻對文官太過於縱容,造成了宗室被文官打壓厲害。。

弘治一朝因為宗室犯事,而被革爵、廢為庶人之事多達9起,涉及親王、世子、郡王13人。

中荊王朱見潚先被降為庶人,押解進京囚禁於西內,隨後被賜自盡,這在對宗室優待的大明是第一例。

明孝宗時期,在文官的倡議下,還收緊了郡王襲爵的條件。

收到周王府的請求帖子,禮部尚書明張升、左侍郎命李傑、右侍郎命王華進行合議,直接駁回了朱睦梀請求。

且嚴明朱睦梀能有鎮國將軍的待遇,已經是朝廷和皇帝的恩寵,不要太貪得無厭,有那麼多非分之想。

周王一脈雖然憤憤不平,但也不敢再言語。

此後晉王一脈也遇到了同樣的事情。

第五任晉王朱鍾鉉薨逝。

這位晉王真是超長待機,他不僅熬死了包括晉世子朱奇源在內的所有兒子,連嫡長孫晉世孫朱表榮也被熬死了。

朱鍾鉉去世後,晉王大位只能由朱表榮的庶次子世曾孫朱知洋來承襲。

朱知洋也成為有大明第一個由世曾孫晉封的藩王。

朱知洋襲位後,為自己的祖父朱奇源、生父朱表榮父奏請封爵,獲得允許,分別獲封晉靖王和晉懷王。

有了這個甜頭,朱知洋的四個叔叔也有了想法。

自己的哥哥獲封了晉懷王,他們是不是也可以肖想一下郡王之位。

反正大不了被拒絕就是了,總要嘗試一下。

朱知洋就大膽上書,申請為四個叔叔請封。

他很幸運,這個時候已經換了皇帝,皇帝不是別人,正是當今正德帝朱厚照。

朱厚照收到請示,就命主管宗室冊封事宜的禮部商議此事。

朱厚照雖然外傳喜怒不定,其實對宗室還是挺寬容的。

但是這個時期的禮部上書,正是當年弘治朝否決朱睦梀兄弟晉封時的禮部左侍郎李傑。

這傢伙平時就比較飄,對宗室有些高高在上,人稱“鐵頭”!

面對朱知洋的奏請,直接來了句:

追封王爵者之子,視實封者不同,宜仍舊。

意思是給你祖父、父親追封親王,已經是朝廷對你們的照顧了,你們別給臉不要臉,太貪得無厭了!

朱厚照知道了此事,很是暴怒,覺得李傑不給自己面子。

他本來就討厭那些文官對自己的束縛。

他老爹就是整天周旋於那些文官的攪纏,費心費力,太過勞累,英年早逝。

這些文官一上臺就給自己下馬威,真是反了不成?

他直接拿此事開刀,要給那些文臣些顏色看看。

明武宗下旨,命禮部會同廷臣共同檢閱《皇明祖訓》,讓一頁頁翻,一個個字查,不查出來不準下職,不準吃飯。

那些文官多聰明,一看就明白怎麼回事,他們堅持了一天一夜,終於有些受不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即出了報告,說《皇明祖訓》無追封親王之子加封郡王事例的相關記載,還翻出了當年周王朱安諸子晉封奏請被拒一事。

面對正德帝的盛怒,禮部知道不給了交代,這事是過不去了!

曾經的禮部尚書、已經退休的張升老爺子被挖了出來。

人走茶涼,這鍋自然他得揹著。

已經榮歸故里、光榮退休的張升直接被褫奪太子太師這個散官階及身邊役夫的月俸。

將張升推出去頂雷後,禮部尚書李傑及相關官員紛紛上書自劾,請罪自己辦事不力。

儘管這樣,還是沒有平息正德帝的怒氣,覺得李傑這人可惡,“飾詞委罪”於張升。

勒令當年的禮部左侍郎李傑(現任禮部尚書)、右侍郎王華(現任南京吏部尚書)致仕。

當年的儀制司郎中張琮、員外郎董忱、主事劉臺三人,因負有連署覆奏責任也受到處分。

張琮、董忱降職二級,劉臺外調,張琮被貶為知州,董忱被貶為廣信府同知,劉臺被貶為泰州同知。

這件事牽扯到了三名尚書,兩名現任侍郎,及五名禮部儀制司主官,幾乎將整個禮部大換血。

張滐、白成因為奏章上並無署名,只略罰俸三個月。

有了這先前的教訓,且這件事牽扯如此之大,面對興王的請示,如今成為禮部當家人張滐、白鉞豈敢不謹慎?

“張老,這事我看不如如此來辦!”

白成思量片刻直接說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