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此消彼長(十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將鍾義府沒有立刻上報的內容發去京城,程若凡就批評起老同學來,“你猜猜主席的回電會是什麼樣?”

鍾義府並不覺得害怕,只是覺得自己的確應該早些向中央發電報講述此事。既然程若凡這麼問,鍾義府答道:“我覺得不一定會批評我應該早些上報。不過具體怎麼批評,我不確定。”

“你在我們國境內開設反殖民訓練營和緬甸幹部培訓班了麼?開設針對緬甸革命者的學校了麼?有沒有對緬甸革命者以及進步人士交流,將我國革命程序以及革命勝利後的建設成果與他們交流?”

面對這麼幾個提問,鍾義府當即表達了自己的擔心,“我想到了,但是總覺得現在的建設成果還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再等等。”

“等什麼等?咱們想把最光鮮體面的東西給別人看,難道別人不知道麼?醜媳婦不用怕見公婆,讓他們參與到我們的革命工作中來,讓他們親眼看到我們的工作。只有這樣,那些緬甸革命者與進步人士才知道我們推行的革命到底是什麼樣的。”

首發:塔.讀~小<說

“……若凡,你是不是和主席談過?”鍾義府沉默片刻後問道。

“沒錯。我非常期待全世界的殖民地都能獲得解放,所以和主席談了好幾次。”

“我是想問,你是不是向主席請教了緬甸的事情?”

“那倒沒有。我請教的是殖民地解放的普遍方法,並沒有針對緬甸……更沒有針對你!”程若凡說到一半,想明白了鍾義府關心的內容。

這回答讓鍾義府覺得有些不好意思。程若凡這傢伙有各種缺點,但是在本性上卻頗為單純,絕不是壞人。教官們對他的評定級別不高,與品行無關。同學們都挺喜歡程若凡。此時鍾義府為自己懷疑程若凡針對西南局的想法感到了歉意。

程若凡對此完全不在意,他繼續著自己關注的殖民地解放問題。想讓殖民地解放,不僅要與那些殖民主義國家對抗,還要與被殖民地本身的生產力落後帶來的種種問題對抗。

“主席分析了緬甸與印度東北地區的局勢,這些地區的上層都與英國的貿易體系有很大的合作關係。如果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就必須建立起這些地區本地的經濟發展模式。短時間內,中國還沒有能力建立起與這些國家的陸路大宗商品貿易運輸線。如果是海上貿易線,我們更沒有能力突破英國對航線的封鎖。這就更需要在我們完成這樣貿易線之前,幫助這些國家建立起政治與經濟發展的人員。人,才是最關鍵的。”

聽到這些,鍾義府感受頗深。不過這感受並非來自於緬甸,緬甸工作是交給下面專門負責的部門去做,作為西南局重要負責人,鍾義府感嘆道:“西南地區的本地幹部培訓相當艱難,我們已經很注意土客矛盾,對這些矛盾很小心了,卻還是經常不小心就捲入其中。”

程若凡深以為然,“想解決這些地區的經濟問題,只有不斷創造就業機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貧賤不能移是極為可貴的品質,但是對普通人來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才是常態。”

老同學談著談著,工作就從軍事轉到了經濟上,正聊得投入,警衛員送來了電報。程若凡看了看,就遞給鍾義府。鍾義府展開一看,果然如程若凡所料,何銳在電報裡告訴鍾義府,‘不要認為外國革命與中國革命會有本質區別,既然開始工作,就立刻將其正規化。具體情況與程若凡同志進行討論,並且責成西南局對此做出書面報告。尤其要注意的是,決不允許考慮改變中緬邊境。中國與周邊國家有著歷史悠久的國境線,任何改變都可能引發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猜疑與衝突。’

密碼五六③⑦四三陸七伍

看完電報,鍾義府沉默好一陣才說道:“真的要和英國交戰了麼?”

程若凡沒有立刻回答,看他沒有完成的動作,應該是想摸根菸。但程若凡還是堅持了戒菸的決定,只是站起身,背著手走了兩圈。等抽菸的衝動消散,程若凡才問道:“挑戰世界第一強國,覺得不安了?”

鍾義府並不覺得自己的擔心有什麼不對,“我認為英國真的很強。如果不是發動殖民地解放運動,我會反對與英國爆發軍事衝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程若凡非常認同鍾義府的看法,中國絕無在當下擊敗英國的可能。即便以後有了這樣的實力,擊敗英國也只是為其他列強創造了機會。狗咬狗的帝國主義爭霸戰並無意義,只有推翻殖民主義,建立起一個更美好的新時代的運動才值得中國投入力量。

“你們那邊有足夠的人手負責緬甸的工作麼?”程若凡問。

“我們缺的多了。成渝鐵路已經開始興建,炸灩澦堆的航道疏通工作也開始了。這成昆鐵路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開工完成。鐵路到了哪裡,哪裡的工作就更好展開。”

成渝線是成都到重慶之間的鐵路。1903年7月(清光緒29年),當時的四川總督錫良會同湖廣總督張之洞,聯名奏請清朝政府,修築川漢鐵路。川漢鐵路預定線路自四川成都,經內江、重慶、宜昌,終點到達湖北漢口。

由於之後的國家動盪,這條線從計劃開始後的21年間,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勘測工作,此時能邊完成測繪邊動工的只有成渝這一段。

鍾義府所說的成昆線更是文明黨在1923年全國經濟布局會議上,也就是何銳主導的全國經濟布局規劃中提出的鐵路計劃。成昆線從成都到昆明,讓大西南出現了第一條鐵路大動脈。

既然要在緬甸與英國爆發軍事衝突,鍾義府對這條鐵路線十分關注,專門向中央發電,請中央提供這條鐵路在勘測、制定線路,修建上需要的時間。之後鍾義府得到了答覆,‘需要十年’。

口口563743675

在西南複雜的自然條件下,修建這麼一條鐵路的確需要這麼長時間。鍾義府並不覺得意外。只是在鐵路沒有修成之前就發動對英的軍事衝突,對民國國防軍的壓力十分巨大。

程若凡並沒有這麼多顧忌,“這次只是第一次,等於是先趟趟路,為下次做準備。等鐵路修好,從昆明到邊境的公路修建好,等下一次打擊發動的時候,英國一定扛不住。再說,我們的打擊也不會因為和英國簽署聯合公報而終止。到時候在邊境線上都是我們的培訓營,那些南亞殖民地的革命志士,進步人士,將在培訓營裡接受完訓練,就會返回國內,為殖民地解放而戰。”

鍾義府聽到這裡,只是點點頭,卻說道:“參謀長,總參謀部在南亞氣候下的山地部隊編制方面有多大進度?”

程若凡拿出一份檔案,“這就是現階段拿出的編制與裝備,那些裝備已經在生產,其中一部分考慮在西南生產。你們西南局有部門能對接這份工作麼?”

“最好立刻派人來,我們這邊會選拔人員接受培訓。西南現在沒有能理解現代經濟和戰爭的人才。”

經過中國統一戰爭後,英國方面在華的情報網基本全軍覆沒。英國‘大使’藍普生只能格外的重視中國報紙上公佈的統計數據。

進入9月,中國各地都進入秋收。10月,長城以南,淮河以北的地區基本收割完畢。11月份,全國糧食收割完畢,統計數據在報紙上發表出來之後,藍普生看著報紙,一言不發。

1924年,中國糧食產量3042億斤,以4.8億人口計算,人均糧食663斤。當然,這633斤的人均是全部糧食的人均,而不是小麥、大米這種主糧產量的人均。全國小麥產量360億斤,人均75斤。大米產量697億斤,人均145斤。

各種糧食產品的畝產分別為,水稻每畝產161公斤,小麥49公斤,玉米90公斤,高粱79公斤,小米78公斤,甘薯126公斤。水稻的單產是小麥的3倍多。

中國人均農產品產量比英國差了不少,但藍普生並沒有絲毫高興。以這樣的統計數據,以及中國土地使用權的劃分後,中國人可以相當平均的獲得糧食。這些糧食雖然不足以讓中國人吃飽,卻也從缺乏糧食的死亡威脅下解放出來。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英國現階段想鼓動反對何銳的勢力,難度加大了非常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緋紅之月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