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白俄臨時政府(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參加會議前,何銳把各種報告快速瀏覽一遍,包括高爾察克寄來的信件。在信中,高爾察克很禮貌的對邊境發生的軍事衝突表達了‘遺憾’。

摸進中國邊境的的確是俄國武裝力量,高爾察克並沒有否認這點。但是高爾察克表示,這些小股武裝力量已經脫離了高爾察克臨時政府的管轄,開始自行其是。在高爾察克管理的地區,這些人也已經被定性為‘匪幫’。

何銳也覺得或許事情真的是這樣。高爾察克的確有可能覬覦東北,但是對任何稱職的領導者而言,戰爭是要勝利的。以高爾察克的實力,何銳並不認為現在的白俄臨時政府有能力入侵並且侵佔東北。

既然沒有勝利的可能,高爾察克也沒有理由驅使這些人進行試探性進攻。

但是在會議上,同志們的看法卻不是很一致。徐乘風也認為白俄臨時政府現在沒有戰爭的打算,然而高爾察克的部隊現階段有一半的糧食來自英法與東北聯合組建的人道救援組織提供的,海參崴地區沒辦法給剩餘的五十萬人提供足夠的糧食。忍飢挨餓乃是常態。

徐乘風講出了自己的判斷,“白俄素來看不起中國人,跋扈慣了。現在有人覺得能搶咱們一把,也不稀奇。”

何銳不能判斷徐乘風說的不對。現實永遠都比小說更離譜,因為現實中的人可以毫不顧忌邏輯。但是……

徐乘風繼續說道:“審問的口供已經送上來了,那些白俄們表示,他們想越過邊境線到咱們這邊搶一票。”

何銳還是不太敢相信白俄匪徒們已經到了如此喪心病狂的地步,問道:“現在邊境上的鐵絲網佈置了多少?”

徐乘風有些無奈,“只是在一部分關鍵地區進行了佈置,這些白俄並沒有硬闖鐵絲網。我們剛下達了訊息,調查一下是否有白俄僑民為白俄臨時政府提供了什麼引導。”

既然是正在查,何銳只能等結果。軍委會議進入了下一項,徐乘風轉交了蘇俄紅軍給東北軍的信件。信件裡面非常客氣的提出,紅軍正準備對白俄發動進攻,希望東北軍不要對邊境地區的大規模軍事衝突產生誤解。

“紅軍既然趕來了,日軍會不會參與到戰爭中去?”徐乘風問出了他最關注的事情。其他軍委成員都盯著何銳,大家為此討論過很多次,意見各不相同。不少人在不同時候也有不同的看法,著實沒辦法統一觀點。

何銳想了想,讓人把《朝日新聞》的中文翻譯的一篇取來,把筆名‘深田銳’的文章讓大家傳看一看。

何銳當然知道這是深田光子寫的文章。此時雖然不能說。但是見到光子已經能寫出非常優秀的新聞報道與分析,何銳心中真的很高興。哪怕這篇文章裡面明顯有帝國東京大學法學系平豐盛教授的行文風格在裡面,何銳依舊覺得光子前途可期。

徐乘風等人最初沒想到何銳居然把一份日本報紙上的內容拿出來,但是看了一陣之後神色都變了。文章寫的清晰明快,尤其是對日本想在遠東開疆拓土的分析。

即便高爾察克這個臨時政府與日本達成了割地協議,高爾察克政府卻沒有辦法靠自己的能力維持臨時政府存在。蘇俄政府一定不會承認這個協議,如果日本政府想讓蘇俄承認,就必須透過戰爭徹底打敗蘇俄紅軍。與俄國進行一場國戰,已經超出日本國力的承受能力。

即便日本在距離海岸線兩百公裡內維持軍事優勢,想透過協議來確保協議執行。也要面對英法以及中國是否承認的問題。

英法的世界規劃中,是不會允許出現某個國家快速崛起,改變遠東局勢。所以英法哪怕現在正和俄國交戰,也不會允許日本吃下這塊地,從此成為亞洲大陸上的國家。只要英法與俄國的衝突結束,英法在蘇俄對日作戰的問題上,一定不會支援日本。

由於蘇俄的海軍實力十分孱弱,英法更不用擔心日本一旦戰敗,蘇俄會進攻日本。所以他們的態度更不會有絲毫的動搖。

基於國際政治的現實,即便日軍能夠面對蘇俄紅軍打出各種勝利,但是日軍的一次失敗就會斷送掉之前所有努力。

蘇俄可以堅持下去,只要收復國土,蘇俄就賺到了。但是日本一直在付出狀態,遲早會因為看不到收穫的付出而不得不放棄。

整篇分析都是從日本角度出發,這讓軍委的同志們感覺不是很適應。畢竟在軍委同志們看來,日本嘗試趁著蘇俄內戰撈取好處的事情,本就是不體面的卑劣行為。這已經證明了日本不是什麼好東西。

不過關於國際政治的部分還是讓大家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徐乘風先看完的,他一言不發的思考著,等著同志們都看完。心中已經有了明確的決斷。如果想在解放全中國後收復被俄國搶走的國土,就不得不考慮一場國戰。還是得是得到列強支援的國戰才行。

其他同志們看完,也紛紛點頭。大家的想法差不多,只要日本沒能趁機大撈好處,維持現狀的局面也不是不能接受。

程若凡開始了下一個議題,“主席,蘇俄紅軍要發動進攻,軍委判斷高爾察克贏不了,我們該把邊境強化到什麼程度?”

何銳考慮過此事,“我的看法是,我們現階段就開始準備從海參崴把白俄難民運走的航運力量。現在咱們的造船廠能製造多大噸位的船舶了?”

軍委的同志們互相對視了幾眼,目光都落在暫時負責軍備的鄭四郎身上。鄭四郎覺得此時的氣氛有些尷尬,索性笑道:“主席,咱們還沒辦法造萬噸輪。”

何銳被逗樂了。同志們第一反應大多是不快,但是片刻後也只能苦笑。就在不久前,江南造船廠生產的萬噸輪下水。

民國7年(1918年)夏,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急需船舶往返歐洲輸送軍用物資,遂電令駐滬領事,商請江南造船所趕造萬噸運輸艦。同年7月10日,美國政府運輸部總辦韓麗和中國政府駐美國公使顧維鈞,分別代表雙方簽訂了合同,確定江南廠為美國政府建造4艘萬噸運輸艦,造價按照每載重噸195美元計算,4艘艦總計780萬美元。

建造所需的鋼材、圖紙以及技術工人由美方提供,器材採購和收付款委託美商大來洋行代辦。該艦所使用的三膨脹往復式蒸汽立機是由江南造船所製造。

對於東北的同志們來說,眼看著幾年間東北不知不覺間幹辦了這麼多大事,難免有些看不起其他地方。覺得那些身處舊世界反動統治下的地區著實不行。

但是萬噸輪建造出來的訊息讓大家的狂傲之情被兜頭一盆冷水。東北的重工業發展起來了,但是東北之前的工業底子太弱,現在能自造的船也就是八九百噸。雖然大家也說,萬噸輪大部分都是利用了從外國進口的鋼材裝置,有許多外國技術人員承擔起技術崗位。但是心裡面著實不開心。

何銳倒是無所謂。此時何銳挺欣賞鄭四郎的態度,只要我們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這種坦率的心態非常好。

何銳解釋道:“小船不是問題,只要能把人塞進去運走就行。做事情不能虎頭蛇尾,我們已經用防止人道主義危急而出手,現在決不能撂挑子不管。另外,大家若是羨慕江南造船廠的生產能力,咱們派人去聯絡他們,看看他們能否為東北建造萬噸運輸船。畢竟江南造船廠現在有了經驗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可以派人去麼?”鄭四郎大喜。

何銳點點頭。想讓江南造船廠真的造出完全的國產船,並不容易。這裡面有太多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但是保住中國的重工業實力,等解放全中國之後,這些都是中國的。何銳願意做出些努力。

正想繼續說,就聽鄭四郎喜道:“也不用他們建造萬噸輪,先能建造兩千噸的運輸船,就能解決我們現在的很多問題。只是和日軍開戰後,我們需要的是小型艦艇,現在我們能建造的都是近岸的炮艇。魚雷技術不行,只能佈雷。”

參謀長程若凡已經準備了海上防禦,何銳很是欣喜。本來何銳是準備再等一段時間進行全面的海上防禦評估,畢竟現在東北的實力還不足,即便讓日軍某種程度的登上海岸也在能接受的範圍之內。既然程若凡已經開始做計劃,不妨看看參謀部的能力。

軍事會議一開就一天,高爾察克的命運就在這一天被完全決定。

第二天,按照計劃,東北軍外聯部門就給了紅軍回覆。東北軍絕不允許任何外國軍隊進入中國境內,一旦中國領土遭到入侵,就會立刻展開反擊。

蘇俄紅軍收到回覆後,馬上把訊息轉發回莫斯科。此時斯大林同志已經撤回了俄國境內,組織起防線,對抗波蘭軍隊的大反攻。面對失敗,斯大林同志作為方面軍政委,已經沒辦法發表自己的看法。

作為蘇聯紅軍締造者的托洛茨基同志負責解放遠東的軍事排程,看到了東北軍的回電,托洛茨基委員理了理他那獅子鬃毛般的頭髮,陷入了短暫的思考。

戰爭不能再拖下去了,所以紅軍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很有可能與日本與東北聯軍爆發戰爭。然而局面卻比想的要好,日本方面雖然各種試探,卻沒有公開表示要與紅軍作戰。東北軍又表達出來了絕不會允許白軍以東北為基地,進攻騷擾紅軍的態度。局面對紅軍十分有利。

至於日軍和東北軍會不會真的介入,就輪到托洛茨基同志來做判斷。

各種念頭一陣碰撞,托洛茨基委員胸中豪情上湧。紅軍從最糟糕的局面中發展起來,經歷了種種血與火的考驗。打過勝仗,也打過敗仗。即便是解放遠東的軍事行動遭到挫敗,也不過是重整旗鼓,準備好之後再戰。

抬起頭,托洛茨基下達了命令,“命令遠東司令部立刻對白軍發動進攻。”

在海參崴,白俄臨時政府的執政高爾察克上將那稜角分明的臉上沒有什麼波動。不久前,聽說一些小股白軍變了土匪,對東北邊境地區的村落發動襲擊。高爾察克立刻召集各部隊,下達了嚴令,決不許和中國東北之間出現這樣的衝突。

高爾察克並不害怕東北軍,但是當下局面絕不能樹敵了。更何況中國東北政府主席何銳率先提出了防止人道主義災難,幫助白軍熬過了漫漫長路,抵達了海參崴。

高爾察克並不因此感謝何銳,一旦出現計劃外的衝突,英法很有可能拋棄高爾察克。

白俄將軍們都知道當前的局面,都認同了高爾察克的看法。只是有些將官氣哼哼的表示,何銳竟然不以反共的大業為重,著實是個沒有眼光的人。

白俄將軍們都知道這是氣話。真正的原因是,東北政府辦事如同猶太奸商,絕不賒欠,白俄的所有需求都得掏錢買。英法政府最初還提供了資金支援,到了1920年,英法政府一個勁催促高爾察克儘快反攻。見白軍始終只是整頓,並沒有全線反攻。就直接斷掉了支援的資金。

日本內閣則提出,日本願意支援一個由高爾察克領導的‘遠東共和國’。這讓臨時政府內部意見無法統一,大部分將軍都反對日本提出的建議。

俄國臨時政府是一個涵蓋全俄國的政府,遠東共和國算是什麼?只怕連地方政府都算不上。

更不用說,即便臨時政府真的接受,日本就能派兵維持遠東共和國的安全麼?白軍將軍們對日本並沒有信心。

最後會議就這個問題再次展開了討論,臨時政府決定再次向日本提出俄國臨時政府高爾察克上將出訪日本的外交要求。並且派人與英國和法國駐華公使那邊派出去人,就俄國臨時政府的問題進行討論。

前去中國的人員臨走前,被高爾察克上將請到他的住處。這是一座平平無奇的小木屋,與其他木屋相比,高爾察克上將唯一的地位帶來的優勢,大概只是高爾察克將軍只和兩家人一起住。而其他木屋裡面都是幾家人擠在一起。

聽到孩子的哭鬧聲,高爾察克上將把臨時政府的外交人員請到屋外,幾人坐在柴火堆上,高爾察克上將說道:“請務必讓英國與法國瞭解,我們明年一定會發動反攻。”

這是臨時政府的決定。今年,也就是1920年,原本鬆散的白俄軍隊與民眾,在完成對遠東地區的控制管理的同時,進行重新整編。部隊從覆滅的邊緣掙脫出來,經過整編後,部隊的士氣和組織度都在快速恢復。到了明年,也就是1921年,臨時政府就可以實施反攻。

如果英國和法國認為臨時政府已經軍心渙散,進而不再支援,會讓近乎完成的準備前功盡棄。

外交人員覺得高爾察克上將其實不用再專門講述,大家心裡清楚的很。現在白俄軍上下都知道,明年即便不反攻,紅軍也會打過來。

但明知道如此,白俄臨時政府的外交人員也只是鄭重表示,“閣下,我們一定會盡力說服英法。我們明年一定會擊敗赤匪,反攻回西伯利亞。”

高爾察克點點頭,他本想請這些外交人員在臨別前喝一杯。但是極度匱乏的物資,讓酒類變得極為稀缺。高爾察克素來嚴於律己,既然部下們平日裡都沒有酒,他也沒有利用職權給自己弄到廉價的東北產伏特加。

最後,高爾察克站起身,與外交人員一一握手。無奈之餘,只能用言語表達自己的鼓勵,“期待諸位能夠完成外交使命。”

雖然外交人員都很感動,但是感動之餘,這些外交人員也知道會面對如何艱苦的局面。

吃這行飯的人單靠經驗,就能做出合理的預判。眾人經過了上千公裡的路程抵達中國京城,見到了英國駐華公使,負責英國遠東事務的朱爾典,就感覺事情不妙。

朱爾典十分冷淡的聽完了俄國外交人員的講述,就結束了會面。可見朱爾典並不相信,至少並不完全相信白俄臨時政府對於反攻的宣稱。

該怎麼才能說服這老頭子呢?白俄外交人員們卻想不出其他辦法。

然而這白俄人員卻沒想到,朱爾典其實很關注此事,於是派遣了自己的秘書到了五道口的東北政府駐京辦事處。

經過幾年時間,五道口的駐京辦事處已經擴大了不少。除了與駐京辦事處同來的《東北日報》駐京分站外,各種商貿辦事處也都頗為齊備。

辦事處負責人已經換了好幾輪,現在的負責人乃名叫席巴雷。席巴雷是一名留學英國的傢伙,那口英國腔調的英語和東北政府常見的美式口音大不相同。讓朱爾典的秘書感覺很親切。

兩人坐下,有人送上一瓶朗姆酒。這種糖蜜製成的酒類口味芬芳,又頗為柔和。雖然比不上雪莉酒,也是聊天時候的上選。

品了一口,朱爾典的秘書問道:“不知東北政府對於白俄軍隊反攻的可能性有什麼看法?”

“您聽說反攻的訊息了?”席巴雷饒有興趣的問。

按照外交的情報交換習慣,秘書便先講出了白俄使者前來的訊息。席巴雷聽完後,心中評估片刻,便答道:“就我們所知,白軍的確在準備反攻。”

秘書點點頭,卻沒插話,而是等待著以‘但是’為開頭的後半段。

果然,席巴雷說道:“但是,我們認為白軍的防禦紅軍進攻而佈下的防禦體系,或許得經過實戰考驗。”

秘書品了品情報中的味道,這才繼續問道:“您聽說了紅軍要進攻白軍的具體訊息麼?”

“我們聽說好像要發動進攻,但是具體數量,還不清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緋紅之月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