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軍人們的煩惱(十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何銳給程若凡的情報中,布爾什維克中央認為波蘭的工農革命正處於高潮,是紅軍進攻波蘭的好時機。程若凡對於波蘭的情況一無所知,搞不清楚波蘭國內情況,卻直覺的感覺事情不會這麼簡單。

思忖片刻,程若凡想到一個問題,“主席,波蘭不是剛獨立沒幾年麼?他們如果能認同俄國紅軍,怎麼能組織起來幾十萬軍隊?”

這個問題著實不錯,何銳也覺得布爾什維克中央對於世界的看法比較單純。波蘭國內的社會矛盾激烈,不等於波蘭人就能拋掉民族主義情緒。俄國幾百年來對波蘭幹的破事罄竹難書,如果問此時的波蘭人,到底是更恨本國資本家,還是更恨俄國人,大多數波蘭人都會更恨俄國人。

於是何銳提出了一個問題,“若凡,你覺得我們有沒有必要給列寧同志發去一份電報,提醒他一下。”

程若凡大為不解,“為什麼要這麼主動?”

何銳只是有些衝動的想法,並沒有特別的思忖。如果非得找個理由,大概是想表達善意。畢竟中俄之間在未來需要合作。此時提出了這麼一個思路,何銳就把自己的想法告知給程若凡。

程若凡思索片刻,果斷答道:“如果是這樣,不如直接在歐洲大報上發表出來。讓全世界看看主席的見識與氣魄。至少在國內的報紙上發出來。不過……主席,發表這樣的預言,一旦判斷錯誤,就會被人笑話。”

何銳並不怕被人笑話,此時覺得程若凡的建議非常有趣。如果在國內發出來,以現在歐美記者在中國的數量,以及布爾什維克政府辦事處的存在,估計列寧同志很快就能看到。

做了決定,何銳刷刷點點提筆就開始寫。程若凡見何銳沒讓自己離開,到也不著急走。從隨身公文包裡面拿出筆記本,程若凡準備著自己的工作。這次與德國總參謀部人員的交流讓程若凡對於現在東北軍組織形式有了更多感觸,正好把這些思路整理一下。

評論文章不長,程若凡還沒寫幾條感觸,何銳的文章就寫完了。看完了何銳的文章,程若凡有些訝異,“主席,這樣的文章,布爾什維克政府真的會在意麼?”

“你為什麼覺得他們不會在意?”何銳笑道。

程若凡真的不能理解何銳的想法,“主席,小孩子都能想明白的事情,布爾什維克政府好歹能打贏俄國內戰,他們不可能連這些都想不明白。”

何銳搖搖頭,“我認為他們中有人真的沒想明白,至少是不肯接受。”

就如所料,文章在《東北日報》一發表,布爾什維克政府在瀋陽的辦事處立刻就注意到了,馬上把文章轉發給莫斯科。

列寧同志看著何銳的文章,臉色變得難看起來。

‘……因此,此次俄波戰爭,紅軍最初一定會勢如破竹。如果紅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在於紅軍對於波蘭地理的熟悉,以及俄國紅軍在內戰中鍛鍊出來的戰鬥力。並且小心謹慎的使用這樣的力量,有很大可能擊敗波蘭政府,逼迫其做出讓步。

如果俄國紅軍認為自己的勝利在於波蘭無產階級的革命高潮,這是很不嚴肅的。民無信不立,波蘭人民認為俄國紅軍的軍事行動與沙俄侵略軍別無二致,這樣的印象是幾百年積累而成,俄國布爾什維克中央有什麼樣的想法,都不影響波蘭人民的看法。

得不到波蘭人民的支援,俄國紅軍短期內很可能大敗。從而徹底失去波蘭無產階級對於俄國革命的好感……’

原本列寧同志認為何銳對布爾什維克政府頗有好感,甚至比較支持。看到這篇文章,好感登時一掃而空。

站起身,列寧同志背著手在辦公室內開始踱步。關於何銳書籍,作品,以及往來發言在列寧同志心中一一閃過。最終,列寧同志不得不把何銳定型為一個走資產階級改良路線的民族主義者。

沒多久,托洛茨基委員到了列寧同志辦公室。辦事處把何銳的文章發到是外交委員會,由外交委員會發給中央委員們。此次俄波戰爭爆發,圖哈切夫斯基作為司令官,斯大林出任方面軍政委。兩人都不在莫斯科,托洛茨基作為紅軍締造者,對有關軍事的內容很敏感。看完之後著實被激怒了。

托洛茨基直接把文章抄件遞給列寧,隨即說道:“列寧同志,何銳是在向我們示威!他這種態度,是反對意識形態利益,反對推進世界無產階級革命!”

這麼一頂帽子給何銳扣上,列寧同志並沒有意外,因為他也這麼認為。十月革命之後的一系列勝利讓布爾什維克中央在就認為意識形態主導的軍事鬥爭方面非常有效,紅軍就是靠政治工作快速強大起來,戰勝了完全佔據優勢的白軍。

認為民族主義情緒能壓倒無產階級革命,無疑是反動的、落後的,甚至是腐朽的。何銳這個腐朽落後的軍閥終於露出他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尾巴。

不過列寧同志並沒有和托洛茨基一樣做出激烈發言,中國與波蘭不同,俄國雖然對中國進行了大量滲透,成效卻十分有限。俄國在東北的影響力被何銳在幾年內就清理的乾乾淨淨,現在不可能對何銳實現有效的影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列寧同志此時完全冷靜下來,“托洛茨基同志,這次紅軍作戰的後勤工作能進行到什麼程度?”

托洛茨基負責這份工作,他稍一回憶就答道:“列寧同志,此次作戰,後勤部門提供了近十萬輛馬車用於後勤供應,紅軍的後勤工作從來沒有這麼完備過。”

十萬輛馬車能夠提供的後勤運輸對於現在的紅軍是沉重的壓力,列寧同志有些擔憂,“能保證物資供應麼?”

托洛茨基心情激動,與內戰需求相比,此次戰爭的後勤可謂空前強大,俄國紅軍從無到有,幾年內就有了今日規模,托洛茨基十分自信,“請列寧同志放心,我們一定會讓前線的紅軍同志吃上最好的食物,有充足的彈藥供應!”

在到現在為止的內戰中,托洛茨基除了確立政委制度外,在後勤上頗為敢發放資金。以前是部隊雖然有錢,但是戰爭局面下的物價變化很大,錢總是不夠用。

經過三年內戰,布爾什維克政府已經完成了對城市以及工業的管理,物資供應大增。既然托洛茨基這麼有自信,列寧同志也放心不少。

何銳文章引發的不快已經被拋在腦後,一個外國反動軍閥的看法對列寧同志並不重要。

何銳也認為布爾什維克中央不會在意自己的看法,不過情報這種事情如果不及時利用,過期作廢。要是做個不精準的比喻,這就如投行手裡的錢,如果項目經理們投資虧損,是影響KPI的問題。如果投行經理們擔心損失而把錢攥在手裡,就是要被開除走人的問題。所以何銳也把此事完全拋諸腦後。對日作戰的紙面演習開始了。

演習指揮部分作兩個樓層,為了確保紀律,樓層中間放了警衛,嚴禁人員往來。

何銳這邊都是普通參謀,本來演習司令部準備讓何銳挑人,何銳就下令,“既然讓我挑,我只要普通參謀。”

一時間,氣氛都有些變得有些尷尬了。何銳笑道:“我不是看不起誰,演習不是演戲,最好不要預設對方的個性。大家互相都太熟了,反倒是普通參謀們,往往出其不意。我其實佔了大便宜,你們可要小心。”

徐乘風等人不太相信何銳的話,卻又不敢真的不信。就在患得患失的心情中,演習開始了。

隨著演習指令下達,沒多久,‘偵查部隊’就確定了‘日軍’兩個師團開始渡過鴨綠江,開始對東北發動進攻。

何銳指揮的‘日軍’行動十分莽撞,但是這樣的莽撞卻最為迅捷。一出手就讓東北軍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由於演習每一個步驟都有時間要求,參謀長程若凡的看法是層層阻截,把日軍引導進防線正面。

徐乘風的看法卻不相同,他認為既然‘日軍’如此張狂,最好給與日軍以猛烈打擊,打掉日軍的銳氣。主張對‘日軍’發動一場半渡而擊的戰鬥。

司令與參謀長意見相左,好在除了何銳之外,軍委成員都在一起。最後軍委一起做了個決定,徐乘風、鄭四郎、胡秀山都認同痛擊日軍,鍾義府認同參謀長程若凡把日軍拉到永備工事前打的看法。3:2,司令部做出了決定,演習立刻就進入了‘激戰狀態’。東北軍6個步兵師開始猛攻兩個日本師團。

何銳指揮的日軍面對優勢兵力,並沒有死守,而是在東北軍的陣地結合處發動猛攻。這也是日本與中國軍隊作戰經驗,日軍一點突破後立刻展開包抄,中國軍隊往往會整體崩潰。

東北軍乃是用新式理念完成的軍隊,遭到這樣的猛攻之後並沒有崩潰。立刻對突擊部隊進行反包圍。

雙方的廝殺極為慘烈,‘日軍’數次派出部隊突破都遭到失敗,眼看消滅了何銳指揮的‘日軍’的精銳。六個師立刻展開圍攻。

何銳卻依託鴨綠江組建了防禦體系,甚至透過河流運輸重炮前來。東北軍六個師眼看要殲滅日軍,卻沒能打下來。

經過數輪猛攻,眼看要殲滅在東北境內的日軍,然而日軍的增援部隊來了。不得以,六個師後撤,日軍則不緊不慢的跟在東北軍身後。‘看著’東北軍進入了陣地。

第一階段戰鬥結束了。

程若凡臉色難看,一言不發。徐乘風和鄭四郎臉色也一樣難看。兩人也不說話,讓司令部裡面陷入了十分尷尬的氣氛。

鍾義府打破了沉默,“我想說一句……”

徐乘風抬手阻止了鍾義府,“不用說什麼,我的決定錯了!分析會上再說我的錯誤決定,現在先準備接下來的戰鬥!”

聽到這話,師長和師參謀長都一臉訝異。大家都沒想到徐乘風竟然會如此坦率的承認自己的失誤。

在新的沉默中,程若凡開口說道:“對面指揮日軍的是主席,他到現在為止沒有利用他知道的情報。我們要小心,千萬不要覺得主席會因為知道情報而採取行動。”

徐乘風微微皺眉,隨即點頭,“沒錯。我們是演習,不是演戲!第二階段的目標是決不能讓日軍突破我軍防線!”

但‘日軍’既然發現了永備工事,行動自然謹慎了許多。演習部隊很快就接到演習指揮部通知通知,日軍發動了大量試探性攻擊。

雖然攻擊最終都失敗了,但試探性攻擊的目的就是試探出東北軍工事的範圍。‘日軍’付出了不大的代價,就搞清楚了工事沿著鴨綠江分佈,堵死了日軍大舉透過鴨綠江正面入侵東北腹地的道路。

這些永備工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鴨綠江邊,一部分在遼東半島南端。分別防備日軍從鴨綠江和遼東半島南端的關東州殺入東北。

搞清了這些的‘日軍’立刻轉換了戰鬥方式,開始在海軍配合下在遼東半島實施登陸。

徐乘風等人早就算到了這些,在適合登陸的地方也準備了部隊,準備把登陸日軍推下海。眾人緊張的等著演習指揮部送來的訊息,很快,訊息接二連三的送來。日軍居然沒有實施集中登陸,而是用小規模的登陸方式,在幾十個地方登陸。登陸部隊上岸後立刻向前方進攻,並且不斷匯合。

由於日軍部隊數量不多,只要在東北軍佈防點附近的日軍都被徹底殲滅。但剩餘的日軍卻不斷集結,很快就在遼東半島面對渤海方向的西岸集結出一個旅團規模的部隊。這支日軍直接向東疾進,,在靠黃海的海岸上奪取了一個登陸點。由於日軍佔據著全部海上優勢,登陸點確定後,‘日軍’源源不斷從登陸點上岸。

阻攔關東州的東北軍眼看要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不得不撤退。兩邊的‘日軍’合兵一處,向著鴨綠江防線開始進攻。

戰鬥一場接著一場。東北並沒有特別的高山河流,一馬平川的地形上十分有利於大部隊展開。

演習設定中,東北軍50萬人。日軍極限兵力25個師團,也有40萬上下。

徐乘風等人本以為何銳會批次投入日軍,沒想到何銳一舉就把所有‘日軍’都派上了戰場。數量差不多的雙方軍隊一路激戰,都損失很大。但是東北軍被趕出了遼東半島,日軍完全獲得了後勤支援。

東北軍在鴨綠江防線上與日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此時徐乘風與程若凡又發生了分歧,徐乘風認為不能再撤了,如果丟掉了鴨綠江防線,無法組織有效的戰鬥。程若凡則認為得拉扯日軍,進行反擊。

這次又是3:2。不過支援徐乘風的變成了鍾義府與鄭四郎,上次支援徐乘風的胡秀山支援程若凡。

最後徐乘風做了個折中決定,讓程若凡指揮部隊實施口袋陣反擊,一部分部隊則固守鴨綠江防線,對日軍造成側翼威脅。

對面何銳指揮的‘日軍’竟然只留下少量部隊牽制鴨綠江防線的東北軍,主力向著瀋陽發動了猛攻。

在極為猛烈的進攻下,程若凡指揮的部隊屢屢受挫,不得不以不完備的方式發動了反擊戰。

當演習司令部排定,反擊戰完全包圍了三個日本師團後。不少師長和師參謀長松了口氣,徐乘風等人神色更加嚴肅起來,這可不是好事。程若凡無奈之下,只能下令撤圍。放掉掉進口袋裡的三個日本師團。

這邊剛把包圍部隊撤下來,日軍兩翼的部隊就直奔瀋陽而來。如果不及時撤圍,日軍就會以一個更大的包圍圈,展開中心開花的反包圍。

於是慘烈的瀋陽保衛戰開始了。

演習到了這個地步,鍾義府一聲嘆息,“要不要認輸?再演習下去就是浪費時間。咱們可不是要把仗打成這樣才開戰的。”

徐乘風本不想認輸,但是聽到後面一句,就看向參謀長程若凡。程若凡一臉的不甘,一拳捶在演習大廳的桌子上,秀美的臉上殺氣騰騰。鍾義府本以為程若凡會拒絕認輸,還想再勸一句。不等他開口,程若凡說道:“認輸,請主席覆盤。”

二十分鍾不到,何銳已經走進了樓上的東北軍演習指揮部。兩天沒見,加上大家都緊張的做演習工作。人人臉上都很是疲憊。

何銳掃視了一圈臉色發灰的同志們,這才問道:“你們對日軍驕橫程度的判斷,比日軍自己還要驕橫許多。這是為什麼?”

程若凡眼睛一亮,徐乘風等人臉上也立刻有了光彩。這層窗戶紙一捅破,原本的感覺就找到了原因。

程若凡當即答道:“報告主席,我們小看了日軍,能否在休息一晚後再次進行演習?”

何銳點點頭,“既然如此,就好好休息。若是暈頭轉向的,可打不好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緋紅之月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