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改造黃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短短15天時間之中,西北累積在世界各地,銷售了青黴素25000組,這些加在一起,居然是12.5億美元。拿錢購買青黴素的人們,根本就沒有討價還價,或者說降價打折之類的東西,他們生怕自己的錢買不到藥,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梅毒的感染者,面對著一款可以治療絕症的藥物,什麼錢不錢的,根本就不用在乎了,現在應該做的,就是買到藥物,讓藥物治療身體的病。

還有少部分的購買者,是一些沒有得病,卻要來預防的人,對於這些人,西北是儘量的勸說,可是效果不好,一款在某種情況之下,可能會救命的藥品,誰都願意放在身邊,雖然西北也明確表示,青黴素的有效期只有三年,三年之後,會出現不良反應甚至是毒性,可是有錢任性的富豪們,還是願意大量的購買,能保三年再說,大不了3年之後,再買就好了。

這是一個矛盾,負責青黴素銷售的主管,在瞭解了這個情況之後,果斷的決定,賣給他們。為了保證安全,這些購買者都會嚴格作出皮試,只有皮試透過的,才可以實用這種藥物,否則的話,任何出現的問題,都與西北無關。

這個要求比較的苛刻,但為了獲得救命的藥材,這些人還是同意了,公證書和意向書簽訂之後的,這一批富豪也成功的購買到了藥物,富翁們購買力,永遠是驚人的,在25000組的藥物之中,有6成以上,是這些沒有病的富豪們購買的,只有4成,也就是說1萬份左右,是真正實用,但是這些,根本沒問題。他直接的推高了青黴素的銷售資料。

這樣的銷售資料,不但讓銷售人員驚呆了,也驚動了推動青黴素發展的楊元釗,他本來的目的。不過是利用這個東西,在世界上圈一筆錢,可是這個數量龐大到達到磺胺銷量的三分之一的程度,這多多少少讓人震驚,要知道。磺胺的價格並不算很低,每片5美元的價格,足以為西北賺取巨大的利潤,每年的銷量是數億份累積起來的,這才有了快40億美元的銷售額,可是青黴素不過是25000組,這個利益極為的驚人。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錢不賺是王八蛋,楊元釗在遲疑了之後,迅速的改變了宣傳政策。把青黴素作為針對梅毒,肺結核和一些磺胺效果不明或者是效果不好的病症的特效藥,或者救命藥的來宣傳,只是在小範圍之中,逐步的圈錢,倒是打消了大規模生產,或者大規模的推廣的想法,爭取藉著這個,把西北的藥品,打造成為一個高階。昂貴的救命藥物,而不是廉價的普通藥物。

當然了,這只是針對國外,在國內。西北絕對控制的地區,會普及這種藥材,當然,會更換一個名字,對他的管制,也會更加的嚴格。不會進入藥店銷售,只會在西北絕對控制的中心醫院之中,作為處方藥銷售,而名字,也用了後世名字抗生素,至此,青黴素就分成了兩個名字,一個是西北作為福利的優秀藥物,一種則是高價國外軟黃金,足足10年的時間,沒有多少人認識到,抗梅神藥998跟抗生素是一樣的藥材的,原因很簡單。西北出產的青黴素,不是原始的菌株,是經過人體病理學之後,跟人體反應後,有效果的東西,這部分,對於材料和生物學還沒有進展到某種程度的世界各國來說,要解讀青黴素到底有什麼,這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也因此保證了的西北的利益,從1914年開始,每年西北都會銷售大概40000份左右的青黴素,賺取19億左右的資金。

不過高價註定不可能一直都維持下去,是10年之後,達到最高峰的時候,也不過是80000份左右,讓人稱奇的是,銷量綜合沒有翻倍,而是只有27億多一點,侃侃追上了磺胺的三分之二。

這件事情,在50年之後解密,被奉為經典,被稱之為利益最大化的神奇案例,而這個時候,10年過去了,青黴素早就已經從作早期的產品,走過了10代以上,最終產量大大的增加了,生產成本也降低到了微不足道的程度,青黴素的單位,也越過了萬,進展到了50萬的程度,各種深化的研究幾乎是百花盛開,甚至因為青黴素和磺胺兩大利器的推動,西北在生物制藥領域,一直都都佔據了世界領先的位置,在世界各國才剛剛摸透了一點東西,進入到磺胺領域的時候,西北已經開始針對磺胺和青黴素的機理,對他們進行更加深入的開發,而單獨針對不同病症,甚至進入到不同領域抗生素,也是五花八門的出現。

醫學領域的巨大成就,吸引了整個世界的目光,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工作者,都為攻克了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幾乎全世界患了這個病症的,只要有能力前往美國的,都在向美國集中的時候,遙遠的地球另一端,也開啟了一個讓人熱血沸騰的巨大工程。

西北用戰俘來對沙漠進行治理,這是合理的利用戰俘的勞力,可是德國把佔領區的大部分民眾,都打包的送往西北,數量非常的龐大,算下來,差不多超過了千萬,如果加上家屬,甚至會超過1500萬,如此龐大的人力,除了一部分的專業人員,會透過工廠的招聘,進入到工廠之中,夯實西北的根基,增加工人和其他特別勞動者的數量,但是更大數量人員,是沒有一技之長的。

這個時代歐洲諸國,已經因為科學的力量,走向了開明,可是城市化的程度依然不高的,英法德是比較高的,可是沒有超過5成,比利時不過是二流國家,他的城市化水平甚至不超過一成半,這種情況之下,西北把他們弄過來幹什麼,難道還是種田麼,別的不說,在種植水平上面,之前中國就在歐洲諸國之上,幾千年耕種傳統,讓中國的種植業比較發達,如果不是清朝倒行逆施,早就可以更進一步。

楊元釗的出現之後,在楊悅的幫助下,在西北普及了科學種植的方法,藉助著種種有利條件,西北的種植業已經脫出了這個時代的範疇,有些後世科學農業的範疇了,種子,化肥,先進的農業機具,這些東西,改善了西部的環境,也解放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西北的工業正是因為這樣而騰飛的,在後世的舒緩和高工資的吸引之下,脫離了土地的農民開始進入到城市之中,經過了初步的培訓,進入到工廠之中,正是這個人力,讓整個西北發生了蛻變,從一個農業為主的,變成了工業強國,因此產生的影響極為深遠。現在整個西北,甚至是中國,絕大多數的土地,都控制在西北的手中,總人數超過千萬的生產兵團,在中華大地上耕種著,更科學的管理方法,更加集約的農業裝置,加上種子,讓中國的農業成為了一個整體,不可能給這些外國工人崗位。

農業不行,工業就更不行了,雖然西北有培養工人的傳統,可是那是針對中國工人,比利時人,法國人,英國人和俄國人,要把這些沒有多少技能,幾乎除了本語之外,不懂的別的農民,培養成一個工人,放在本國都很難,更何況西北這樣的外國,你願意教,對方還未必願意學。

這些是大量工人抵達之後,逐步冒出來的問題,也引起了整個西北的關注,特別是楊元釗,他提出的方法,不過是想要利用整個外國的人力,而現實的情況之下,能夠利用的可能只有三分之一,這些都西北花費了不小的投入的,甚至每個月,都會給德國人付出一部分錢,雖然帶著支援德國,補強德國的意思,可是白白的付出,對於西北是一個傷害。

西北現在很有錢,各種工業上面的收益,每年淨收入高達200億美元以上,還有其他渠道的資金,幾乎在每分每秒,都有海量的資金流入,每年幾億美元的投入,不算什麼,可是這筆錢白白的給德國,還要養著上千萬的人員,這怎麼算怎麼虧,有這個閒心,還不如把他投入到教育上面,進一步的讓西北的教育更好。

為此整個西北政府非常重視,在結合了楊元釗部分理念之下,在人力富裕的時候,可以選擇上大型的工程,而目前整個西北的大型工程就只有修建公路和鐵路了,這些有建設兵團這樣的熟練工來負責,倒是不用考慮這些外國工人,那就必須要拿出來一個對西北有巨大好處的專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經過了慎重的討論,要消化1000萬的勞力,這些人還不是戰俘,再怎麼說戰俘也是壯年勞力,承受能力較強,而民眾們有老的,有少的,在考慮到他們的能力的前提之下,不能過分的壓榨,一個充滿了想象力,且規模龐大的專案脫穎而出,這是一個政府官員提出的專案,在測評之中,過五關斬六將,成為了首選專案,黃河改造及黃土高原綠化工程。(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