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製造強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地中海,可以說是歐洲崛起的起點,14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直接讓歐洲從愚昧無比的中世紀,邊到了科技為先導,不停發展新世紀,不過幾百年過去了,到現在,地中海附近,已經不是歐洲的中心了,可是這裡依然是繁忙無比的航道。

從風帆戰艦,到蒸汽船,再到現在擁有現代意義的遠洋輪船,地中海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特別是蘇伊士運河的開鑿,直接把絕大部分的遠東航道,都轉移到了地中海之中,這不,5艘船的艦隊已經相對比較收縮了,沒有在印度洋上,距離那麼的遠了。

地中海的海上風光,沒有舒緩心中的壓力,材料上面的所得,依然非常的微小,只是得到了四五個勉強可以使用的材料,卻沒有在獲得突破性的進展,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稍稍的有些提升。

到最後,楊元釗專心材料上面的心也淡了,這是一個持久的工程,類似之前的好運氣,可能要漫長的歲月之中,才會出現一次,還是在材料研究所的基礎上面,順著那個方向來發展,這樣才是正常。在進入到地中海10天之後,楊元釗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了甲板上,繁忙的地中海航道,果然是名不虛傳的。

在穿過了大名鼎鼎的直布羅陀海峽之後,從地中海進入到了北海,歐洲的復地終於到了,這裡有兩大世仇的強國,法國和德國,過了法國就要到了德國了。他們在里斯本做了最後一次停留和加水之後,直接的航向德國。

當穆默提醒楊元釗。距離漢堡只有一天半的航程的時候,楊元釗終於打起精神。德國終於到了,這一次的德國之行,會讓他心願得償麼?

這一次出國,不是一個簡單的出國,必須藉助著出國的機會,夯實西北基礎,最少不能低於1910年左右的技術水準。本身,楊元釗還想著藉助著哈比的影響力,向德國申請。對於一些重工業企業進行考察,不過德國居然送上門來了,4億美元看起來非常的龐大,以這個時代的美金的特性,是一筆龐大的資本,可是楊元釗現在絕對不缺錢。

不說本國的生產力水平,就說德美在世界的影響力,已經當之無愧的世界級的企業,哈比佔據了德美的8%的股份。每年有源源不斷的西北產品,給他創造財富,每年的收益,就超過了1億美元。可以說是整個世界最富裕的一批人,看起來,哈比是在西北身上賺錢了。但是楊元釗很清楚,沒有哈比。西北的產品不可能再歐洲,美國風行的這麼的容易。價格和質量只不過是一個方面的因素,一個准入證,就足以鉗制西北,讓西北無法進入到更廣闊的市場。

日本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過是剛剛進入了歐洲市場,可是西北卻藉助這德美,一舉的進入市場,當獲得了准入證之後,質量口碑才會凸顯出來。現在,不依靠的哈比的網路,只是西北自己,就可以在銷售,但是不可否認,沒有臨門的一角,現在的一切都是空的。

幫助銷售之外,另外一方面的重要用途就是,藉助著哈比再世界各地形成的網路,西北可以很輕易的知道,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一些先進的研究和前沿的,科技,特別是後者,前沿科技代表著不確定性,代表著可能大量的投入,未必能夠得到回報,可是對於楊元釗來說,他最大的優勢就是眼光,未來什麼方向,什麼機器,甚至是什麼研究,會是主流,回事獲得巨大發展的,他一清二楚,西北沒有能力發展這些,或者說科學的底蘊不夠,可是從世界範圍之中網路這一批先進的人才,再他們沒有獲得重視之前,把他們網路再西北的旗下,或者再當地形成研究所,一些重要的,甚至直接的把家人學生之類的,全部弄到西北,讓西北獲得足夠新科技水平。

現在的西北,已經不同於以往的西北了,經過了幾年的發展,西北已經擁有了經濟發達地區的跡象,鉅額的不動產投入,大量樓房,公路,鐵路的建設,讓西北的城市化程序非常快,特別是農墾公司,徹底的整合了全部的農田,所有的農田都以公司化,規模化來運營了,不但效率提升了很多,也大幅度的解放了勞動力。

西方的羊吃人運動,是噩夢般的,帶著血腥的改變過程,用硬性,用激烈的方法來改變,可是西北,卻是漸進的,一方面,舊式的農民沒有多少的土地,很多方面不有他們做主,另外一方面,立足於中國,面向整個世界,西北可以提供近乎無限的工作崗位,只要你肯吃苦,肯幹,就能夠獲得一份工作,不但體面,而且可以獲得尊重。

一方面,土地不需要更多的人手,一方面工廠對於人力的需求量,是近乎無限的,從一開始,西北的工業化程序就非常的快,從1909年,包頭附近的工業化程度是87%,到1911年,統合3省之後,西北的城市化降低到了27%,但是短短的一年時間,有轉化了33,達到了60%,要知道,1914年,一戰之前,各國的工業化程度來比的話,中國是最高的。

要知道,1913年英國的城市化只有34.6%,這只是英國本土,加上英聯邦,數字更低,美國是23.1,德國是21,法國是13.8,日本是12.8,義大利是11.6,奧匈帝國是8.8%,俄國只有7%,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了各國水平。

就城市化人口來說,美國是最多的,達到了2250萬人左右,可是西北已經擁有了2.2億人,百分之60左右的城市化水平,也就意味著,1.32億,這個數字,恐怕是全部參加一戰國家的城市人口的總和都多。

城市化水準,並不代表實力,可是另外一個指標,卻代表著實力,以英國人均工業產值為基數,100的話,1913年美國是126,英國是115,可是中國,卻達到了230,也就是說,以西北的人均工業產值,是美國和英國的2倍左右的,這個資料可就巨大了。

之所以這麼高,一方面,西北的起步較晚,就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而言,英法兩國是最早的發展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他們就是兩強,可是發展的早了,就有天然的劣勢,過去的100年時間之中,是世界科技水平蓬勃發展的100年,第一次工業革命初期的很多機器設備都已經迅速的落伍了,可是巨大的更新換代的費用,讓英法錯過了機會,也也是德美迎頭趕上的根源。

現在,更晚的發展中國,卻憑藉著一體機的逆天發展,用極短的時間之中,複製了大量機器設備,雖然未必是這個世界最先進的,可是搭配卻是最出色的之一,加上楊元釗從後世帶來的材料,就整體的先進性上面,已經站在了某種高度,這也是西北的人均工業生產能力極高的根本原因,正是憑藉著更多的城市人口和人均工業量,西北已經悄無聲息的實現了工業製造總量的超越。

現在,整個世界,還沒有一個,完美彙總世界工業化程度和工業化水平的一個機構,甚至西北到底產出了多少價值的東西,也不知道,但是有一點,楊元釗知道,去年,包頭商會系和德美加起來的出口額,高達75億美元,完成國內銷售,460億美元。

看起來數字極為的龐大,但是其中的450億是西北創造的,西北的2.2億人平均創造了人均消費快400銀元的數字,這其中,60%的城鎮人口,貢獻巨大,人均700的消費,極為的驚人。

除開西北之外的其他2億多人,只是貢獻了10億美元,也就是20億銀元的消費,平均不過每個人10元左右,還包括了那些先富起來的富豪階級,和因為西北的關係,不停增長的工人工資。

只要解決了有無的問題,人口龐大,日漸富庶的中國,將會成為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內需市場,這一點,從最開始,楊元釗就看到了,他一直就立足於中國,只有中國強大了,才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中國只要解決好生產力的問題的,就會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市場之一。

當然了,更多的還沒有計算,為了一戰,西北做了不知道多少的準備,龐大的加工能力,直接儲存起來,各種軍需用品,各種軍事裝置,甚至是機器,拖拉機,輪船,這些都在潛在之中,增加著中國的底蘊,中國甚至達到了比美國更快的速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中國的人民,受到了太多的苦難,現在終於到了雲開月明的時候了,就讓這麼第一步,從德國開始邁出吧。

就在楊元釗浮想聯翩的同事,汽笛長鳴,遠方的陸地越來越近了,5艘戰艦形成的船隊,向著遠方的港口,快速的而去,整齊而快速的兩道水線,向後逐步的延伸著。(未完待續。。)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