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金銘前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號車間,可以容納300臺50棉錠的紡紗機同時放入,棉錠數量高達15000錠,是設計之中,最大的一個廠房,現在,300臺紡紗機已經基本到位了,廠房已經有了雛形,估計最多半個月之後,首批工人,還有紡紗機,就會進駐,棉紡廠,會以讓人驚人的速度,在計劃和招募之後,只用去半個月的時間,就投產,這在中國,是一個奇蹟。

張謇的棉紡織廠,他從立項到第一縷棉紗放出來,用了2年多的時間,從動圖到試生產,就用去了一年,包頭,之所以,有這樣的速度,一方面,是來源於科學的管理,資金充足,另外一方面,來源於楊元釗早就把這一批紡紗織布機器弄回來了,要知道,這個時代的任何機器,都是有批次的,從訂購開始,到生產出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雖然,進口的都是二手額,可是經過了楊元釗的改裝,在先進的動力和設計之下,他的威力,遠超過這個時代的紡紗機,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所有人都非常信服,晉商們,迅速的拿出了所有的先進,那一個個巨大的鬼見愁,那是金上門壓艙底,壓銀庫的存在,這不,都拿出來了。

中國不缺錢,哪怕是已經到了崩潰邊緣的清朝,還有當年的明朝,清朝初期的幾次戰爭和屠殺,幾乎拿到了天文數字的金銀,還有大部分,都伴隨著人的死亡,而永遠的埋在了地下,後世的新聞之中。不是時常的看到,有人在後院。或者土地之中,挖出來金銀的麼。

中國幾千年來的發展。讓儲藏,留待後背使用,變成了一種習慣,照著後世的說法,就是貨幣流動性不足,現代的商業,現代的金融業,讓貨幣流動起來,讓錢生錢。才是真正的發展方向,而像是封建社會的土地主那樣,錢放在那裡,儲藏起來,這是最大的弊端,不流動的錢,只能夠稱之為錢而已,不但不會升值,還會貶值。

這一次的棉紡織廠。也是楊元釗的一次試探,他想知道,富可敵國的晉商,到底有多麼大的財富。所以,機器的價格,開成了國際慣例的價格。經過這一次的事情。楊元釗開始認識到,中國的民間。到底有多麼的有錢,動員這些力量。把這些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擁有者巨大影響力的人都團結在一起,形成一個階級,形成一個真正的利益共同體,才是他應該去做。

本身,不打算投入火柴,香菸,甚至是各種基礎的輕工業,想了想之後,還是把計劃做出來,看看晉商,到底能夠擁有多的麼大的實力,這些賺錢的輕工業,或許可以成為包頭的基礎,然後,他再去引導者賺了錢的人們,繼續的投入到重工業之中,還能夠憑藉著輕工業,培養一批產業工人。

計劃書是做了一批又一批,可是暫時,還是要束之高閣,第一,棉紡廠的投資,一定程度上,讓晉商大部分的流動資金都在這裡了,如果想要新的投資,必須要引入新的力量,八大晉商在這裡,其他有名的晉商,都沒有出面,沒注意到肯定不可能的,這就意味著,他們之間是有矛盾的,貿然的引入,說不定,還會得罪現在家族。

或許,當紡織廠產生一定效益的時候,拿出來一兩個試試水,楊元釗心中正在想的入神,大寒進來了,悄悄的在楊元釗的耳邊說了幾聲,然後,楊元釗臉色一喜,大聲說道:“他在哪裡?”

“已經安排到了會客室裡!”大寒恭敬的說道。

讚許一聲,楊元釗沒有停下腳步,三步兩步的來到了會客室裡面,裡面一個穿著普通衣服青年,可是骨子裡面帶著的鋒芒,讓人一眼就認出來,他是一名軍人。

“金銘大哥,你怎麼突然來了!”

“正好去西安公幹,順道就過來了!”王金銘微笑的說道。

從上海分別,差不多大半年了,楊元釗忙的腳不沾地,在回來的時候,就從招募的農民之中,挑選了四五十個體格健壯的,看起來聽話的,給馮玉祥送過去了,隨之而去的,還有一批的財物和軍火,上海之行,楊元釗收貨巨大,從中間拿出來一部分的,作為對老大哥的支援,這點絕對沒問題的。

從上海回來之後,楊元釗不但讓哈比把軍火給兌現掉了,都是全新步槍,還配發了最少100個基數的彈藥,足夠一個部隊訓練幾年,即便是高強度的戰鬥,也可以打幾次。

之後,透過幾次信,也算是瞭解到馮玉祥的現狀,馮玉祥回到北京之後,憑藉著金錢開路,獲得了營管帶的位置,還擁有了一個不錯的位置,東北地廣人稀,在山西這邊,一直是走西口,到了東北,就是闖關東,地廣人稀,馬匪和貉子眾多,讓東北的匪患簡直是多如牛毛,北洋進入東北,所有的隊伍,也都不是駐紮在一個地方,是分開散去,金錢開道之下,馮玉祥不但可以帶走的100個左右的基幹,那邊,也擁有200人的正規軍,不是北洋的老底子,卻比全部都從頭開始強了許多。

100個老北洋的士兵,讓馮玉祥一去東北,就牢牢的把握到了局勢,一舉的成為營內說一不二的管帶。

楊元釗在馮玉祥穩定下來之後,託楊家商會,跟馮玉祥聯絡上了,期間,又送了一批的物資和財務,楊家也在當地設立的辦事處,有了當地的駐軍,楊家也是很喜歡這種聯絡的,從某種意義上,多了一條進貨的渠道,也多了一條銷售的渠道,有士兵的保護,很少有人不長眼睛的。

300人的老底子,還有一個營的全套軍火,加上包頭這邊送過去的青壯,還有同盟會送去的進步青年,一個整編營的名額,立刻就出來了,當人員夠了500之後,馮玉祥就立刻開始整訓,足足三個月的時間,把一些舊時代的軍人,訓練成精銳之師,也把這個時代的農民,也轉變成了軍人。

這其中,楊元釗送過去的三次軍火了兩次財物,馮玉祥的毫無後顧之憂下,軍隊迅速的形成戰鬥力,在之前,曾經對駐地周圍的馬菲進行了清剿,除了少部分,行蹤捉摸不定的匪幫,大部分固定據點的匪幫,一個個的被他拔出,不但獲得了大量的財物,最關鍵的是,獲取了不少的兵員,土匪是最佳的轉化兵員,前提是為惡不打,尚未喪盡天良。

連續的剿匪,不但讓兵員的數量上升,剿滅匪幫之後,在當地獲得的聲望,就讓大批的農民願意來參軍,有足夠的金錢作為後盾,加上武器數量足夠,馮玉祥敞開大門不停的招募,現在的總兵員不是滿編550人加200人的民夫,而是1534人,足足比滿編多了一倍。

之所以這樣,還是源於楊元釗,在火車上,還有在上海的長談之中,楊元釗特別提到了槍桿子的重要作用,一個武裝,一個勢力,如果沒有槍桿子的話,就根本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很容易受到其他實力的影響,所以,他建議馮玉祥在有選擇的情況之下,分批的訓練士兵,把士兵跟民團,跟民夫輪換,這樣,耗費大一點,可是一旦獲得了足夠的軍人,未來擴編也就容易了。

連續的輪換,現在,馮玉祥擁有1500名以上的軍人,以他一個營的編制,幾乎是擴編了一倍,這種情況之下,多多少少有些問題,東北地廣人稀,可是軍隊數量有限,哪怕是以民夫和軍人混在一起,也有些越來越難以控制。

王金銘這一次轉道包頭,一方面,是很久沒有看過楊元釗了,過來看看,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詢問,到底該怎麼辦!

聽王金銘這麼說,楊元釗笑了,道:“不用考慮了,送過來吧,我這邊正缺人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送過來,包頭這邊,這裡可沒有編制啊,讓他們給你當工人!”王金銘屬於少數知道楊元釗在這裡發展的人,水泥廠超越啟新成為第一,楊家運到東北有10車水泥,已經被他用在營房之上了,超過平常一倍的營房,用了雙層磚的結構,冬天的保暖性能極好,冬天哪怕不燒土炕,屋裡也能進人,不像別的房間,只要是沒土炕,恐怕滴水結冰。除了水泥廠,其他的專案一個接著一個,這個小兄弟真的是厲害,做大生意的人。

“當然不是工人,是軍人,要什麼編制,先以護廠隊的名義,以後都可以按照這個,我會送一批民夫過去,訓練好了就送過來,西北地廣人稀,再加上晉商的支援,明年的時候,混一個地方民團絕對沒問題的,或者,更進一步,拿到一個新軍的資格。”

“你真的能夠弄來新軍的資格麼?”王金銘眼前一亮,一個新軍資格,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全國範圍之中,新軍這麼的多,可是能夠有資格申請的,也就是督撫們,山西卻沒有一個,這是個機會啊,況且包頭這邊,楊元釗絕對是值得信賴的,人員放這裡,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未完待續。。)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